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19044B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011458201.8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昆山晶微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3D打印的径向复合铝合金板的制备方法和装置,涉及金属材料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将第一合金熔体和第二合金熔体分别喷至真空环境下的打印室中竖直设置有预热后的芯材板的冷却平台上,以使第一合金熔体和第二合金熔体于芯材板的两侧冷凝成型为复合铝合金板。本申请中高温熔体与冷却平台接触时,发生瞬间冷凝,与预热后的芯材板接触时,形成有冶金结合过渡区的致密沉积层。按照设定路径,循环往复扫描,可以实现将合金熔体与芯材板逐层凝固堆积,从而形成性能优异,结合界面稳定,结合力度强的复合铝合金板。本申请提供的装置可以实现上述制备方法,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4619043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1455597.0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昆山晶微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3D打印的复合铝合金板的制备方法和装置,涉及金属材料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将第一合金熔体喷至负压环境中运动的冷却平台上,以获得第一包覆层;当第一包覆层的温度降至第一合金的初生固相形成的半固态区内时,喷入加热的第二合金熔体,以获得芯层;当芯层的温度降至第二合金的初生固相形成的半固态区内时,喷入加热的第三合金熔体,以获得第二包覆层;经后处理获得复合铝合金板;芯层的化学成分与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均不相同。高温的合金熔体与冷却平台进行接触时,发生快速冷凝从而形成层状结构,获得的复合铝合金板的综合性能优异,抗拉强度强。
-
公开(公告)号:CN114619043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011455597.0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昆山晶微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3D打印的复合铝合金板的制备方法和装置,涉及金属材料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将第一合金熔体喷至负压环境中运动的冷却平台上,以获得第一包覆层;当第一包覆层的温度降至第一合金的初生固相形成的半固态区内时,喷入加热的第二合金熔体,以获得芯层;当芯层的温度降至第二合金的初生固相形成的半固态区内时,喷入加热的第三合金熔体,以获得第二包覆层;经后处理获得复合铝合金板;芯层的化学成分与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均不相同。高温的合金熔体与冷却平台进行接触时,发生快速冷凝从而形成层状结构,获得的复合铝合金板的综合性能优异,抗拉强度强。
-
公开(公告)号:CN114619044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1458201.8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昆山晶微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3D打印的径向复合铝合金板的制备方法和装置,涉及金属材料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将第一合金熔体和第二合金熔体分别喷至真空环境下的打印室中竖直设置有预热后的芯材板的冷却平台上,以使第一合金熔体和第二合金熔体于芯材板的两侧冷凝成型为复合铝合金板。本申请中高温熔体与冷却平台接触时,发生瞬间冷凝,与预热后的芯材板接触时,形成有冶金结合过渡区的致密沉积层。按照设定路径,循环往复扫描,可以实现将合金熔体与芯材板逐层凝固堆积,从而形成性能优异,结合界面稳定,结合力度强的复合铝合金板。本申请提供的装置可以实现上述制备方法,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4619032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1455636.7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昆山晶微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22F3/11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无重力环境下的铸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申请的铸锭装置包括:液流喷射机构,液流喷射机构内设置有第一加热模块;铸锭成型机构,铸锭成型机构包括外壳体、针状合金板和冷却模块,外壳体与液流喷射机构密封连接,外壳体内设有内壳体,针状合金板设于内壳体内,且设于液流喷射机构下方,冷却模块用于对针状合金板进行冷却;控制机构,分别与液流喷射机构和铸锭成型机构连接。本申请铸锭装置应用在太空无重力的条件下,可避免熔化的原料在针状合金板上凝固的过程中,出现自然对流产生的宏观偏析,导致铸锭的性能降低的问题。再者,本申请中熔化的原料可以在针状合金板上迅速凝固,得到细小等轴晶构成的铸锭,获得理想铸件预制体。
