亚稳β型Ti-Nb-Ta-Zr-O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5655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810032467.9

    申请日:2008-01-10

    Abstract: 一种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的亚稳β型Ti-Nb-Ta-zr-O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合金组分为:35-38wt%Nb,0-3wt%Ta,2-4wt%Zr,0.2-0.8wt%O,余量为Ti。方法为:1)采用真空自耗电弧炉熔炼方法获得成分均匀的Ti-Nb-Ta-Zr-O合金;2)将Ti-Nb-Ta-Zr-O合金铸锭,在温度范围进行热加工处理;3)经上述处理的Ti-Nb-Ta-Zr-O合金在温度范围经固溶淬火处理后冷却,以获得单相β组织;4)在室温下对固溶态Ti-Nb-Ta-Zr-O合金进行冷加工处理,获得各种合金棒材和板材。本发明合金具有超弹性、低模量、高强度、无生物毒性、耐腐蚀、生物相容性好且易加工成型,该合金可广泛应用于生物植入体以及其它医疗器件。

    液态组装法制备超细晶金属材料的系统和超细晶金属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4433820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011198247.0

    申请日:2020-1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态组装法制备超细晶金属材料的系统和超细晶金属材料,涉及金属材料领域。该系统包括高压发生装置、熔体冲击装置、组装壳体和三维运动装置,组装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预制块的预制块容纳腔,三维运动装置放置于组装壳体内,预制块容纳腔与三维运动装置连接,熔体冲击装置设置有熔体容纳腔和冲击喷嘴,冲击喷嘴的一端与熔体容纳腔连通,另一端插入组装壳体内且位于预制块容纳腔的上方,高压发生装置间歇式地与熔体容纳腔连通。利用该系统制备超细晶金属材料效率高、成本低,技术优势明显,制备获得的超细晶金属材料具有超细晶结构凝固组织。

    Al-Zn-Mg-Cu合金及其时效析出相的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94089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110670661.5

    申请日:2021-06-17

    Inventor: 姜海涛 张佼 邢辉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Al‑Zn‑Mg‑Cu合金及其时效析出相的识别方法,本申请的Al‑Zn‑Mg‑Cu合金时效析出相的识别方法包括:进行透射样品的制备;获得TEM明场照片;获得SAED照片;获得HRTEM照片;获得析出相的元素分布数据;确定析出相的析出序列。本申请的方法简单而准确,不仅可以识别Al‑Zn‑Mg‑Cu合金微观组织的析出相,而且可以确定析出相的析出顺序,能够将析出相的析出序列过程表征出来,从而可以了解Al‑Zn‑Mg‑Cu合金各个析出相的形核和长大过程,为调控Al‑Zn‑Mg‑Cu合金各析出相的数量、尺寸提供帮助,有利于改善合金性能,制造力学性能更好的Al‑Zn‑Mg‑Cu合金。

    一种利用同步辐射确定稀土铝合金中稀土元素添加量的方法和7000系稀土铝合金

    公开(公告)号:CN115494088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110670435.7

    申请日:2021-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同步辐射确定稀土铝合金中稀土元素添加量的方法和7000系稀土铝合金,涉及铝合金同步辐射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稀土元素添加量不同的多组稀土铝合金熔体于压力作用下冲击至三维运动平台上的冷却装置上;将获得的稀土铝合金铸坯加工成样品;对样品进行升温并定向凝固,对凝固区域进行拍摄记录;对获得的同步辐射成像数据进行平场矫正处理,得到枝晶形貌照片;对多组稀土铝合金铸坯的枝晶形貌照片进行比对,获得枝晶最小的形貌照片及对应的稀土含量,完成稀土含量添加量的确定。该方法可以原位实时观察到稀土在铝合金中的形核过程及对枝晶的细化效果,可以提供最直接的稀土添加量数据,指导工业生产。

    一种混晶结构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9427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12476.X

    申请日:2022-07-11

    Inventor: 姜海涛 张佼 邢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晶结构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异构材料技术领域。该混晶结构铝合金为含有稀土元素Er的7系铝合金,其微观组织具有如下特征:在垂直于所述混晶结构铝合金的轧制方向上,晶粒尺寸呈周期性梯度分布变化,在任意一个周期内,晶粒尺寸均从纳米尺度的细晶粒连续增加至微米尺度的粗晶粒;晶粒为不同尺度的等轴晶;晶粒内部含有不同尺度的纳米析出相,晶粒内部位错在1015m‑2以上。该混晶结构铝合金力学性能优异,可以广泛应用于航空板材或汽车板材等领域。此外,本申请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成分设计与变温轧制控制工艺使得最终成型的材料具有特殊的微观组织,显著提高了金属材料的塑性和力学性能。

    金属凝固过程多物理场测量装置及其外壳、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3339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659187.6

    申请日:2021-06-11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金属凝固过程多物理场测量装置及其外壳、测量方法,涉及分析测量领域。该装置包括:密闭的外壳,外壳上设置有通光孔;加热器设置于外壳内部,且位于通光孔沿X射线的后方;衍射探测器用于接收透过样品并散射的X射线;成像相机位于加热器沿X射线的后方,用于接收透过样品的可见光信号;荧光探测器位于X射线的一侧,用于接收X射线与样品相互作用发出的荧光信号;红外热成像仪位于X射线的另一侧,用于接收样品发出的红外信号。该金属凝固过程多物理场测量装置及其外壳、测量方法,能够同时实现原位测量金属凝固过程中温度场、溶质场、应变场、流场。

    一种具有微/纳米孔隙的含镁生物β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63886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798523.0

    申请日:2020-08-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微/纳米孔隙的含镁生物β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按照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以下组分:镁粉3%‑7%,生物用β钛合金粉末93%‑97%;方法包括:将生物用β钛合金粉末与镁粉进行机械混合,形成混合粉末;对混合粉末进行机械合金化处理,得到合金粉末;再对粉末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在烧结过程中由于原始颗粒之间残余孔隙以及因高温使得部分镁元素挥发形成微米和纳米孔隙结构,使生物用β钛合金粉末基体得到充分烧结的同时有部分镁元素残留,得到具有微/纳米孔隙的含镁生物β钛合金。本发明工艺简单,制备的微/纳米孔隙结构含镁生物β钛合金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与生物活性,在生物植入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的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