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41606A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申请号:CN200880009508.0
申请日:2008-03-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中央研究所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G01R3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75 , G01R31/3624 , G01R31/3662 , G01R31/3679
Abstract: 电池状态估计单元(110)根据电池模型方程式在每个运算周期估计二次电池的内部状态,并基于估计结果计算SOC。参数特性对照图(120)存储了基于在初始状态下(在新的状态下)对电池模型方程式中的参数扩散系数(D s )和DC电阻(R a )执行的实际测量的结果的特性对照图。参数变化率估计单元(130)使用由传感器测量的电池数据(Tb、Vb和Ib)以及与当前电池状态对应并从参数特性对照图(120)读取的DC电阻的新状态参数值(R an ),通过基于电池模型方程式的参数识别来估计由当前DC电阻(R a )相对于新状态参数值(R an )的比率表示的DC电阻变化率(gr)。
-
公开(公告)号:CN101641606B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0880009508.0
申请日:2008-03-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中央研究所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G01R3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75 , G01R31/3624 , G01R31/3662 , G01R31/3679
Abstract: 电池状态估计单元(110)根据电池模型方程式在每个运算周期估计二次电池的内部状态,并基于估计结果计算SOC。参数特性对照图(120)存储了基于在初始状态下(在新的状态下)对电池模型方程式中的参数扩散系数(Ds)和DC电阻(Ra)执行的实际测量的结果的特性对照图。参数变化率估计单元(130)使用由传感器测量的电池数据(Tb、Vb和Ib)以及与当前电池状态对应并从参数特性对照图(120)读取的DC电阻的新状态参数值(Ran),通过基于电池模型方程式的参数识别来估计由当前DC电阻(Ra)相对于新状态参数值(Ran)的比率表示的DC电阻变化率(gr)。
-
公开(公告)号:CN102470771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29532.8
申请日:2010-07-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L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24 , B60L1/003 , B60L3/003 , B60L3/0038 , B60L3/0046 , B60L3/0069 , B60L3/12 , B60L11/123 , B60L11/14 , B60L11/1816 , B60L11/1855 , B60L11/1857 , B60L11/1861 , B60L11/1868 , B60L2210/10 , B60L2210/40 , B60L2220/14 , B60L2230/12 , B60L2240/545 , B60L2240/547 , B60L2240/549 , G01R31/3651 , G01R31/3662 , G01R31/3679 , Y02T10/6217 , Y02T10/7011 , Y02T10/7044 , Y02T10/7066 , Y02T10/7077 , Y02T10/7088 , Y02T10/7216 , Y02T10/7241 , Y02T90/121 , Y02T90/127 , Y02T90/14
Abstract: 混合动力车(1)包含电池(10-1)、用于使用电池(10-1)的电力产生驱动力的电动发电机(32-2)、用于借助外部电源对电池(10-1)充电的充电器(28)、ECU(40)。ECU(40)存储用于电池模型表达式的给定参数。参数根据电池(10-1)的状态变化。在混合动力车(1)行驶期间以及在电池(10-1)用外部电源充电期间,ECU(40)收集与电池(10-1)的状态有关的数据,基于该数据对参数进行校正,并计算电池(10-1)的充电率(SOC)的值。ECU(40)基于计算得到的SOC值控制电池(10-1)的充电/放电。
-
公开(公告)号:CN101641607A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申请号:CN200880009620.4
申请日:2008-03-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G01R3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51 , G01R31/3624 , H01M10/44 , H01M10/48
Abstract: 扩散估计部(100)按照通过极坐标表示的活性物质内的扩散方程式来估计活性物质内部的锂浓度分布。开路电压估计部(110)根据基于由扩散估计部(100)估计出的活性物质界面处的锂浓度的局部SOC(θ)来求出开路电压(U(θ))。电流估计部(120)使用由电压传感器测出的电池电压(V(t))、估计出的开路电压(U(θ))以及由电池参数值设定部(130)设定的电池参数,并通过将电化学反应式简化了的电压-电流关系模型表达式来估计电池电流密度(I(t))。边界条件设定部(140)基于估计出的电池电流密度(I(t))来逐次设定扩散估计部(100)的扩散方程式的活性物质界面处的边界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2144169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980134084.5
申请日:2009-08-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G01R3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 G01R31/3651 , G01R31/3662 , H01M10/48 , H01M10/486
