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78390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111563841.X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IPC: C07D233/58 , C07D233/60 , B01J31/02 , C07C17/08 , C07C17/14 , C07C19/08 , C07C2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基酸性离子液体、制备方法及应用,该离子液体的通式为Q+[TixF4x+1]‑(HA)n,其中阳离子Q+为季铵阳离子或季鏻阳离子,HA为质子酸,0.5≤x≤2,1≤n≤20。使用钛基酸性离子液体可替代传统酸催化剂用于催化烷基化反应和氟化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4409514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11572447.2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IPC: C07C45/00 , C07C45/82 , C07C49/1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1,1,1,4,4,4‑六氟‑2‑丁酮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1,1,1,4,4,4‑六氟‑2‑氯丁烯与碱金属氢氧化物在40~80℃下于醇类溶剂中反应;降至室温后,再加入质子酸进行酸化反应,反应液过滤后,精馏获得1,1,1,4,4,4‑六氟‑2‑丁酮;所述的1,1,1,4,4,4‑六氟‑2‑氯丁烯和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摩尔比为1:1.1~2.0;质子酸与1,1,1,4,4,4‑六氟‑2‑氯丁烯的摩尔比为0.1~1.0:1;醇类溶剂与碱金属氢氧化物的质量为3~8: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料来源广泛、廉价,反应条件温和的1,1,1,4,4,4‑六氟‑2‑丁酮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645793B
公开(公告)日:2023-02-14
申请号:CN202011507115.1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IPC: C07C17/20 , C07C17/25 , C07C17/358 , C07C17/38 , C07C2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反式‑1‑氯‑3,3,3‑三氟丙烯的工艺系统及方法,在液相催化反应器中氟化氢与1,1,1,3,3‑五氯丙烷发生液相氟化反应,合成得到反式‑1‑氯‑3,3,3‑三氟丙烯,副产顺式‑1‑氯‑3,3,3‑三氟丙烯和3‑氯‑1,1,1,3‑四氟丙烷。在气相催化反应器中,副产物顺式‑1‑氯‑3,3,3‑三氟丙烯和3‑氯‑1,1,1,3‑四氟丙烷与HCl发生反应,进一步转化为反式‑1‑氯‑3,3,3‑三氟丙烯。通过本方法可以高收率的生产反式‑1‑氯‑3,3,3‑三氟丙烯,实现了物料的最优化转化、主要副产物循环转换成目标产物,并且避免了近似共沸物HCFO‑1233zd(Z)与HCFC‑244fa的分离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194561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011051709.6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IPC: C07C21/18 , C07C17/3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顺式六氟‑2‑丁烯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将气相1,1,1,4,4,4‑六氟‑2‑氯丁烯与脱氯化氢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00~400℃下接触反应1~10s,得到六氟丁炔;将六氟丁炔与加氢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25~200℃下接触反应0.1~5s,得到顺式六氟‑2‑丁烯。脱氯化氢催化剂包括载体I以及沉积在载体I上的活性组分I和助催化剂I,载体I为活性炭、氧化镁或氟化镁,活性组分I为碱性金属,助催化剂I为稀土金属。本发明采用气相脱氯化氢制备六氟丁炔,相比传统液相皂化法,三废少;采用加氢催化剂,使得产物顺式六氟‑2‑丁烯收率可达8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447839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563841.X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IPC: C07D233/58 , C07D233/60 , B01J31/02 , C07C17/08 , C07C17/14 , C07C19/08 , C07C2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基酸性离子液体、制备方法及应用,该离子液体的通式为Q+[TixF4x+1]‑(HA)n,其中阳离子Q+为季铵阳离子或季鏻阳离子,HA为质子酸,0.5≤x≤2,1≤n≤20。使用钛基酸性离子液体可替代传统酸催化剂用于催化烷基化反应和氟化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0343029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1910682331.0
