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2079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510088820.9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技术研究分公司
IPC: H04N19/167 , H04N19/172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面向矿井低码率视频传输的分区域高效视频编码方法,涉及视频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首先获取第一视频流对应的每个初始图像帧,并确定每个初始图像帧对应的第一元数据,然后针对每个初始图像帧,基于第一元数据,确定初始图像帧中的第一图像区域以及第二图像区域,之后确定每个初始图像帧中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编码策略,以及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二编码策略,最后基于第一编码策略以及第二编码策略,对初始图像帧进行编码,获得编码后的第二视频流。由此,提高了视频编码质量以及效果,提高了视频编码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64928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524412.5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技术研究分公司
IPC: G06V20/52 , G06V10/94 , G06V10/25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95 , G06N3/045 , G06N3/082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煤矿井下钻场物体检测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基于煤矿数据集获取训练数据集;确定改进的YOLOv5模型,改进的YOLOv5模型将主干网络中的Focus结构替换为普通卷积结构,将Swish激活函数替换为Leaky ReLU激活函数,将输入端的自适应锚框计算模块替换为数据自适应锚框计算模块;通过训练数据集训练改进的YOLOv5模型,得到初始检测模型;对初始检测模型进行包括剪枝、量化和训练的迭代处理,得到支持DPU硬件部署的煤矿井下钻场物体检测模型。得到具有高准确度高和高识别速度的煤矿井下钻场物体检测模型,实现支持DPU硬件部署以及轻量化的目标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64752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546191.1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技术研究分公司
IPC: G06N3/0464 , G06N3/063 , G06N5/04 , G06F15/78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DPU的FPGA硬件加速方法及装置,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应用于深度学习处理单元DPU,DPU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相连,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初始数据,其中,初始数据至少包括目标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目标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对初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提取对目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格式转换后的等效指令;基于初始数据和等效指令,对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进行控制,以加速目标卷积神经网络的推理。解决了现有加速器对神经网络加速的限制问题,基于DPU高水平的并行性和能源效率,能够灵活对神经网络推理加速,提高推理速度,提升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70774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405553.X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切顶碎胀填充施工参数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切顶碎胀填充的工程数据,其中,工程数据包括采煤工作面的宽度数据、采煤工作面上方顶板的岩层数据,并根据岩层数据,确定用于爆破顶板的多个第一爆破孔的第一参数,其中,多个第一爆破孔沿采煤工作面两侧煤壁顶部向上延伸,沿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方向布置,以及根据岩层数据和宽度数据,确定用于爆破顶板的第二爆破孔的第二参数,其中,第二爆破孔向顶板的内部延伸,基于本方案确定的参数能够以第一爆破孔对顶板进行定向爆破切顶增大顶板的垮落高度,以第二爆破孔沿顶板的内部延伸对顶板内部进行预制裂隙,增大顶板岩石的碎胀程度,实现对采空区进行充分填充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063659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702521.6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层融合的煤矸石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涉及煤炭技术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为采集的煤炭图像数据;将所述第一图像输入至训练完成的图像识别模型中,以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每个像素点对应的概率值,其中,所述图像识别模型中包含多个深度可分离卷积层DSC及多个网络层,所述网络层用于将多个DSC提取的特征进行融合;根据每个所述像素点对应的概率值,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是否包含煤矸石。由此,在获取到待识别的煤炭图像之后,可以利用已训练完成的图像识别模型,对其进行处理,以确定出该图像中每个像素点对应的概率值,之后根据概率值可以确定出该图像中是否包含煤矸石,无需人工进行,即可实现煤矸石的检测,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481680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79512.8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煤矿井下边缘计算系统的存储可靠性评估方法与装置,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方案为:确定目标统计时间内K个节点发生故障的第一概率,其中,K为大于或等于当前备份数量的正整数;确定所述K个节点中包含所述备份数量的存储节点的第二概率;根据所述第一概率以及所述第二概率,对所述边缘计算系统的存储可靠性进行评估。由此,可以提高对边缘计算系统存储调度机制评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简单可行,保障了对长短时多节点存储的可靠性要求,从而可以防止任务数据丢失。
-
公开(公告)号:CN11481491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48199.1
申请日:2022-04-01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1S19/43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地表裂缝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基于RTK技术采集的待测地表的裂缝数据,并根据裂缝数据确定待测地表的实际裂缝信息,并判断实际裂缝信息是否符合理论裂缝信息,其中,理论裂缝信息与待测地表的地质情况相关,以及在实际裂缝信息符合理论裂缝信息时,根据实际裂缝信息确定待测地表的裂缝位置,否则重新采集裂缝数据,能够引入地质情况的理论信息对实际裂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判断,因此可以避免裂缝漏测的情况发生,此外采用RTK技术还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从而提升地表裂缝定位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0774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0405553.X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切顶碎胀填充施工参数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切顶碎胀填充的工程数据,其中,工程数据包括采煤工作面的宽度数据、采煤工作面上方顶板的岩层数据,并根据岩层数据,确定用于爆破顶板的多个第一爆破孔的第一参数,其中,多个第一爆破孔沿采煤工作面两侧煤壁顶部向上延伸,沿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方向布置,以及根据岩层数据和宽度数据,确定用于爆破顶板的第二爆破孔的第二参数,其中,第二爆破孔向顶板的内部延伸,基于本方案确定的参数能够以第一爆破孔对顶板进行定向爆破切顶增大顶板的垮落高度,以第二爆破孔沿顶板的内部延伸对顶板内部进行预制裂隙,增大顶板岩石的碎胀程度,实现对采空区进行充分填充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565135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255237.5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目标跟踪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具体方案为:获取待处理视频的当前帧图像,并基于目标检测框对当前帧图像进行目标检测,以从当前帧图像中确定待检测图像,再采用粒子滤波算法对当前帧图像进行处理,以获取目标检测框在下一帧图像中所对应的预测图像,以及根据待检测图像和预测图像,确定目标跟踪结果,由于是联合粒子滤波算法测目标检测框在下一帧图像中所对应的预测图像,确定目标跟踪结果,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目标遮挡等其他因素对目标跟踪所产生的影响,有效地提升目标跟踪效果,有效地提升目标跟踪方法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9186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05916.4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21F17/00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110工法地表移动分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获取110工法产生的待测地表上多条测线的测线数据,其中,多条测线包括与工作面推进方向垂直且延伸至切顶侧和非切顶侧的第一测线;沿工作面中心走向的第二测线,第二测线与第一测线相交于目标点;以目标点为起点偏向切顶侧的第三测线;以目标点为起点偏向非切顶侧的第四测线,其中第三测线和第四测线与第二测线呈相同夹角,以及对测线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待测地表的切顶侧和非切顶侧地质变化情况,能够针对110工法独有的特性布置多条测线进行分析,从而确定110工法下产生的待测地表切顶侧和非切顶侧的地质变化情况,为后续地表维护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