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9333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910476136.2
申请日:2019-06-03
Inventor: 金钟圣
IPC: H01M8/04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加湿器,包括:膜部,其中容纳有加湿膜;第一盖,其结合到膜部的第一侧,并被配置成将供给气体供应到加湿膜中;第二盖,其结合到与膜部的第一侧相反的膜部的第二侧,并且被配置成释放从加湿膜流入的经加湿的供给气体;排气入口,其结合到膜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一个,并被配置成将从燃料电池堆释放的排气注入到膜部中;以及排气出口,其结合到膜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另一个,其中第一盖包括供气流入通道和可变部件,可变部件安装在供气流入通道中或者可变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进入供气流入通道,可变部件沿着向内方向或者向外方向移动,以改变供气流入通道的至少一部分的横截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2468512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110105124.2
申请日:2011-04-22
IPC: H01M8/2465 , H01M8/04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156 , H01M8/2465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排水结构的燃料电池堆,其通过将分别更改阳极板(AP)和阴极板(CP)所形成的末端阳极板(EAP)和末端阴极板(ECP)结合,而能够有效地排出冷凝水并防止水流入单元电池中。由此,更改的阳极板(AP)和阴极板(CP)被转换为虚设电池,该虚设电池被置于燃料电池堆的末端部分。具体地,该燃料电池堆包括分别布置在燃料电池堆两端的端板之间的多个单元电池,其中在该燃料电池堆中包括至少一个阴极虚设电池和至少一个阳极虚设电池,至少一个阴极虚设电池和至少一个阳极虚设电池被设置用于从燃料电池堆排水,并被布置在发电单元的末端电池与燃料电池堆两端的端板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2468512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110105124.2
申请日:2011-04-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156 , H01M8/2465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排水结构的燃料电池堆,其通过将分别更改阳极板(AP)和阴极板(CP)所形成的末端阳极板(EAP)和末端阴极板(ECP)结合,而能够有效地排出冷凝水并防止水流入单元电池中。由此,更改的阳极板(AP)和阴极板(CP)被转换为虚设电池,该虚设电池被置于燃料电池堆的末端部分。具体地,该燃料电池堆包括分别布置在燃料电池堆两端的端板之间的多个单元电池,其中在该燃料电池堆中包括至少一个阴极虚设电池和至少一个阳极虚设电池,至少一个阴极虚设电池和至少一个阳极虚设电池被设置用于从燃料电池堆排水,并被布置在发电单元的末端电池与燃料电池堆两端的端板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129333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1910476136.2
申请日:2019-06-03
Inventor: 金钟圣
IPC: H01M8/04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加湿器,包括:膜部,其中容纳有加湿膜;第一盖,其结合到膜部的第一侧,并被配置成将供给气体供应到加湿膜中;第二盖,其结合到与膜部的第一侧相反的膜部的第二侧,并且被配置成释放从加湿膜流入的经加湿的供给气体;排气入口,其结合到膜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一个,并被配置成将从燃料电池堆释放的排气注入到膜部中;以及排气出口,其结合到膜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另一个,其中第一盖包括供气流入通道和可变部件,可变部件安装在供气流入通道中或者可变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进入供气流入通道,可变部件沿着向内方向或者向外方向移动,以改变供气流入通道的至少一部分的横截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6184174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510349152.7
申请日:2015-06-23
IPC: B60T13/74
Abstract: 一种控制用有电动机械驻车功能的制动装置的制动系统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具有电动机械驻车功能的制动装置,其包括:驻车释放和初步制动步骤,其释放所述电动机械元件的操作位置的限制,通过操作所述电动机械元件而由所述主活塞推压所述次活塞,并且通过操作连接至所述液压回路系统的液压泵而在所述前车轮和所述后车轮中产生制动力;主活塞向后移动步骤,其允许用于所述复合制动钳单元的蓄集器的进油,并且通过移动所述主活塞而将所述主活塞与所述次活塞分离;以及主活塞向前推压步骤,其阻塞用于所述复合制动钳单元的蓄集器的进油,并且通过由所述电动机械元件移动所述主活塞来推压所述次活塞。