申请日:2019-07-26
Applicant: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IPC: C07C17/087 , C07C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3‑氯‑1,1,1,3‑四氟丙烷的方法,该方法在液相复合催化剂存在下,氟化氢与1‑氯‑3,3,3‑三氟丙烯液相氟化制备3‑氯‑1,1,1,3‑四氟丙烷,HF与1‑氯‑3,3,3‑三氟丙烯的摩尔比为1~50:1,1‑氯‑3,3,3‑三氟丙烯与液相复合催化剂的摩尔比为0.1~3:1,反应温度为50℃~150℃,反应时间为0.5h~10h,其中液相复合催化剂由金属氟化物和复配剂组成,金属氟化物为TaF5、NbF5、TiF4或SnF4,复配剂为有机胺,复配剂与金属氟化物的摩尔比为0~2:1。本发明主要用于制备3‑氯‑1,1,1,3‑四氟丙烷。
-
公开(公告)号:CN110283043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910682819.3
申请日:2019-07-26
Applicant: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2‑氯‑1,1,1,4,4,4‑六氟‑2‑丁烯的方法,该方法在液相复合催化剂存在下,氟化氢与1,1,1,3,3‑五氯‑4,4,4‑三氟丁烷液相氟化制备2‑氯‑1,1,1,4,4,4‑六氟‑2‑丁烯,HF与1,1,1,3,3‑五氯‑4,4,4‑三氟丁烷的摩尔比为3~50:1,1,1,1,3,3‑五氯‑4,4,4‑三氟丁烷与液相复合催化剂的摩尔比为0.1~3:1,反应温度为50℃~150℃,反应时间为0.5h~10h,其中液相复合催化剂由金属氟化物和复配剂组成,金属氟化物为TaF5、NbF5、TiF4或SnF4,复配剂为有机胺或季铵盐,复配剂与金属氟化物的摩尔比为0~2:1。本发明主要用于制备2‑氯‑1,1,1,4,4,4‑六氟‑2‑丁烯。
-
公开(公告)号:CN107987798B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1711297064.2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IPC: C09K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环保混合制冷剂,由于在三氟丙烯或四氟丙烯中添加1,1,2‑三氟乙烯和1,1‑二氟乙烯,1,1,2,3,3,3‑六氟丙烯,1,1‑二氟甲烷等物质,从而改善了混合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的直接罐充性能。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环保混合制冷剂,在上述混合物中加入1,1,2,2‑四氟乙烷、1,1,1,2‑四氟乙烷、1,1,1,2,2‑五氟乙烷、1,1,1,2,3,3,3‑七氟丙烷、三氟碘甲烷等含碘或氟原子较多的不可燃卤化烷烃类物质,从而可以降低了制冷剂的可燃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94561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051709.6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IPC: C07C21/18 , C07C17/3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顺式六氟‑2‑丁烯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将气相1,1,1,4,4,4‑六氟‑2‑氯丁烯与脱氯化氢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00~400℃下接触反应1~10s,得到六氟丁炔;将六氟丁炔与加氢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25~200℃下接触反应0.1~5s,得到顺式六氟‑2‑丁烯。脱氯化氢催化剂包括载体I以及沉积在载体I上的活性组分I和助催化剂I,载体I为活性炭、氧化镁或氟化镁,活性组分I为碱性金属,助催化剂I为稀土金属。本发明采用气相脱氯化氢制备六氟丁炔,相比传统液相皂化法,三废少;采用加氢催化剂,使得产物顺式六氟‑2‑丁烯收率可达8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098169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88870.2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IPC: C07C29/128 , C07C29/00 , C07C31/38 , B01J27/125 , B01J27/135 , B01J27/138 , B01J27/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4,5,5,5-五氟戊醇的制备方法,在金属复合催化剂、溶剂存在的条件下,以1,1,1,2,2-五氟卤戊烷为原料一步法制备4,4,5,5,5-五氟戊醇,其中,金属复合催化剂包括:活性贵金属、载体、助剂金属,所述活性贵金属为钒、锆、或镧,所述载体为无机氟化物,包括:氟化铝、氟化镁、氟化铁,所述助剂金属为铁、镍、铜、钴、铋或铈。溶剂为水、甲醇、乙腈、异丙醇、N-甲基吡咯烷酮,1,1,1,2,2-五氟丙烷:催化剂:溶剂质量比为1:0.01~0.1:0.5~2,本发明的制备4,4,5,5,5-五氟戊醇的方法具有反应操作简单、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