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落砂—振动沉降的模拟星壤制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3150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633734.4

    申请日:2022-12-19

    Abstract: 一种基于落砂—振动沉降的模拟星壤制样装置,属于采样探测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模拟星壤剖面样本的制备装置存在的样本密实度范围有限的问题。包括支架、扬砂筒、样本桶及振动台,其中支架上安装有定滑轮组,扬砂筒的顶端与绕设在定滑轮组上的钢丝绳固接,扬砂筒底端固接有安装座,安装座的两侧通过支撑组件上下滑动连接在支架上,所述安装座内水平固设有网孔板,且所述网孔板位于扬砂筒正下方布置,扬砂筒的外部固装有激振电机,安装座的底端固装有出砂筒,且所述出砂筒与所述扬砂筒上下同轴布置,所述样本桶固装在振动台上且正对布置在出砂筒的下方。与现有的落砂法和三维振动压实法相比,能够获得从松散到密实的更宽范围星壤样本。

    一种凸轮式绳轮机构动力学等效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0633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695127.0

    申请日:2022-12-27

    Abstract: 一种凸轮式绳轮机构动力学等效分析方法,涉及机械仿真技术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对任意形状的凸轮式绳轮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的方法”,方法包括:获取凸轮式绳轮机构的设计数据;根据所述设计数据,将凸轮外轮廓等效划分为固定组件以及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的可移动组件;设置所述可移动组件的初始位置;根据可移动组件的初始位置和所述凸轮外轮廓,测量所述可移动组件的运动参数极限值;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所述可移动组件进行仿真运动,直至所述可移动组件的运动参数达到所述极限值,所述可移动组件停止运动;该方法能够对任意形状凸轮式绳轮机构动力学等效分析,适用面更广,尤其适用于变半径非整圆凸轮。

    一种两侧夹持式冲击作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26736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010097149.1

    申请日:2020-0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侧夹持式冲击作动装置,包括中心筒、导向段、内外连接环、空间凸轮和受冲击件,中心筒的末端通过内外连接环与导向段连接,空间凸轮套设在中心筒的下部且通过轴承与导向段连接,在中心筒内从上到下依次布置有储能弹簧、冲击锤、夹持滑块、滑台和复位弹簧;夹持滑块设置两个,且两个夹持滑块之间设有间隙,均滑动设置在滑台的滑槽内,冲击锤包括冲击锤本体和冲击夹块,受冲击件的一端自中心筒的上端面竖直插入中心筒内,并依次穿过储能弹簧、冲击锤、两个夹持滑块之间的间隙、滑台和复位弹簧后伸出导向段。本发明实现1×1mm2截面尺寸量级下的任意构型受冲击件的冲击作动,可有效减小由于冲击到硬物引起的回弹现象。

    一种工具包转移绳索缓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7172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15167.7

    申请日:2021-0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具包转移绳索缓释装置,包括中心轴、负重轮、棘轮、解锁盘、解锁块、棘爪、起重轴和把手,通过正向转动把手带动解锁盘绕中心轴旋转,解锁盘旋转带动解锁块转动,解锁块的前端与棘爪的尾端相抵使棘爪的前端与棘轮分离,解锁块带动棘爪和负重轮共同旋转,实现钢丝绳释放,且释放较短距离后由于扭簧的回位作用,棘爪再次卡紧在棘轮上,负重轮的旋转释放停止,通过不断驱动解锁盘完成钢丝绳可控释放;反向驱动把手,解锁盘反向旋转,通过起重轴带动负重轮反向转动,将钢丝绳收起。本发明能够在人工操作的情况下将工具包安全平稳的从探测器上转移到月球表面,避免由于载荷过大导致工具包等转移物快速下降,对转移物品造成伤害。

    基于气囊充放气致动的模块化柔性扭转关节

    公开(公告)号:CN112338958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24253.1

    申请日:2020-1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气囊充放气致动的模块化柔性扭转关节,包括扭转关节外壳、扭转关节内壳和内置气路,扭转关节外壳和扭转关节内壳均为圆柱筒结构,扭转关节外壳与扭转关节内壳同轴安装,且所述扭转关节外壳和扭转关节内壳相对转动设置;在扭转关节外壳和扭转关节内壳之间固定若干组逆向分布的气囊组和若干组顺向分布的气囊组,内置气路安装在扭转关节内壳与扭转关节外壳的内部的通孔中,所有逆向分布的气囊和所有顺向分布的气囊分别连接一内置气路,分布方向一致的气囊同时充气产生形变,实现扭转关节内壳与扭转关节外壳之间的相对转动。本发明利用气囊充气变形触发扭转关节内外壳之间转动,具有低触发、低冲击、高柔性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