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3297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0033162.4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数字孪生机加车间的全要素智能感知实现方法,涉及工程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面向数字孪生机加车间的需求分析与总结,建立全要素的车间数据模型;针对车间中不同元素内嵌的异构通信协议,制定协议自适应识别与匹配机制;通过轻量级大数据处理算法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初处理,得到低冗余和高价值度的数据,一份数据存储至数据库,另一份数据传输至下一计算单元;将相关方法和算法封装至工控硬件中,形成智能感知系统。本发明能够解决因信息交互低效、通信协议复杂多样、数据感知质量低等因素造成的机加车间数字化感知能力薄弱问题,为数字孪生机加车间建设过程中的智能感知阶段提供有效且可靠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62077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701732.9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动态精度检测装置,包括机床主轴端部,机床主轴端部设置有检测刀具,还包括调整机构,调整机构连接有检测机构;调整机构包括底座,检测机构包括框架,底座与框架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底座铰接框架一侧的底部,伸缩机构一端铰接底座,伸缩机构另一端铰接框架同一侧的顶部;检测机构包括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固定连接有测试切削件;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一激光发射器,第一激光发射器光连接第一激光反射件,第一激光反射件光连接第一激光接收件。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测试机床的刀具位于每个位置的任意ABC摆角时的主轴回转误差,而且能同时检测刀具的径向跳动和轴向窜动。
-
公开(公告)号:CN116839906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126424.8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模拟数控机床电主轴轴承润滑脂可靠性试验装置及方法,涉及机械设备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地平铁、转速加载装置、摇篮式切削力加载装置、预紧力加载装置、扭矩加载装置、轴承组润滑脂试验装置、取脂装置、控制柜和空气泵站,转速加载装置用于轴承组润滑脂试验装置的模拟转速加载,摇篮式切削力加载装置用于轴承组润滑脂试验装置的多角度、动态切削力的模拟加载,取脂装置用于被测试轴承润滑脂的取样,预紧力加载装置用于轴承组润滑脂试验装置内的轴承预紧力加载,扭矩加载装置用于轴承组润滑脂试验装置的模拟扭矩加载,控制柜实现对整个可靠性试验装置的参数采集与控制功能,空气泵站为取脂装置提供压缩空气。
-
公开(公告)号:CN11673519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63917.6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13/025 , G01K13/08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滚柱丝杠高转速性能测试领域,提供了一种高速滚柱丝杠热特性等效测试的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内侧分别安装有丝杠旋转台、滚柱旋转台和轴向载荷施加装置;滚柱旋转台能够相对丝杠旋转台进行位置调节,从而使得滚柱旋转台和丝杠旋转台的两螺纹牙接触;轴向载荷施加装置与滚柱旋转台相连接,轴向载荷施加装置用于进行轴向载荷的调整;工作台的后侧内壁上还安装有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本发明适用于峰值转速20000RPM的高速旋转状态下的滚柱丝杠,通过模拟滚柱丝杠副在高速旋转下的实际工作过程,满足高转速、可变载荷、单向或双向加载的滚柱丝杠热特性等效测试的试验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195601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1810295318.5
申请日:2018-04-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属于交通技术领域的试验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摩拜单车车架可靠性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包括摩拜单车车架、模拟加载部分、自动控制部分和地平铁;所述的地平铁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所述的摩拜单车车架固定在模拟加载部分和地平铁上;所述的模拟加载部分与自动控制部分相连。本发明提是一种根据摩拜单车车架的实际使用工况,对摩拜单车车架进行载荷模拟加载的可靠性试验装置,运用该装置可对摩拜单车车架进行可靠性试验。该试验装置非常好地解决了现存的车架可靠性试验装置不能完整模拟车架载荷的不足,也为短时间内获得车架的故障数据、运行数据和维修数据提供了一种可靠性试验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5096567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10681694.4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机械产品试验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测试摆角铣头可靠性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所述摆角铣头可靠性试验装置主要由旋转底座模块、可调节安装模块、轴向力和径向力加载与回转精度测量模块、扭矩加载模块、重复定位精度检测模块组成;可调节安装模块安装在旋转底座模块上;摆角铣头安装在可调节安装模块的后支座上;轴向力和径向力加载与回转精度测量模块、扭矩加载模块安装在可调节安装模块的支撑箱体内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摆角铣头可靠性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为开展摆角铣头可靠性台架试验提供了试验装置与技术支撑,克服了对数控加工中心摆角铣头高频动态载荷模拟加载、关键性能测试以及运动跟踪加载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03297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033162.4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数字孪生机加车间的全要素智能感知实现方法,涉及工程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面向数字孪生机加车间的需求分析与总结,建立全要素的车间数据模型;针对车间中不同元素内嵌的异构通信协议,制定协议自适应识别与匹配机制;通过轻量级大数据处理算法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初处理,得到低冗余和高价值度的数据,一份数据存储至数据库,另一份数据传输至下一计算单元;将相关方法和算法封装至工控硬件中,形成智能感知系统。本发明能够解决因信息交互低效、通信协议复杂多样、数据感知质量低等因素造成的机加车间数字化感知能力薄弱问题,为数字孪生机加车间建设过程中的智能感知阶段提供有效且可靠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84273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349671.X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4L41/084 , H04L41/14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提供了一种数字化车间计算资源与服务的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智能数控系统总体框架;步骤二,建立服务布置和资源分配的联合优化数学模型;步骤三,将优化问题转化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步骤四,使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得出任务卸载分配策略;在步骤一中,所述智能数控系统总体框架由三层组成:设备层、网络层和数字层;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字化车间计算资源与服务的配置方法,在实际应用于智能数控系统框架中网络物理机床产生的计算任务的任务卸载具有切实的实际意义,不仅有效地降低了任务卸载的延迟,并且提高了智能数控车间计算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了数字孪生模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658337B
公开(公告)日:2023-02-14
申请号:CN202011482488.8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3B47/00 , B23B3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床三爪卡盘修爪器及其使用方法,为克服如何既能消除车床三爪式卡盘盘丝丝槽和卡爪(5)齿槽指定的单侧间隙,又能连续镗削卡爪(5)完整内夹持面的问题,其包括本体(3)、消隙螺钉(2)与夹紧螺钉(4);本体(3)为一个叉类结构件,消隙螺钉(2)竖直地安装在本体(3)支撑臂上的螺纹通孔中,两者之间为螺纹连接,消隙螺钉(2)的回转轴线与支撑臂垂直;夹紧螺钉(4)水平地安装在本体(3)的右槽壁下方的螺纹通孔中,两者之间为螺纹连接,夹紧螺钉(4)的回转轴线与本体(3)的右槽壁垂直;消隙螺钉(2)与夹紧螺钉(4)回转轴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并垂直相交;本发明还提供了车床三爪卡盘修爪器的使用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26836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80682.1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5B19/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龙门机床动梁交叉耦合控制方法,涉及数控机床控制领域,该龙门机床动梁交叉耦合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考虑横梁上滑枕的横梁动力学模型,同时将该模型进行化简用于观测器的设计;步骤2:按照单边伺服控制系统参数整定的方法进行,使用相同控制参数的伺服系统共同驱动横梁上下移动,实现同步控制,实现两端电机PID控制参数整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实际应用于大型动梁式龙门加工中心不仅减小了横梁因机械结构差异而扭转产生的同步误差,并且解决了横梁移动部件在运动过程中造成的两侧负载不对称造成的同步误差,而且提高了系统鲁棒性和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