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55969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1910231720.1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E02D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浆器。该注浆器包括:贯穿钢管、进气管和弹性套管;所述贯穿钢管的上端设置有注浆接口,下端设置有用于与高压喷头连接的高压喷头接口;所述弹性套管套设于所述贯穿钢管的外侧,所述弹性套管的下端固定在所述贯穿钢管上;所述弹性套管的中部设置有气体空腔;所述弹性套管的外侧设置有防滑贴片;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弹性套管的上端,所述进气管的上端设置有进气接口,下端与所述弹性套管的气体空腔连接。应用本发明可以提高注浆器的注浆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425183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010111913.6
申请日:2020-02-2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大成国测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红林 , 姜鹰 , 蒋梦 , 廖进星 , 李小和 , 郭建湖 , 董同新 , 詹学启 , 蔡德钩 , 石碧波 , 吕小宁 , 邬强 , 谭小科 , 姚建平 , 陈锋 , 尤灏 , 唐涛 , 刘庆辉 , 谢百义 , 师超 , 蔡雷 , 蒋道君 , 张协崇 , 闫宏业 , 朱宏伟 , 康秋静 , 董建华 , 黄宇 , 张晓杰 , 石越峰 , 魏少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质勘探孔位定位方法及定位机器人,摄像设备正对钻机的特征对象拍摄图像,获取摄像设备所在位置经纬度坐标以及所述摄像设备镜头的方位角;拍摄所述特征对象的图像,基于所述图像识别出钻机的特征对象成像高度;根据所述成像高度计算所述摄像设备的成像比例参数,计算镜头到所述特征对象的距离;计算得到所述特征对象的经纬度坐标作为地质勘探孔位定位结果。本发明通过拍摄钻孔方位角及钻孔与机器人相对距离求解钻孔位置坐标的算法简洁、高效,提高了地质勘探钻孔的定位效率;本发明整个孔位坐标获取过程,不影响勘探正常施工,为勘探工期提供了有力保障;本发明的地质勘探孔位定位机器人,减少了对工作人员(56)对比文件US 10410328 B1,2019.09.10JP H05156886 A,1993.06.22WO 03085233 A1,2003.10.16CN 110233988 A,2019.09.13CN 106996272 A,2017.08.01CN 110062050 A,2019.07.26CN 110426739 A,2019.11.08CN 102062574 A,2011.05.18谭伟;徐钦桂;李勇.基于单目视觉的机械手三维定位.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第02期),第129-131,135页.
-
公开(公告)号:CN114332658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210039649.9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蔡德钩 , 魏少伟 , 许贵阳 , 石越峰 , 申文军 , 刘英 , 姚建平 , 李彦军 , 丁国富 , 付卫霖 , 危凤海 , 邱镇 , 刘瑞 , 曹渊东 , 吕宋 , 李博闻 , 李金洋 , 邹文武 , 谭信陵 , 张杰 , 朱华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巡检的铁路工务设备与周边环境隐患排查方法。所述无人机搭载正射相机、视频相机、倾斜摄影相机、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设计无人机航线;S2.获取无人机巡检成果;S3.无人机巡检成果应用。本发明提供了适用于铁路全线工务设备与周边环境的无人机巡检技术体系,在运营阶段能够更好地发现风险隐患,进行多源数据监测与评估,提高数据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08576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0488841.6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郑新国 , 姚建平 , 刘竞 , 李书明 , 靳昊 , 窦东斌 , 蔡德钩 , 张驰 , 戴宗林 , 周骏 , 梁晨 , 谢永江 , 陈敏 , 陆满成 , 楼梁伟 , 洪剑 , 魏少伟 , 杨德军 , 潘永健 , 张立刚 , 谭社会 , 刘吉元 , 马超锋 , 曹渊东 , 刘文 , 李斯 , 牛亚彬 , 张也 , 李瑞峰 , 孙宣 , 刘瑞 , 施文杰 , 韩正国 , 刘相会 , 邓青山 , 柴金川 , 李康 , 郁培云 , 张旭 , 李洪福 , 丁威 , 张文达 , 饶云兵 , 何庆 , 冯国玖 , 董恩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营高铁下含端梁无砟轨道结构抬升方法,涉及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修复技术领域,包括:确定下含端梁无砟轨道的抬升范围和目标抬升量;在下含端梁无砟轨道的端梁正上方、两侧腋脚及端梁相邻前后段的无砟轨道布设多个注浆抬升孔;同时向端梁区域各注浆抬升孔注入注浆材料,抬升下含端梁无砟轨道;当抬升至目标抬升量后,加密注浆抬升孔,注入高流动性低膨胀性注浆材料完成填充。