-
公开(公告)号:CN114619032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1455636.7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昆山晶微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22F3/11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无重力环境下的铸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申请的铸锭装置包括:液流喷射机构,液流喷射机构内设置有第一加热模块;铸锭成型机构,铸锭成型机构包括外壳体、针状合金板和冷却模块,外壳体与液流喷射机构密封连接,外壳体内设有内壳体,针状合金板设于内壳体内,且设于液流喷射机构下方,冷却模块用于对针状合金板进行冷却;控制机构,分别与液流喷射机构和铸锭成型机构连接。本申请铸锭装置应用在太空无重力的条件下,可避免熔化的原料在针状合金板上凝固的过程中,出现自然对流产生的宏观偏析,导致铸锭的性能降低的问题。再者,本申请中熔化的原料可以在针状合金板上迅速凝固,得到细小等轴晶构成的铸锭,获得理想铸件预制体。
-
公开(公告)号:CN115494088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110670435.7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昆山晶微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同步辐射确定稀土铝合金中稀土元素添加量的方法和7000系稀土铝合金,涉及铝合金同步辐射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稀土元素添加量不同的多组稀土铝合金熔体于压力作用下冲击至三维运动平台上的冷却装置上;将获得的稀土铝合金铸坯加工成样品;对样品进行升温并定向凝固,对凝固区域进行拍摄记录;对获得的同步辐射成像数据进行平场矫正处理,得到枝晶形貌照片;对多组稀土铝合金铸坯的枝晶形貌照片进行比对,获得枝晶最小的形貌照片及对应的稀土含量,完成稀土含量添加量的确定。该方法可以原位实时观察到稀土在铝合金中的形核过程及对枝晶的细化效果,可以提供最直接的稀土添加量数据,指导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214290838U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22987834.X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昆山晶微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轧辊铸锭装置,涉及冶金技术领域,该轧辊铸锭装置包括铸锭加热包、真空容器、冷却台、模具组件和引锭头,将铸锭加热包设置在真空容器的上方,用于加热铸锭材料并向真空容器内喷射铸锭材料,同时将冷却台设置在真空容器内,且冷却台上设置有套筒,模具组件用于活动装配在套筒内,引锭头设置在模具组件的底部,并用于与模具组件共同形成一轧辊型腔,轧辊型腔位于铸锭加热包的下方。通过在套筒内活动装配模具组件,并且引锭头与模具组件共同形成轧辊型腔,能够解决轧辊的成型问题,同时利用铸锭加热包实现喷射工艺,能够得到全等轴晶组织的轧辊,提高合金性能,并且能够避免宏观元素偏析,保证铸锭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214263894U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22987831.6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昆山晶微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梯度铸锭装置,涉及冶金技术领域,该梯度铸锭装置包括反应容器、成型移动台、引锭组件和多个坩埚,成型移动台活动设置在反应容器内,并能够沿反应容器的底壁自由移动,引锭组件设置在反应容器内,并与成型移动台连接,多个坩埚设置在反应容器的上方,引锭组件用于在成型移动台的带动下移动至其中一个坩埚的下方,坩埚用于容置铸锭材料,并向引锭组件注入铸锭材料。通过将多个坩埚设置在反应容器的上方,并且利用成型移动台带动引锭组件在不同的坩埚之间移动,从而能够实现将制备梯度合金铸锭所需的不同成分的铝液同时放置于同一装置内依次进行喷射成型,提高了铸锭的生产效率,并且能够制备无偏析的等轴晶铸锭。
-
公开(公告)号:CN11774408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65573.9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21/57 , G06N3/0442 , G06N3/08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元学习的小样本代码漏洞检测方法,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元学习应用于代码漏洞检测领域,实现基于元学习的小样本代码漏洞检测方法。设计Meta‑Learner Bi‑LSTM两层网络模型架构,第一层是Bi‑LSTM模型,第二层是近似随机梯度的Bi‑LSTM模型;元学习模型使用预训练的网络参数初始化神经网络,损失函数值和损失函数梯度值经过预处理后输入第一层,计算学习率参数,将损失函数梯度值输入第二层网络用于参数更新;完成对样本数据的训练并形成模型漏洞检测能力。本发明泛化性能强、初始参数好、通过少量计算和新训练数据即可在模型上实现和海量训练数据一样识别准确度,完成针对小样本环境下软件代码的安全分析与高效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