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同时实现成形与整形的板材双面三点增量成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858281B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510076193.3

    申请日:2015-02-12

    Inventor: 周颖聪 赵亦希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同时实现成形与整形的板材双面三点增量成形装置,所述成形装置由机架、板材放置结构、下工具头、上双联工具头以及上工具头移动机构和下工具头移动机构组成,本发明由一个下工具头和一组双联上工具头组成,尽管只有三个工具头,但两个上工具头的相对位置可以改变,可以成形复杂的零件,且双联工具头可以实现一次运动中同时进行成形和整形,成形效率高。

    一种板体复合成型的旋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180463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61421.0

    申请日:2016-07-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51/44 B21D22/16 B21D5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板体复合成型的旋压方法及装置,包括:预成形芯模固定于芯模驱动单元,板坯固定于预成形芯模,尾顶与预成形芯模夹持板坯;板坯边缘由板坯夹持单元夹持;芯模驱动单元驱动预成形芯模旋转并带动板坯,控制预成形旋轮使其贴合芯模,沿芯模径向和轴向匀速进给,控制预成形旋轮与预成形芯模间隙,采用多道次成形轨迹碾压板坯控制沿径向距离壁厚分布直到板坯成形结束,制得预制坯;将预制坯安装于目标芯模,旋压碾压过的板坯面与目标芯模接触,启动芯模驱动单元,旋压旋轮按设定轨迹进给,从芯模小端沿母线运动至大端,板坯完全成形贴合芯模后旋压成形结束。本发明简化板坯预成型的工艺、提高材料利用率、保障制造精度。

    一种薄壁柱面构件柔性滚弯成形边波控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3432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105883.2

    申请日:2014-03-20

    Abstract: 一种薄壁柱面构件柔性滚弯成形边波控制的方法,步骤:设计初始变形路径1、2,根据板料与辊轮的几何关系得到各个道次辊轮位姿,分别进行数值仿真;提取仿真数据,检验结果是否满足纵向精度要求;如某个变形路径满足,则采用该变形路径,如两个都不满足,检验两个边波趋势;如边波趋势相同,调整斜率绝对值小的变形路径,重复上述步骤,如趋势相反,则设计新优化路径;建立新变形路径模型并仿真,检验是否满足纵向精度要求;如满足则采用,如不满足,则将新变形路径作为新变形路径1,原变形路径1、2两者中边波趋势与新变形路径1相反的路径作为新变形路径2,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纵向精度满足要求。该方法能减弱边波效应,提升纵向成形精度。

    基于摩擦功和数值模拟的成形界面损伤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94266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61231.5

    申请日:2015-04-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摩擦功和数值模拟的成形界面损伤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给定的模拟试验工况以及参数建立用于数值模拟的有限元模型,计算模拟试验成形界面的摩擦功耗散量;第二步,根据上述计算的每种工况下的摩擦功耗散W,结合模拟试验中冲压件表面损伤达到一定深度的极限冲压次数N,构建N-W图;第三步,根据给定实际生产冲压工况及参数,数值计算实际冲压成形界面摩擦功耗散W,结合步骤二中的N-W图,直接预测实际冲压工况下的冲压件表面损伤情况和许用冲压次数。本发明利用数值模拟求解成形界面间摩擦功耗散的方法实现表面损伤的预测,是一种更加经济、便捷、有效的新的预测方法。

    用于对带挡板的封头进行成型的装置以及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25671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84874.0

    申请日:2014-1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对带挡板的封头进行成型的装置以及成型方法,其包括:C形悬臂、刀具座、旋轮、旋轮架、挡板架、伸缩臂,所述刀具座和挡板架分别固设在C形悬臂的两端,所述伸缩臂活动设置在刀具座内,所述旋轮架活动设置于伸缩臂的一端,所述旋轮活动设置在旋轮架底部。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避免了传统工艺中的剪旋以及多道次成形旋轮的“拉薄”作用带来的壁厚减薄率过大的问题,在有效解决起皱缺陷的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壁厚均匀性;进一步提高了成形过程中法兰处的支承刚度,有效的改善了成形过程中板料的受力情况;避免了封头零件传统成形工艺中道次繁多、剪旋普旋掺杂的问题;新工艺机构容易实现。

