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6310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211544413.7
申请日:2022-12-04
申请人: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4B41/8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在线修复耐高温涂层及其制备方法。该涂层制备工艺简单,无需高温处理。该涂层主要由PHPS预涂层和表面涂层组成。表面涂层由乙烯基液态聚碳硅烷陶瓷前驱体、丙烯酸树脂、无机填料和溶剂组成。该涂层可在通过红外加热实现固化,具有固化失重率低、反应效率高,耗能少等优点,可用于陶瓷涂层在线修补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780277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547911.1
申请日:2023-11-20
申请人: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IPC分类号: D06M11/74 , D06M11/55 , D06L1/14 , D06M11/65 , D06M13/335 , D06M101/40
摘要: 一种碳纤维及界面结合性能多尺度协同增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碳纤维表面去浆及化学刻蚀;(2)碳纤维表面快速接枝聚合;(3)制备基于MXene纳米粒子的新型上浆剂;(4)在接枝聚合后的碳纤维表面上浆。本发明将碳纤维表面进行去浆及刻蚀处理,在提高表面粗糙度的同时降低了接枝反应的能量势垒,接枝反应后纤维表面形成交联网络,同时可实现对上浆剂的静电吸附,新型上浆剂在碳纤维表面上浆完成后,MXene纳米粒子完成表面自组装,多尺度协同增强方法构建完成,可显著提高碳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同时,该模块化设计方法可以根据纤维状态、性能需求和成本控制等多方因素按需选用处理模块,有效提高了方法的普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3355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070301.5
申请日:2024-01-18
申请人: 大连紫曦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IPC分类号: B23P2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容器的接头密封件装配装置,在工作平台上设置可沿z轴向移动的送料装装置,在送料装置上布置用于安装管接头、外套管接头及堵头的定位套,并在送料装置的位移路径上设计拧紧装置、装配装置及检测装置,通过电控系统控制将送料装置送至相应工位进行装配及检测,装配装置将此工位的送料装置上的管接头抓取、套装、旋入至外套管接头内,同时在处于此工位相应位置设置可移动的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检测各组件的密封圈是否安装,在拧紧装置集成两种拧紧执行端并可实现两轴方向联动,对处于此工位的送料装置上密封螺母和外套管接头拧紧,并在拧紧装置的移动端上安装用于拧紧精度和铜垫圈检测的第二检测机构,在此工位实现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84257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210281717.2
申请日:2022-03-21
申请人: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可焓变纳米隔热材料的飞行参数记录器热防护套,属于飞行参数记录器领域;其中,可焓变纳米隔热内衬安装在外结构壳体内部,内密封壳体的外侧;被保护数据芯片安装于内密封壳体的中心位置,被保护数据芯片与内密封壳体之间填充密封填料;透气通道内填充密封材料,常温下,该密封材料用于气密密封,在火烧状态下,可焓变纳米隔热内衬焓变后的气态产物在飞行参数记录器外结构壳体表面形成气膜,减缓火焰对飞行参数记录器的对流传热,密封填料防止气态产物渗透进内密封壳体与被保护的数据芯片接触,透气通道内的密封材料烧蚀、挥发,使透气通道连通外界空间与可焓变纳米隔热内衬。
-
公开(公告)号:CN11765939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539046.6
申请日:2023-11-17
申请人: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300℃蜂窝浸渍胶及制备方法,属于蜂窝芯材制备技术领域,所述浸渍胶是由5‑降冰片烯‑2,3‑二甲酸的单酯、四甲酸二元酯和二胺盐为反应单体,以醇类溶剂组成的。这几种单体在醇类溶剂中形成单体反应物溶液,具有低粘度、高固含量的特点,可将浸渍胶的耐温性提高至300℃,可满足未来航天、航空及船舶等领域结构或功能部件对轻质耐高温材料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65660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547907.5
申请日:2023-11-20
申请人: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IPC分类号: B32B9/04 , B32B33/00 , B32B37/06 , B32B37/10 , B32B38/16 , C04B35/66 , C04B35/80 , C04B35/10 , C04B35/14 , C04B35/622
