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68945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831357.9
申请日:2015-1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86 , C12Q2600/1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肺癌早期检测用甲基化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甲基化标志物包括PCDHGB6、HOXA9、MGMT和microRNA-126基因。采用本发明的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具有快速、高通量、灵敏和特异性好等特点,检测方法不仅适用于肺癌早期的检测,也可以用于肺癌晚期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132528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423384.2
申请日:2015-07-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76 , C12Q2600/1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热力学优化的双链置换核酸探针高特异性检测单碱基改变的方法,包括:(1)针对预检测的目的序列,设计双链置换探针,并设计出相应的PCR扩增引物;通过引物扩增出目的靶序列;通过探针和引物设计,使反应1的自由能变化量接近于0,达到理论最优的特异性;(2)根据步骤(1)的设计,合成出实际的探针与引物,实现目的靶序列的高特异性检测。本发明设计出的双链置换探针进一步提高了单碱基改变检测特异性;不受检测序列长度影响;稳定性好,保存时间长;检测过程及其简单;且检测时间短;检测过程不受环境温度影响,同时不受溶液中盐离子浓度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3424447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10371092.X
申请日:2013-08-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非修饰单层石墨烯作为工作电极的纳米颗粒增强检测装置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非修饰单层石墨烯在纳米颗粒增强检测领域的应用,并进一步提供一种纳米颗粒增强检测装置、一种纳米颗粒增强检测方法及相关试剂盒。本发明所提供的纳米颗粒增强检测方法,利用非修饰的石墨烯作为工作电极,加快了电子的传导速率;利用修饰过的纳米金和磁珠来放大电流信号,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424447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71092.X
申请日:2013-08-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非修饰单层石墨烯作为工作电极的纳米颗粒增强检测装置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非修饰单层石墨烯在纳米颗粒增强检测领域的应用,并进一步提供一种纳米颗粒增强检测装置、一种纳米颗粒增强检测方法及相关试剂盒。本发明所提供的纳米颗粒增强检测方法,利用非修饰的石墨烯作为工作电极,加快了电子的传导速率;利用修饰过的纳米金和磁珠来放大电流信号,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147414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010617918.2
申请日:2010-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33/68 , G01N33/532 , G01N33/543 , B81C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纳米探针的微流体芯片检测微量蛋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标准的光刻工艺实现微结构的制作,用玻璃片(点有DNA探针)与微结构封接制备了所需的微流体芯片;在纳米金颗粒上同时标记单克隆二抗及信号放大作用的Barcode DNA,并在磁珠上标记单克隆一抗;在微流体芯片管道内,通过抗原抗体免疫反应以及信号的逐级放大、银染显色,从而达到对微量目标蛋白的检测。所述的方法将生物样品的富集、分离和检测连接为一体,具有特异、快速和高灵敏的特点,可望应用于临床检验医学中微量蛋白(抗原或抗体)的诊断和检测。灵敏度可达pg/ml,比临床中普通的LEISA法提高了1000倍。
-
公开(公告)号:CN102134596B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010608280.6
申请日:2010-12-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核酸横向流试纸条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方法,包括:(1)核酸横向流试纸条的制备;(2)取待测样本,变性,退火;取水、纳米金探针溶液、连接探针、TaqDNA连接酶缓冲液和TaqDNA连接酶,打匀,得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KIF-1、KIF-2或它们的混合液,打匀;然后加入待测样本,杂交连接,变性,退火,最后将所得溶液滴加在核酸横向流试纸条的结合区,将试纸条浸入区浸入运行缓冲液中,观察。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具有特异、快速、高分辨、高灵敏度的特点,可应用于临床医学中遗传病、传染性疾病、肿瘤以及心血管疾病中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的检测以及不同病原微生物的鉴定。
-
公开(公告)号:CN101182580B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0710170619.7
申请日:2007-11-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磁珠及纳米金的、不依赖于聚合酶链反应的高灵敏度的基因或基因突变的测定方法。首先用生物素标记的与待测DNA互补的DNA探针(捕捉探针1)通过生物素-链亲和素反应标记到磁珠上,在胶体金上也标记与待测DNA互补的另一种DNA探针(捕捉探针2),在胶体金上同时还标记一种与待测DNA无同源序列的DNA探针,称为信号探针,将标记好探针的磁珠及纳米金探针与待测DNA混合在一定温度下杂交,然后再洗去没有反应的纳米金探针,再用巯基乙醇将纳米金探针上的信号探针DNA通过巯基还原洗脱下来,对该DNA进行定量检测,从而达到检测待测DNA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392286B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0710170614.4
申请日:2007-11-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基于纳米探针直接检测肺癌样品中p53基因突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未标记的靶核酸序列以及纳米金标记的信号探针与固相支持物连接的捕获探针进行的夹心杂交,并通过银染增强的纳米金信号放大效应产生高灵敏的识别信号。该方法能够检测未扩增的基因组DNA样品中的单碱基突变。与传统的基于荧光信号检测的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纳米芯片检测方法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可通过普通的光学扫描仪或者普通的电荷藕合器件(CCD)数字照相机就可以对杂交信号进行采集和分析,也可通过相关软件进行分析,得出检验报告。
-
公开(公告)号:CN102134596A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1010608280.6
申请日:2010-12-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核酸横向流试纸条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方法,包括:(1)核酸横向流试纸条的制备;(2)取待测样本,变性,退火;取水、纳米金探针溶液、连接探针、Taq DNA连接酶缓冲液和Taq DNA连接酶,打匀,得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KIF-1、KIF-2或它们的混合液,打匀;然后加入待测样本,杂交连接,变性,退火,最后将所得溶液滴加在核酸横向流试纸条的结合区,将试纸条浸入区浸入运行缓冲液中,观察。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具有特异、快速、高分辨、高灵敏度的特点,可应用于临床医学中遗传病、传染性疾病、肿瘤以及心血管疾病中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的检测以及不同病原微生物的鉴定。
-
公开(公告)号:CN101818198A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1010118181.X
申请日:2010-03-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金结合聚噻吩衍生物比色检测目标靶DNA的方法,包括:检测试剂(纳米金和聚噻吩衍生物)及探针的准备;目标靶序列的检测等。该发明基于聚噻吩衍生物与ssDNA/dDNA结合时使得DNA-纳米金溶液的稳定性发生变化而引起颜色改变产生信号级联放大的原理,通过颜色转变显示剂以及扩增标签的双重作用实现DNA的高灵敏快速检测,从而建立利用纳米金结合聚噻吩衍生物进行基因直接检测的分析平台。该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具有特异、快速和高灵敏的特点,可望应用于临床检验医学及环境中靶目标DNA的诊断和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