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StarGAN的面部年龄迁移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53564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009916.7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StarGAN的面部年龄合成方法,涉及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该方法包括:不同年龄段人脸图像数据的收集;基于StarGAN的面部年龄合成网络构建;模型的训练与优化;利用训练后的模型实现目标年龄的面部迁移。本方法通过生成对抗网络与多领域图像转换相结合的StarGAN模型,能够在单个模型中实现多个年龄段的面部图像转换,且在训练阶段使用无需配对的数据集,实现无监督训练。克服了传统方法需要针对各个年龄段单独训练模型的复杂性,以及依赖于大量配对数据的问题,降低了数据收集和训练的成本,使得面部年龄迁移更加灵活和高效。

    一种指间距自主可调可拆卸五指康复机械手

    公开(公告)号:CN109394475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1811363375.9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指间距自主可调可拆卸五指康复机械手,包括手掌部和手指部,手指部包括四根手指结构和拇指结构,拇指结构与每个手指结构均包括近指掌骨、MCP关节、第一指骨和PIP关节;拇指结构的近指掌骨末端设有连接板I,连接板I上设有纵向滑槽;每个手指结构的近指掌骨末端均设有工字型的连接板II;手掌部包括手掌底板、手掌可调底座、拇指连接导轨;手掌可调底座上设有弧形滑槽和卡槽;拇指连接导轨与连接板I上的纵向滑槽相契合;连接板II置于弧形滑槽和卡槽内;MCP关节与PIP关节均由多组相互啮合齿轮构成。本发明手指间距可调节、手指可实现自主拆卸,可适应不同对象,拆卸方便、快捷,利于安装与维护。

    一种基于接近觉感知的机器人拾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7970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437901.8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nventor: 廖俊杰 熊鹏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接近觉感知的机器人拾取装置及方法,属于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圆盘,光发射阵列,光接收装置,透明橡胶隔膜,气动吸盘阵列和信号采集板;拾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多自由度机器人进行手眼标定并初始化拾取装置;通过单目相机采集图像并上传至智能终端处理以获取目标物坐标;智能终端下达机器人移动指令直至与接近物体保持距离阈值,再次下达调整机器人姿态指令使机械臂末端气动吸盘与目标物拾取面保持平行。本发明的接近觉拾取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能够在接近且不接触目标物的基础上完成位姿调节,极大降低了在杂乱环境下对轻薄、易碎等贵重物品的拾取难度,增强了对未知物体的拾取成功概率。

    一种可重构机器人数据传输和受损状态自检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67094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16881.6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重构机器人数据传输和受损状态自检方法,包括环境感知模块,用于获取现场环境信息,并将数据进行降维编码;机器人状态自检模块,用于监测机器人各部件的运行状况并发送状态信息,通过使用数据集进行计算,以检测机器人各部分受损情况,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重构操作;信息展示与人机交互模块,通过使用压缩感知方法,用于对编码传输的数据进行解码,建立模型并展示模型及机器人状态,且可对机器人发出指令进行控制。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数据传输占用机器人芯片过多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一种面向多传感的机器人状态自检方法,较于传统的机器人状态判断方法更为精准,解决了传统方法容易误判或判断不准确的问题。

    一种智能训练弹匣及管理系统
    9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8282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58636.7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训练弹匣及管理系统,包括弹匣体、数码管显示器、子弹、托弹板、托弹簧、底座、电极侧板、电极片、集成线路、托弹板电极、侧板底座,底座部分设置有通信模块、电池装置、微处理器、LED指示灯、蜂鸣器,底座会搜集来自侧板的电信号并通过A\D转换器转换为二进制逻辑信号,然后判断当前弹匣中子弹剩余数量。本发明能智能判别已发射子弹数量和弹匣当前剩余子弹数量,为训练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智能化的监控手段,为弹药使用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保障。

    一种简易模拟流体流动的方法及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359157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965431.6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流体流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简易模拟流体流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作流体流动模拟试验的管道模型及建立流体试验场景;步骤二,制作包含流体纹理图片的拖尾渲染器,用于模拟流体在管道模型中的流动;步骤三,在管道模型中添加多个控制脚本,运行控制脚本实现交互,实现流体的模拟流动。此外,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如上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此外,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存储介质,处理器及显示屏,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通过本发明的简易模拟流体流动的方法,能够简单地模拟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以解决以往油液模拟液压回路不直观、缺乏三维立体感的问题。

    面向铁塔组立传感器唯一识别码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9912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564189.1

    申请日:2022-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铁塔组立传感器唯一识别码生成方法,包括通过所有线段坐标计算任意两条线段的斜率和长度的隶属度函数的隶属度值;判断线段是否在同一平面,计算平面隶属度值;寻找一对平行边;求取任意两条线段角度差的绝对值,获取角度差隶属度值;判断矩形的中心位置重合,计算中心位置隶属度值;以距原点定位模块最近的通用模块为起始依次确定四个通用模块位号,获取抱杆倾斜角度用通用模块唯一识别码。本发明生成唯一识别码与使用随机生成或直接使用mac地址的传统通用唯一识别码相比,利用定位原理生成唯一识别码,唯一识别码包含传感器类型、传感器位号解决了传统运用于内悬浮抱杆组塔传感器群难以配置管理的问题。

    一种多模态触觉感知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4350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256932.9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模态触觉感知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包括特定方盒单元,气泵单元,柔性触觉传感器单元,光源单元,图像采集单元和加速度采集单元。其中气泵与装置通过管道连接,柔性触觉传感器单元安装在方盒不封闭的一面,光源单元包括RGB(红色,绿色和蓝色)三个灯珠分别安装在方盒的三侧内壁上,图像采集单元安装在方盒的底面,加速度采集单元安装在方盒的底部内壁上。本发明将柔性材料帆布作为触感装置的接触面,可同时触发两种异构触觉信息:分别为触觉序列和触觉图像,再通过拟合,定量的刻画物理世界中的触觉、滑觉等信息。本发明装置在与被测物体接触或者滑动时,能够同时感知到力触觉量、RGB图像、深度图像、加速度等多种模态的触觉信息。

    一种用于D形卸扣的力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65759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217651.2

    申请日:2021-10-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D形卸扣的力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外壳;底座外壁设置有与D形卸扣底部形状匹配的凹槽,凹槽上方对应底座宽度方向中心面处设置有测量孔,测量孔的上表面固定有传感器模块、下表面固定有信号补偿放大模块;外壳将底座和D形卸扣底部包覆,外壳上固定有芯片处理模块、无线模块和电源模块;传感器模块与信号补偿放大模块、信号补偿放大模块与芯片处理模块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将底座和外壳作为D形卸扣钢丝绳连接段的附加套件,在附加套件上设置智能模块,通过智能模块检测并反馈整个承力系统的工作情况。不用开孔植入传感器,保证卸扣结构强度;同类型的传感器之间相互匹配,便于更换。智能模块的设置可提供系统工作模式选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