本发明通过布设注浆抬升孔,实现对抬升阻力较大的下含端梁无砟轨道结构的抬升,解决下含端梁无砟轨道这一特殊轨道结构抬升难度大、精度控制差的难题,还能保证抬升后轨道结构的稳定性,并保留后续沉降的可再次维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4348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24585.7
申请日:2023-02-16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郑新国 , 李书明 , 靳昊 , 刘竞 , 杨怀志 , 窦东斌 , 童忆南 , 蔡德钩 , 张立刚 , 张驰 , 朱星盛 , 谷永磊 , 龙东升 , 代冲 , 古文超 , 陈敏 , 姚建平 , 楼梁伟 , 梁晨 , 魏少伟 , 张旭 , 王有能 , 陈晓林 , 吴斌 , 赵勇智 , 沈伟 , 周骏 , 徐永杰 , 陆满成 , 孟鑫 , 洪剑 , 潘永健 , 包国杰 , 杨德军 , 郭超 , 奎海鹏 , 刘文 , 牛魁雄 , 刘相会 , 张永朝 , 邓青山 , 李康 , 李洪福 , 郁培云 , 饶云兵 , 向功坤 , 李斯 , 胡家林 , 叶晓宇 , 丁威 , 张文达 , 柴金川 , 刘博影 , 方金 , 冯国玖 , 何庆 , 王万财
IPC: C04B28/26 , E01B37/00 , C04B111/27 , C04B111/20 , C04B111/72 , C04B111/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修补材料,包括:活性组分14份‑50份、渗透剂0.1份‑1份、反应促进剂0.1份‑2份、疏水剂0.1‑1份、消泡剂0份‑1份和溶剂60份‑90份;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修补方法。本发明根据纵连板无砟轨道结构受力与变形特性,采用特定注浆工装工艺,实现对受力最大或磨蚀最严重的承轨台下一定区域内的充填层部位靶向性修复。本发明能提高充填层表层的强度和密实度,不仅克服了既有离缝填充修复方法的缺点,还显著增强轨道结构中受力最大或磨蚀最严重的承轨台下一定区域内的充填层基体的强度和耐磨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0624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41468.5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的高铁路基沥青混凝土防水封闭结构设计方法及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包括步骤:获取铁路设计指标参数集、区域气象数据集、沥青混凝土载荷基础参数集;初定高速铁路路基全断面沥青混凝土防水封闭结构的组合参数,基于铁路设计指标参数集、区域气象数据集和沥青混凝土载荷基础参数集,对组合参数进行参数验算,参数验算的类型包括:底层弯拉损伤验算、材料低温开裂验算、表层被动拉伸验算;根据参数验算的结果,判断组合参数是否合格;输出组合参数。本申请涉及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路基设计的可靠性,增强改善高速铁路路基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70357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092277.2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蔡德钩 , 曾帅 , 叶阳升 , 杨建民 , 魏少伟 , 唐广辉 , 姚建平 , 石越峰 , 吕宋 , 魏培勇 , 王鹏程 , 耿琳 , 李强 , 安再展 , 刘恩 , 孙宣 , 王云飞
IPC: G06F30/17 , G06F30/28 , G06Q10/063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高立式沙障螺旋桩结构,桩为不锈钢桩,其截面为圆筒;桩的上部结构为防风砂障的主体结构;一种高立式沙障螺旋桩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高立式沙障螺旋桩结构高度及立式沙障螺旋桩结构布置方式设计方法;将高立式沙障螺旋桩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控制对比野外试验,对不同行间距、高度、组合条件下的单行和双行高立式沙障的实际防风变化特征,沙障阻沙量进行观测,探究不同类型配置下对实际防风阻沙效益及有效防护距离的影响。明确在迎风侧、背风侧风速变化的规律以及高度和间距影响下的阻沙特征,并补充野外实际数据,选取出满足实际效益且用材少、成本低的沙障搭配,为治沙工程的优化设计以及线路工程沙害防治体系结构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630458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311190.X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红河州蒙屏高速公路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Inventor: 魏少伟 , 施秀山 , 蔡德钩 , 魏培勇 , 姚建平 , 杨建民 , 秦川 , 李强 , 刘恩 , 李松 , 金理强 , 石越峰 , 曹渊东 , 吕宋 , 孙宣 , 秦尚友 , 张学 , 杨永能
