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849734Y
公开(公告)日:2006-12-20
申请号:CN200520045600.6
申请日:2005-10-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波芯片测试装置,包括中间设有缺口的环型介质衬底,衬底的上表面附着有输入输出信号线、直流馈电线和调配块,介质衬底为,中间缺口处设有外层镀金的金属垫块,被测芯片附着在金属垫块的上表面,直流馈电线上固接有贴片电容,直流馈电线的一端通过跳线与MIM电容的上电极相连,再经上电极连接到被测芯片的直流馈点。本实用新型不仅消除了直流探针对微波芯片测试结果的影响,而且通过在信号的输入输出端设置调配块,在测试的微波芯片的性能同时,可调谐微波芯片的性能达到所需要的频响,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种微波芯片的测试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212134823U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20638815.3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前倾波束的功率测试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安装于支撑平台上且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X向移动载台、第一升降支架、三角倾斜支架和天线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撑平台上且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固定载台、第二升降支架及可切换的激光发射单元和毫米波收发单元,第二升降支架与所述第一升降支架的结构完全相同,天线支架上安装有待测天线,待测天线设置为发射待测毫米波前倾波束。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前倾波束的功率测试装置采用X向移动载台、升降支架和三角倾斜支架,可以精确调节待测天线在X轴、Z轴的位置和前倾角度θ,实现毫米波的前倾波束与毫米波收发单元的精确对准,可测试毫米波前倾波束的功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2736903U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20413352.6
申请日:2012-08-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68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圆片上光敏BCB显影的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夹具包括手柄(1)、连接杆(2)、大圆环(4)、小圆环(5)以及若干固定连接杆(3),所述大圆环(4)与小圆环(5)平行设置并通过所述若干固定连接杆(3)连接;所述连接杆(2)一端与所述大圆环(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手柄(1)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光敏BCB显影操作麻烦,显影时间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造成光敏BCB的显影不充分或者过显的问题,使光敏BCB显影操作更加简便,BCB显影的时间得以精确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210143006U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921200070.6
申请日:2019-07-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L型三频段抗干扰近距离探测器前端,包括:用于收发电磁波信号的天线,沿信号传递方向依次排布的射频电路板、中频滤波放大电路板、数字信号处理电路板,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天线和各电路板的壳体,其中,天线包括Ka波段天线、V波段天线和W波段天线;射频电路板包括Ka波段射频电路板、V波段射频电路板和W波段射频电路板;壳体包括设于其表面的凹槽。其中Ka波段天线、V波段天线和W波段天线平行地安装于凹槽内,且Ka波段天线、V波段天线与W波段天线集成于一个平面,该平面与各波段射频电路板垂直排列,使得探测器前端呈现L型。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探测器探测识别的能力和抗干扰性能,且采用L型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可靠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2949024U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220438872.2
申请日:2012-08-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用于实现太赫兹特异介质的电磁谐振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种电磁谐振单元结构由一个“工”字形封闭的金属环组成;第二种电磁谐振单元结构是在两个嵌套的闭合金属环之间加两个“T”形金属条组成;第三种电磁谐振单元结构是将两个开口金属环用金属条相连,内环与相邻单元的外环相连。当太赫兹电磁波垂直入射时,介质表现出负的介电常数或磁导率,从而得到三种电磁谐振单元结构可实现太赫兹波段的特异介质,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并且具有宽频带的优点,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太赫兹功能器件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202004155U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1120046588.6
申请日:2011-02-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毫米波全息成像系统前端收发阵列天线与开关的集成结构,包括M个第一射频PCB、第二射频PCB、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封装盖体和开关逻辑控制接口,每个第一射频PCB上集成有N个平面微带缝隙天线和一个第一级开关;第一级开关的输出端数目为N个,分别与N个平面微带缝隙天线相连;M个第一射频PCB固定在第一板体上;第二射频PCB上集成有一个第二级开关;第二开关的输出端数目为M个,分别与M个第一级开关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射频PCB固定在第二板体上;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一侧均设有开关逻辑控制接口;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封装在封装盖体内;其中,M,N≥2。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易于装配和拆卸,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9282389U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822141748.X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宽水平角窄俯仰角单狭缝天线,其包括一金属空腔和填充于金属空腔的腔体内的介质层,所述金属空腔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壁,在第一壁上开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狭缝,且该金属空腔的一端设有馈电点,另一端的腔体内填充有吸波材料。本实用新型的天线通过采用单排缝隙结构,一方面使得制作出的天线的波束具有宽水平角窄俯仰角的特点,进而实现俯仰角控制;此外,馈电点和吸波材料的设置,实现了能量通过狭缝面向外高效辐射,满足对交汇飞行目标的大范围探测。(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1796090U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20539523.0
申请日:2010-09-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R29/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特异介质隐形结构快速测量装置,包括:一个扁平的长方体金属盒,覆盖于金属盒的四个侧面的吸波材料,分别位于金属盒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的输入端口和接收端口,分别与输入端口和接收端口经由微波电缆和波导同轴转换器连接的电磁波测量仪;其中,接收端口通过滑动窗口安装在金属盒的侧面,可以在该侧面向两侧自由移动。利用本装置在输入端口输入一个电磁波信号,电磁波信号在腔体内传输一段距离后,可以形成准二维的平面波,通过在接收端口对不同位置电磁波信号强度的测量,可以表征特异介质隐形结构的隐形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降低测量装置的结构复杂性,缩短实验周期,而达到应有的测量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870198Y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620038724.6
申请日:2006-01-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P5/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衡混频器用混合环的等效分析电路,包括六节环型臂,环型臂的长度为中心频率的1/4波长,环型臂的角度为60度,还包括六节微带线,所述六节环形臂依次相连,所述微带线从两相邻环型臂的交点引出,所述微带线与环型臂正交重叠合并成圆环型,混合环的五个端口分别由其中的五节微带线引出。该分析电路适用于各种频段的微波混合环的分析,尤其是微波高频段混合环的分析和混合环在微波高频段混频器中的应用。本实用新型符合微波电路的设计技术。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