    一种超声辅助的自冲铆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39684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571339.7

    申请日:2014-10-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J15/02 B23K20/10

    Abstract: 一种超声辅助的自冲铆接方法,通过自冲铆接系统实现,其具体步骤如下:上层板材和下层板材组对并充分靠近或者接触,放置在凹模上方;超声波发生装置与铆钉夹具之间的夹角α为0°~180°,输出超声波的功率为1~90kW,超声波的振幅为3~60μm;半空心铆钉在超声波辅助下向下运动插入被焊的上层板材和下层板材,直至凹模被填充满,之后超声振动继续保持0~2秒。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自冲铆接难变形材料时存在的开裂、变形困难问题和无冶金结合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异种材料电阻点焊时脆性化合物大量生成的问题,通过施加超声振动减小了铆钉下压阻力,实现了机械-冶金双重连接,提高了接头的力学性能。

    辊轮两摆动方向可调的立式旋压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3990681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218708.4

    申请日:2014-05-22

    Abstract: 一种用冲压、旋压或拉深的无切削成型领域的辊轮两摆动方向可调的立式旋压机构,包括:垂向电机、旋压移动平台、垂向丝杠导轨、控制器、主轴、胎膜、顶杆和机身立柱,其中:垂向丝杠导轨设置于机身立柱上,旋压移动平台由垂向电机驱动沿垂向丝杠导轨上下运动,旋压移动平台、垂向电机和主轴的一端由控制器控制,主轴的另一端与胎膜相连,待加工零件由顶杆固定于胎膜上且随主轴旋转。本发明使得装置在加工过程中受载均匀,整机结构刚度大,加工精度高。

    一种薄壁柱面构件柔性滚弯成形边波控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34320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05883.2

    申请日:2014-03-20

    Abstract: 一种薄壁柱面构件柔性滚弯成形边波控制的方法,步骤:设计初始变形路径1、2,根据板料与辊轮的几何关系得到各个道次辊轮位姿,分别进行数值仿真;提取仿真数据,检验结果是否满足纵向精度要求;如某个变形路径满足,则采用该变形路径,如两个都不满足,检验两个边波趋势;如边波趋势相同,调整斜率绝对值小的变形路径,重复上述步骤,如趋势相反,则设计新优化路径;建立新变形路径模型并仿真,检验是否满足纵向精度要求;如满足则采用,如不满足,则将新变形路径作为新变形路径1,原变形路径1、2两者中边波趋势与新变形路径1相反的路径作为新变形路径2,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纵向精度满足要求。该方法能减弱边波效应,提升纵向成形精度。

    双面多点增量成形工艺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41542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251903.2

    申请日:2013-06-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板料冲压塑性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双面多点增量成形工艺,所使用的板料成形装置包括板料夹持单元、上工具头、下工具头以及工具头驱动单元,步骤为:第1步,将所述板料夹持在所述夹持单元上;第2步,将所述上下工具头设置在所述板料的上下侧,初始化工具头驱动单元;第3步,所述工具头驱动单元驱动上下工具头沿所述板料上的预设路径运动,并驱动上下工具头在所述预设路径上的多个预设位置对所述板料进行增量成形加工。本发明能够降低成形力、改善成形性能;增加变形方式的灵活性,改善成形区域局部刚度;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满足板材成形精度和成形效率的要求。

    用于汽车车身部件的数控滚压包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91646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146724.9

    申请日:2010-04-15

    Abstract: 一种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的用于汽车车身部件的数控滚压包边方法,通过包边件准备、上料夹紧、零件预包边和零件终包边四个步骤,采用采用在Z轴工作台上加装分度头的普通数控铣床实现外板与内板紧密贴合的零件。本发明为轻量化车身的制造提供具有柔性特点的先进加工工艺方法。数控滚压包边工艺可以面向汽车工业生产企业,作为新车型开发试制和为轻量化车门制造的关键技术手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