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26250B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480010895.5

    申请日:2014-02-24

    Abstract: 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有:前立管(21),其设置于车体框架(20)的前部,且将前轮(14)枢转支撑为能够被自由地转向操纵;前罩支柱(30),其设置于该前立管(21)且向车辆前方延伸;前罩(41),其设置于该前罩支柱(30)且覆盖所述前立管(21)的前方;操作件(18),其设置于所述前立管(21)的上方且操作所述前轮的制动装置(15);以及操作力传递部件(54),其配置于所述前罩(41)内,用于将所述操作件(18)的操作力传递给所述制动装置(15)。前罩支柱(30)具有以上部和下部开放的方式形成为筒状的筒状部(34),所述操作力传递部件(54)被布置为在该筒状部(34)内通过。

    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26250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480010895.5

    申请日:2014-02-24

    Abstract: 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有:前立管(21),其设置于车体框架(20)的前部,且将前轮(14)枢转支撑为能够被自由地转向操纵;前罩支柱(30),其设置于该前立管(21)且向车辆前方延伸;前罩(41),其设置于该前罩支柱(30)且覆盖所述前立管(21)的前方;操作件(18),其设置于所述前立管(21)的上方且操作所述前轮的制动装置(15);以及操作力传递部件(54),其配置于所述前罩(41)内,用于将所述操作件(18)的操作力传递给所述制动装置(15)。前罩支柱(30)具有以上部和下部开放的方式形成为筒状的筒状部(34),所述操作力传递部件(54)被布置为在该筒状部(34)内通过。

    跨骑型车辆的前挡泥板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6794881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580052927.2

    申请日:2015-09-16

    Abstract: 在将前后分割式前挡泥板向前叉的下托架安装的形式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使下托架向下方下降则无法安装前挡泥板。另外,由于使安装部构成在下托架上,所以下托架会大型化。而且,由于将挡泥板从上方安装到下托架上,所以挡泥板安装部的上下的宽度会增大。设置第1挡泥板(30)和第2挡泥板(40),在第1挡泥板(30)上设置鼓出部(38),并在其内侧设置朝向车身大致后方的第1挡泥板安装部(37)。在第2挡泥板(40)上,在与第1挡泥板安装部(37)相面对的位置设置向车身侧方延伸的伸出壁部(45),在该伸出壁部(45)上设置第2挡泥板安装部(47)。将这些第2挡泥板安装部(47)和第1挡泥板安装部(37)从前后方向通过结合部件结合。

    跨骑型车辆的前挡泥板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679488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80052927.2

    申请日:2015-09-16

    Abstract: 在将前后分割式前挡泥板向前叉的下托架安装的形式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使下托架向下方下降则无法安装前挡泥板。另外,由于使安装部构成在下托架上,所以下托架会大型化。而且,由于将挡泥板从上方安装到下托架上,所以挡泥板安装部的上下的宽度会增大。设置第1挡泥板(30)和第2挡泥板(40),在第1挡泥板(30)上设置鼓出部(38),并在其内侧设置朝向车身大致后方的第1挡泥板安装部(37)。在第2挡泥板(40)上,在与第1挡泥板安装部(37)相面对的位置设置向车身侧方延伸的伸出壁部(45),在该伸出壁部(45)上设置第2挡泥板安装部(47)。将这些第2挡泥板安装部(47)和第1挡泥板安装部(37)从前后方向通过结合部件结合。

    机动二轮车用加油口盖的束缚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171693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210470678.7

    申请日:2012-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加油口盖的束缚结构,其无需设置现有技术中需要大量空间的把持部就可以对加油口盖的进行操作,而且,能够简单地卡定用来使加油口盖不致离开超出一定的范围的束缚软线部件,能够谋求加油口盖的上表面的紧凑化。在加油口盖(26)的上表面设置撑条(38),在撑条(38)上设置卡合孔(39),在束缚软线部件(34)的一端设置与卡合孔(39)卡合的卡合突起(40),在加油口盖(26)的外周侧面设置把持部。

    机动二轮车用加油口盖的束缚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171693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210470678.7

    申请日:2012-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加油口盖的束缚结构,其无需设置现有技术中需要大量空间的把持部就可以对加油口盖的进行操作,而且,能够简单地卡定用来使加油口盖不致离开超出一定的范围的束缚软线部件,能够谋求加油口盖的上表面的紧凑化。在加油口盖(26)的上表面设置撑条(38),在撑条(38)上设置卡合孔(39),在束缚软线部件(34)的一端设置与卡合孔(39)卡合的卡合突起(40),在加油口盖(26)的外周侧面设置把持部。

    踏板式车辆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022760U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20602477.7

    申请日:2015-08-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踏板式车辆,该踏板式车辆不仅能够防止加油时燃料回流,还能够确保燃料注入管内的燃料通路和空气通路,提高加油效率。该踏板式车辆具有用于防止加油时燃料回流的加油口结构。在燃料箱上设置有向上方延伸并用于注入燃料的燃料注入管,在燃料注入管的内侧设置有沿该燃料注入管上下延伸的筒部件。在筒部件的内侧形成有燃料通路,在燃料注入管和筒部件之间形成有空气通路。加油时,燃料和空气不会在燃料注入管内相互接触,能够提高燃料与燃料箱内的空气置换的效率,从而能够提高加油效率。还有,通过设置在燃料注入管内的筒部件能够防止燃料回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