IPC: G06F30/17 , G06F17/14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的现浇连续梁的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在外荷载下Winkler弹性地基上Timoshenko梁内力的计算;锚索框格梁内力与变形计算;考虑双侧配筋的多跨连续框格梁内力变形计算。本发明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上Timoshenko梁内力计算方法,考虑梁体内配筋与多个锚固力作用,有效提高了内力计算精度;内力变形理论解中考虑多个锚固力荷载对多跨连续梁的作用;内力变形理论解中考虑了上、下双层配筋对梁体刚度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326928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27630.8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桥工段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竞 , 郑新国 , 李书明 , 窦东斌 , 杨怀志 , 靳昊 , 黄安宁 , 蔡德钩 , 姚建平 , 谷永磊 , 潘永健 , 刘克飞 , 朱星盛 , 张驰 , 王健 , 杨德军 , 姜子清 , 熊亮 , 谢良瑾 , 谢永江 , 楼梁伟 , 刘吉元 , 刘浩 , 马超锋 , 柴金川 , 曹渊东 , 郭超 , 李斯 , 牛亚彬 , 孙景桐 , 张也 , 李康 , 石越峰 , 李瑞峰 , 杨尚福 , 赵康云 , 孙宣 , 刘瑞 , 刘相会 , 彭勃 , 冯国玖 , 周锋 , 施文杰 , 韩正国 , 牛魁雄 , 车树鑫 , 杜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端刺区摩擦板下缺陷检测方法,包括:基于轨道结构特征划分缺陷检测范围,进行冲击回波检测,提取并分析反射信号,形成缺陷区域的云图;选取云图的典型脱空位置进行钻孔,持续注入聚氨酯待渗透至疏松层且固化后,采用空心钻头取芯;测量芯样中聚氨酯以及聚氨酯与碎石混合体的厚度,确定脱空层和疏松层的厚度;针对混合体中的聚氨酯进行提取分离,测量并计算得到疏松层的孔隙率。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既能检测摩擦板下脱空范围、脱空高度,还能定量测出疏松层厚度及其空隙率,从而准确评判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端刺摩擦板下的密实程度,对于科学指导养护维修和注浆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956647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802077.5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铁锋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郑新国 , 郁培云 , 刘竞 , 李书明 , 张驰 , 李铁军 , 靳昊 , 杨延强 , 黄安宁 , 刘相会 , 邓青山 , 姚建平 , 杨怀志 , 谷永磊 , 刘克飞 , 王财平 , 朱星盛 , 潘永健 , 杨德军 , 周骏 , 熊亮 , 谢良瑾 , 包国杰 , 陈敏 , 楼梁伟 , 刘吉元 , 马超锋 , 刘文 , 曹渊东 , 李斯 , 牛亚彬 , 张也 , 李瑞峰 , 孙宣 , 刘瑞 , 饶云兵 , 张旭 , 窦东斌 , 胡家林 , 郑新华 , 施文杰 , 韩正国 , 冯浩 , 喻博 , 刘永刚
IPC: C04B24/26 , C04B1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缩型复合纳米水化硅酸钙早强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早强剂由质量比为(0.2~0.6):(0.4~0.7):1的钙盐组分、硅盐组分和减缩‑分散组分反应制得;其中,减缩‑分散组分为含有质量分数1%~3%的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和质量分数3%~9%的聚羧酸分散剂水溶液。本发明在复合纳米C‑S‑H早强剂上引入减缩基团,制得减缩型复合纳米水化硅酸钙早强剂;该减缩型复合纳米水化硅酸钙早强剂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砂浆的早期强度,而且可以降低收缩,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