摘要: 一种耐冲击氧化铝表面增强热防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隔热材料领域,包括耐冲击氧化铝表面增强复合材料层和内部隔热芯材。耐冲击氧化铝表面增强复合材料包括5~50层氧化铝纤维织物与多种纳米粉体烧结形成的复合材料增强层;内部隔热芯材包括纤维复合隔热材料和纳米隔热材料。通过将多层氧化铝纤维织物复合多种纳米粉体,铺设在内部隔热芯材外部,并通过热压袋加热、加压、增密,最后脱模后烧结,实现了氧化铝表面增强复合材料近净尺寸成型,该方法无需额外机械加工,即能将具有优良抗冲击、抗氧化、抗烧蚀性能的防热层与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隔热层有效组合,提高了表面的抗冲击能力,保障了热防护系统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2906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47913.0
申请日:2023-11-20
申请人: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数字化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薄壁曲面壳体特征尺寸测量方法,基于不同类型工件的结构特征,实现目标工件的一次性特征测量。包括:设计检测过程上下料系统,实现工件加工后从前序加工工位到检测平台再到料库系统的自动转运;设计视觉检测平台,通过集成多类型工业视觉系统及光源系统,利用图像处理算法,一次性测量工件表面多种特征尺寸,进而实现对前序加工过程的工艺质量评价;本发明的尺寸测量方法通过综合应对光照、噪声和类型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有效提高了工件尺寸测量的准确率,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性能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2127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490078.1
申请日:2023-11-10
申请人: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圆形盖板自动加工方法,属于功能复合材料机械加工领域;通过拍照识别纤维方向,并结合车削中心C轴定位,实现了复合材料自动按纤维方向加工的功能;通过在生产线集成图像尺寸测量仪,实现了在线全尺寸快速检测。通过机床内测头预留余量检测产品尺寸并自动补偿,实现了频繁换产首件调试自动化;通过工艺方法控制切削力,小直径液压油缸和液压表精确控制装夹力,实现了薄壁件变形的有效控制;通过改造排屑器去除大颗粒和纤维,多级沉淀去除悬浮颗粒,带式除油机去除润滑油的设计,解决了复合材料冷却液排放达标的问题,自动化执行,且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60690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05561.2
申请日:2023-11-13
申请人: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丝束碳化硅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温力学测试方法及装置,包括:将碳化硅纤维退绕后固定在碳化硅/碳化硅材质框架上,利用前驱体浸渍裂解或与化学气相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单丝束碳化硅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使用耐高温材质的组合结构夹头,采用高准直度无损伤的制样方式,利用高温粘接剂将单丝束碳化硅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两端固定到夹头凹槽里,待试样固化后,放置到高温拉伸测试设备上,根据试样具有低电阻可导电的特点,实现试样升温速率和试验温度的精确控制,通过拉伸破坏获得最大破坏载荷。利用光学显微镜或μ‑CT扫描获取截面积,通过载荷除以截面积计算,得到单丝束碳化硅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温条件下的原位拉伸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60434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47914.5
申请日:2023-11-20
申请人: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韧(α+β)双相镁锂合金棒材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Li:8%~11%,Al:2%~6%,Sn:1%~5%,稀土元素(RE):0.5%~4%,Ca:0~1%,Mn:0~1%,Ag:0~0.5%,余量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杂质总量在镁锂合金材料中的占比小于0.1wt.%;加工工序包括真空熔炼制备铸锭,均匀化退火,镦挤预变形,坯料校直和切割,多道次镦拔成形,低温时效处理,机械加工出棒材。本发明针对(α+β)双相镁锂合金,采用多重塑性变形相结合的方法,促使晶粒组织细化、强化相均匀分布,显著提高组织均匀性和力学性能,最终制备出高强韧(α+β)双相镁锂合金棒材,棒材直径≥200mm,室温抗拉强度≥330Mpa,延伸率≥1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