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关节固定支具
    10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91658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710075978.8

    申请日:2017-02-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5/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膝关节固定支具,该膝关节固定支具,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连接架、调节杆、限位装置和两个连接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分别与连接架铰接;两个连接件的一端通过限位装置连接,并随限位装置移动,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铰接;通过两个连接件给使用者一个支撑力,减少使用者腿部疲劳。调节杆的一端与连接架连接,另一端穿过限位装置,且限位装置能够沿调节杆的轴向移动,从而带动两个连接件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移动,通过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之间的任意角度调节,方便使用者进行被动屈伸的膝关节康复训练。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疲劳刚度退化规律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9053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0126037.2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疲劳刚度退化规律测定方法,属于试验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直接在疲劳测试过程中使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测量刚度退化存在误差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试件表面处理,在试件表面制作散斑;步骤二:加载,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1:对试件进行准静态加载,同时对静态加载过程中的试件表面图像进行采集;得到准静态加载的试件刚度;步骤2.2:对试件进行疲劳加载;步骤2.3:判断“是”或“否”,“是”则结束加载,“否”则进行步骤二。本发明不需要使用高性能的DIC相机,仅需普通配置的DIC相机就可以得到材料的真实刚度退化规律。

    一种电磁环境下旋转体表面动态应变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0933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15882.2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磁环境下旋转体表面动态应变测试方法,包括:使用应变片构建电桥并获取旋转件在实际约束条件下的动态特性数据;根据动态特性数据进行仿真计算,确定应变片最佳粘贴位置;粘贴应变片并制定应变片导线的走线方案;将应变片和电压信号放大器连接,放大后的信号通过导电滑环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记录和处理放大后的应变信号;实时采集应变信号并作为测试数据,并在全转速范围内进行全程测试,完成旋转体表面动态应变测试。本发明具有高灵敏度,全桥配置提高了系统的灵敏度和测量精度,提供更大的输出信号,全桥可以通过对称的电路设计实现温度补偿,在应变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输出特性,便于信号处理和分析。

    一种拉/压剪复合加载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57522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11105507.4

    申请日:2022-09-09

    Abstract: 一种拉/压剪复合加载试验装置,属于材料多轴复杂载荷加载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不仅能够有效固定V形缺口梁试件的位置,安装方便,而且能够提供稳定的剪切载荷,不会产生偏载问题,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压缩或者拉伸端对于剪切载荷的影响,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合理的机械连接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压缩屈曲问题并满足静态或者疲劳两种载荷工况的施加。包括剪切夹持端及两个拉/压夹持端;V形缺口梁试件的左右两端由拉/压夹持端夹持,并由拉/压夹持端施加拉伸或压缩载荷,V形缺口梁试件的上下两端由剪切夹持端夹持,并由剪切夹持端施加剪切载荷。

    一种含剪切变形的机织复合材料固化成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59660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87067.8

    申请日:2024-06-18

    Abstract: 一种含剪切变形的机织复合材料固化成型装置,涉及复合材料制备成型技术领域。剪切层模具由四组相框臂和对顶点铰接并能够紧固的四个螺钉组成,每组相框臂由两层相框臂杆组成对机织预制体夹装,上层模体下表面和下层模体上表面分别凹设加工矩形槽,采用密封对接形式且两个矩形槽形成矩形腔存放剪切层模具,上层模体板面位于剪切层模具内侧区域开设进胶口和出胶口一、出胶口二。采用四组相框臂在交点位置铰接与紧固的形式设计剪切层模具,每组相框臂由两层相框臂杆对机织预制体进行夹装,避免固化过程中纱线错动问题,能够适用含有剪切变形的机织复合材料的固化成型,简单方便。

    一种铺层复合材料叶片的精细化建模与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9446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28350.4