Abstract: 电池状态推定部(110)按照电池模型公式按每个运算周期推定二次电池内部状态,根据推定结果来推定充电率(SOC)和电池电流。参数推定部(130)获取由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电池电流(Ib)、以及由电池状态推定部(110)推定得到的充电率(SOC)和电池电流(Ite)。参数推定部(130)以使得实际电流的累计值与推定电流的累计值的误差(推定误差)相对于充电率(SOC)的变化率变得最小的方式推定容量劣化参数。容量劣化参数的推定结果通过电池状态推定部(110)反映给电池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4335411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380029929.0
申请日:2013-07-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242 , H01M6/5033 , H01M10/052 , H01M16/00 , H02J7/0054 , H02J7/345 , H01M10/42 , H01M10/48
Abstract: 一种用于控制与反应相关的物质的沉淀和溶解的系统,该物质是与二次电池中的电池反应相关的物质,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蓄电装置、第二蓄电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第一蓄电装置是二次电池。所述第二蓄电装置不同于所述第一蓄电装置。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蓄电装置与所述第二蓄电装置之间的电力交换。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所述与反应相关的物质已经在所述第一蓄电装置的负电极上沉淀时,通过使用从所述第一蓄电装置释放的电力的至少一部分给所述第二蓄电装置充电。这样,所述控制器将所述负电极的电位升高到高于所述与反应相关的物质的电位的电位。
-
公开(公告)号:CN102144169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0980134084.5
申请日:2009-08-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G01R3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 G01R31/3651 , G01R31/3662 , H01M10/48 , H01M10/486
Abstract: 电池状态推定部(110)按照电池模型公式按每个运算周期推定二次电池内部状态,根据推定结果来推定充电率(SOC)和电池电流。参数推定部(130)获取由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电池电流(Ib)、以及由电池状态推定部(110)推定得到的充电率(SOC)和电池电流(Ite)。参数推定部(130)以使得实际电流的累计值与推定电流的累计值的误差(推定误差)相对于充电率(SOC)的变化率变得最小的方式推定容量劣化参数。容量劣化参数的推定结果通过电池状态推定部(110)反映给电池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2474125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29507.X
申请日:2010-06-2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13 , B60L11/1861 , B60L11/1868 , H02J7/1423 , Y02T10/7005 , Y02T10/7044 , Y02T10/7055 , Y02T10/7066 , Y10T307/696
Abstract: 当由判断部分(54)判断为第一附属蓄电装置BB1的SOC已经达到第一下限值(TL)时,切换控制部分(56)产生切换信号(SW),以便从第一附属蓄电装置(BB1)切换到第二附属蓄电装置(BB2)。SOC推定部分(52)测量第一附属蓄电装置(BB1)——对于该蓄电装置,已经判断为SOC已达到第一下限值(TL)并因此已被断开——的OCV,基于该测量OCV,推定第一附属蓄电装置(BB1)的SOC。如果推定的SOC高于第一下限值(TL),在第二附属蓄电装置(BB2)的SOC已经达到第一下限值(TL)之后,切换控制部分(56)产生切换信号(SW),以便从第二附属蓄电装置(BB2)切换到第一附属蓄电装置(BB1)。
-
公开(公告)号:CN102844931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180018657.5
申请日:2011-04-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48 , H01M10/0525 , G01R3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34 , G01R31/3679 , H01M10/0525 , H01M10/48 , H01M10/482 , Y02E60/122
Abstract: 一种劣化确定装置包括:测量单元,其测量指示开路电压的变化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容量变化的关系的开路电压特性;以及确定单元,其使用用于识别与测量的开路电压特性基本上一致的开路电压特性的参数来确定由磨损和锂析出引起的劣化状态。所述参数包括单电极容量保持率和电池容量变化量,所述单电极容量保持率通过表达式(Ι)和(II)表达:(Ι)正电极容量保持率=劣化后的正电极容量/初始正电极容量,以及(II)负电极容量保持率=劣化后的负电极容量/初始负电极容量,并且所述电池容量变化量通过表达式(III)表达:(III)电池容量变化量=劣化后的负电极容量×负电极组成轴相对于正电极组成轴的偏移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803977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080024318.3
申请日:2010-06-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G01R3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1 , B60L11/12 , B60L11/1816 , B60L11/1862 , G01R31/3624 , G01R31/3651 , G01R31/3658 , H02J7/0021 , Y02T10/7005 , Y02T10/7044 , Y02T10/705 , Y02T10/7055 , Y02T10/7072 , Y02T10/7077 , Y02T90/14
Abstract: 一种控制装置(30)在电池(B)的充电状态(SOC)的推定值处在第二区域内的期间超过规定期间的情况下通过暂时地改变电池(B)的SOC以使得电池(B)的SOC处在第一区域内而通过第一推定方法来推定所述SOC。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