-
公开(公告)号:CN107345545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611152753.X
申请日:2016-12-14
IPC: F16D55/226
Abstract: 一种机电制动器包括活塞,其安装在制动钳外壳中,以便能够在轴向方向上向前和向后移动,并且在执行制动操作时在轴向方向上向前移动,以便按压被设置以夹紧盘的摩擦衬垫;致动器,其提供用于移动活塞的旋转力;心轴,其螺纹连结到活塞,并且通过从致动器传递的旋转力而旋转,以使活塞在轴向方向上向前和向后移动;以及引导构件,其被设置为一体地固定到制动钳外壳,并且连结到活塞,以便限制活塞的旋转,并且引导活塞的向前和向后的轴向移动,其中引导构件具有连结到心轴并在轴向方向上支撑心轴的支撑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1664655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11550593.X
申请日:2022-12-05
Inventor: 金钟圣
IPC: H01M8/04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燃料电池的湿化器。用于燃料电池的湿化器配置为利用从燃料电池堆排出的潮湿空气来对待供应给燃料电池堆的干燥空气进行加湿。所述湿化器包括壳体、水分传递构件、旁通流路以及流量调节阀,所述壳体设置为使得干燥空气和潮湿空气通过其中;所述水分传递构件设置在壳体中以将潮湿空气中的水分传递到干燥空气;所述旁通流路设置为引导干燥空气的一部分绕过壳体;所述流量调节阀设置为利用壳体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压力差作为动力源来进行驱动,以调节通过旁通流路的干燥空气的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345545A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611152753.X
申请日:2016-12-14
IPC: F16D55/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65/0068 , F16D55/226 , F16D65/18 , F16D2055/0016 , F16D2121/24 , F16D2125/06 , F16D2125/40 , F16D55/2262
Abstract: 一种机电制动器包括活塞,其安装在制动钳外壳中,以便能够在轴向方向上向前和向后移动,并且在执行制动操作时在轴向方向上向前移动,以便按压被设置以夹紧盘的摩擦衬垫;致动器,其提供用于移动活塞的旋转力;心轴,其螺纹连结到活塞,并且通过从致动器传递的旋转力而旋转,以使活塞在轴向方向上向前和向后移动;以及引导构件,其被设置为一体地固定到制动钳外壳,并且连结到活塞,以便限制活塞的旋转,并且引导活塞的向前和向后的轴向移动,其中引导构件具有连结到心轴并在轴向方向上支撑心轴的支撑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6184174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510349152.7
申请日:2015-06-23
IPC: B60T13/7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13/741 , B60T7/042 , B60T13/588 , F16D55/226 , F16D2121/02 , F16D2121/24 , F16D2125/40 , F16D2125/48
Abstract: 一种控制用有电动机械驻车功能的制动装置的制动系统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具有电动机械驻车功能的制动装置,其包括:驻车释放和初步制动步骤,其释放所述电动机械元件的操作位置的限制,通过操作所述电动机械元件而由所述主活塞推压所述次活塞,并且通过操作连接至所述液压回路系统的液压泵而在所述前车轮和所述后车轮中产生制动力;主活塞向后移动步骤,其允许用于所述复合制动钳单元的蓄集器的进油,并且通过移动所述主活塞而将所述主活塞与所述次活塞分离;以及主活塞向前推压步骤,其阻塞用于所述复合制动钳单元的蓄集器的进油,并且通过由所述电动机械元件移动所述主活塞来推压所述次活塞。
-
公开(公告)号:CN103915635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310197143.1
申请日:2013-05-24
Applicant: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201 , H01M2250/20 , Y02T9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端电池的劣化的燃料电池组,其具有防止与封闭端板相邻的邻近电池的冷却的结构。为此,分别布置在燃料电池组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开放端板和封闭端板,将多个工作电池固定在一起。更具体地,在封闭端板的内侧壁中形成中空的流动空间,从而在其中形成气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