    申请日:2024-03-21

    Abstract: 一种铺层复合材料叶片的精细化建模与优化设计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叶片结构设计领域。S100对叶片进行初步铺层设计,得到铺层信息文件;S200划分叶片有限元网格;S300根据铺层信息文件,设置上述网格的局部坐标系;S400根据铺层信息文件,找到每个中面单元对应的铺层,得到单元‑铺层映射关系文件;S500根据叶片铺层设计准则创建铺层顺序文件,根据单元‑铺层映射关系文件将铺层分配给实体单元,并使用有限元计算等效单元属性;S600汇总上述文件,输出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后续可根据铺层顺序文件和单元‑铺层映射关系文件直接快速调整铺层结构,减少了设计的工作量,为批量构建铺层复合材料叶片有限元模型、自动化设计叶片铺层结构提供了便利和可能。

    一种考虑拉扭耦合效应的动态断裂相场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72075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1317591.0

    申请日:2023-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拉扭耦合效应的动态断裂相场计算方法,所述方法考虑了手性微结构引起的拉扭耦合变形对动载荷作用下宏观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开尔文‑克劳修斯定律、达朗贝尔原理、非中心对称微极弹性理论与格里菲斯理论,通过严格的理论推导得到多场耦合的偏微分形式控制方程,从而建立考虑拉扭耦合效应的动态断裂相场仿真方法,这在极大程度上扩大了断裂相场法的应用范围。基于该方法可以进一步考虑温度及化学场等其他物理场的影响,形成多场耦合的动态断裂相场方法。本发明对研究具有明显尺寸效应及拉扭耦合效应的微纳米材料、含手性纤维的复合材料的动态断裂力学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复合材料高温环境下损伤模式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29111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57137.1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复合材料高温环境下损伤模式识别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损伤模式识别方法在高温下是否适用仍不明确,且高温环境下的声发射采集存在困难的问题,具体包括:步骤一:基于声发射测试装置进行不同温度环境下基体拉伸实验;步骤二:基于声发射测试装置进行不同温度环境下45°单向带拉伸实验;步骤三:基于声发射测试装置进行不同温度环境下0°单向带拉伸实验;步骤四:基于声发射测试装置进行不同温度环境下织物层间拉伸实验。本发明明确了温度对不同损伤模式声发射特征参数的影响,建立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温度环境下的损伤模式识别方法。本发明属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

    一种求解回转体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相互作用积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4990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614435.0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一种求解回转体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相互作用积分方法,属于断裂力学技术领域,具体包括:选用在过回转体对称轴的平面内的路径计算J积分,将真实场与辅助场代入J积分中;提取真实场和辅助场相互作用部分得到相互作用积分的线积分形式,将线积分转换为第二型曲面积分;将积分表达式用裂纹前沿曲线坐标系下的物理量表示;将积分区域分成两个不同材料部分,设定材料界面的粘接完好的特性,基于材料界面给出曲线坐标系;将材料界面上的特性引入界面积分项,推导沿着材料界面上的线积分,给出沿着材料界面上的相互作用积分的线积分形式;通过相互作用积分和回转体中应力强度因子的关系,令辅助强度因子取不同的值求解对应的应力强度因子。

    一种适用于同步辐射CT的复合材料原位剪切加载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640149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1004245.8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同步辐射CT的复合材料原位剪切加载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加载模块、透光辐射模块和封装模块,其中:加载模块包括螺杆、上挤压件、下挤压件、连接臂、平行轴;透光辐射模块包括上部外壳、中间外壳、下部外壳;夹持模块包括上夹具、下夹具、滑块;螺杆自上向下纵向依次穿过上挤压件和下挤压件;上部外壳、中间外壳、下部外壳自上向下纵向依次连接;滑块分别安装于上夹具和下夹具中对应的凹槽处;下夹具与下部外壳焊接相连;上夹具、连接臂、上挤压件、连接臂、上部外壳自左向右横向依次连接;平行轴横向依次穿过上夹具上端通孔处和上部外壳上端通孔处。本发明可施加纯剪切载荷,弥补了原位加载设备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