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64973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280039266.6
申请日:2012-10-17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C3/28 , C10J3/485 , C10J3/723 , C10J3/76 , C10J3/86 , C10J2300/093 , C10J2300/1653 , C10J2300/1884 , C10J2300/1892 , F02C9/00 , Y02E20/16 , Y02E20/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将在含碳燃料气化炉中生成的生成气体的发热量维持为恒定的燃气涡轮发电设备的控制方法、燃气涡轮发电设备、含碳燃料气化炉的控制方法及含碳燃料气化炉。其特在于具备:煤气化炉(3),其具有将含有碳的燃料气化而做成生成气体的煤气化炉主体(3a)和设于煤气化炉主体(3a)而被导入有作为冷却介质的水的水冷壁通道(3b);燃气涡轮燃烧器(5a),其将生成气体燃烧而做成燃烧气体;燃气涡轮(5b),其被由燃气涡轮燃烧器(5a)生成的燃烧气体驱动而旋转;发电机(G),其通过驱动燃气涡轮(5b)旋转而进行发电,煤气化炉(3)根据向水冷壁通道(3b)引导的冷却介质的吸热量来控制燃料的供给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517967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280019901.4
申请日:2012-07-13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J15/06 , C10J3/485 , C10J3/723 , C10J3/78 , C10J3/86 , C10J2300/0906 , C10J2300/093 , C10J2300/1671 , C10J2300/1675 , C10J2300/1807 , C10J2300/1846 , F01K23/068 , F01K23/10 , F02C3/22 , F22B1/1815 , F22B1/1846 , Y02E20/16 , Y02E20/18 , Y02P20/124 , Y02P20/129 , Y02P20/13
Abstract: 本发明是对利用压力容器(30)内的气化炉(3a)将含碳燃料部分氧化而气化了的生成气体(2)在该生成气体(2)的出口侧进行冷却的气体冷却器(3b),其中,设于该气体冷却器(3b)内的换热器(36)的管组的管彼此的距离(SL)在所述生成气体(2)的气体流动方向上抵接或者接近。使管彼此抵接或者接近的结果是,能够防止与气体流一同流动的粒子作为堆积粒子而仅仅堆积在管与管之间的凹陷部,从而能够抑制因粒子的堆积而导致的换热效率的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171514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0980138677.9
申请日:2009-10-05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常磐共同火力株式会社 , 北海道电力株式会社 , 东北电力株式会社 , 东京电力株式会社 , 中部电力株式会社 , 北陆电力株式会社 , 关西电力株式会社 , 中国电力株式会社 , 四国电力株式会社 , 九州电力株式会社 , 电源开发株式会社 , 财团法人电力中央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D14/78 , F23D14/22 , F23D14/32 , F27D99/0033 , Y02E20/344
Abstract: 能够防止外筒的内周面被蒸气膜覆盖、热传导率降低而外筒的管壁温度急剧上升的现象,防止外筒因热而损伤。防止在燃烧器前端部的冷却效率不均匀导致的冷却不够引起的燃烧器的烧损。构成为,位于二级喷流床煤气化炉内的前端部是具有外筒和内筒的双重管结构,且对前端部冷却的冷却水通过内筒的内侧被供给,在对前端部冷却后,通过形成于外筒和内筒之间的空间内返回基端侧,并且,形成于外筒和内筒之间的流路面积小于形成于内筒内侧的流路面积,使通过形成于外筒和内筒之间的空间返回基端侧的冷却水形成沿着形成于内筒的外周面的引导件的回旋流、和沿着外筒及内筒的长度方向的大致直线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