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0434330C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510089030.5

    申请日:2005-08-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4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在车体后部的侧壁保持备用轮胎对应于后方冲击时的冲击,可直接使备用轮胎移动,同时可将移动量设定为较大,提高对后方冲击时的冲击的吸收。备用轮胎保持构造(32),在车身内板(26)和车身外板之间夹设侧车架(34),从该侧车架朝向下方(箭头a1的方向)延伸设置悬臂状支架(35),在该支架的顶端部(36)固定杆(37),并且使该杆贯穿上述车身内板并从中伸出,使该伸出的上述杆的前部(38)保持备用轮胎,当从后方发生冲击,而在上述备用轮胎上作用向前(箭头a2的方向)的载荷时,上述支架进行摆动(箭头a3的方向)并发生塑性变形,杆随之将上述车身内板破坏掉来吸收冲击载荷。

    轻载荷吸收构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10137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310262.9

    申请日:2012-08-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B60R2019/18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轻载荷吸收构造,在轻载荷施加于安装在外板上的装饰部件时,吸收(缓冲)所述轻载荷来抑制外板的变形。配置在尾门的下部侧的下装饰件(20)具有:沿外板(16)的车外表面(16a)延伸的表面部(22);设在外板(16)的车外表面(16a)与表面部(22)的车内表面之间的安装部(24),安装部(24)具有:沿着外板(16)的车外表面(16a)、并安装在外板(16)上的安装座(28);连结安装座(28)和表面部(22)的连结壁(30),在连结壁(30)上设有:从表面部(22)侧向安装座(28)侧延伸的第1狭缝(38);与第1狭缝(38)正交的第2狭缝(40)。

    车门
    3.
    发明授权
    车门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93924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280064517.6

    申请日:2012-1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0402 E05B77/06 E05B85/16

    Abstract: 一种车门(10),使车身的车门开口部(2)开闭,具有:在内侧形成有中空部的车门主体(11);升降自如地保持在上述车门主体(11)的上部的车门玻璃(13);窗框部件(12),配置在上述车门主体(11)的中空部内且引导上述车门玻璃(13)的升降;设在上述车门主体(11)的车外侧面且能够进退地操作的车门外把手(14),该车门外把手具有由车门操作者握持的握持部;闩锁机构(16),安装在上述车门主体(11)上且在车门关闭时与位于车身侧的卡定部件卡合;杆部件(17),能够连动地连结上述车门外把手(14)与上述闩锁机构(16);配重(28),设在上述车门外把手(14)上,且将在从车外侧施加的冲击载荷的输入时所作用的自身的惯性力作为闩锁维持方向上的载荷而向上述杆部件(17)传递。

    车门
    4.
    发明公开
    车门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93924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280064517.6

    申请日:2012-1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0402 E05B77/06 E05B85/16

    Abstract: 一种车门(10),使车身的车门开口部(2)开闭,具有:在内侧形成有中空部的车门主体(11);升降自如地保持在上述车门主体(11)的上部的车门玻璃(13);窗框部件(12),配置在上述车门主体(11)的中空部内且引导上述车门玻璃(13)的升降;设在上述车门主体(11)的车外侧面且能够进退地操作的车门外把手(14),该车门外把手具有由车门操作者握持的握持部;闩锁机构(16),安装在上述车门主体(11)上且在车门关闭时与位于车身侧的卡定部件卡合;杆部件(17),能够连动地连结上述车门外把手(14)与上述闩锁机构(16);配重(28),设在上述车门外把手(14)上,且将在从车外侧施加的冲击载荷的输入时所作用的自身的惯性力作为闩锁维持方向上的载荷而向上述杆部件(17)传递。

    车辆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733543A

    公开(公告)日:2006-02-15

    申请号:CN200510089030.5

    申请日:2005-08-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4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在车体后部的侧壁保持备用轮胎对应于后方冲击时的冲击,可直接使备用轮胎移动,同时可将移动量设定为较大,提高对后方冲击时的冲击的吸收。备用轮胎保持构造(32),在车身内板(26)和车身外板之间夹设侧车架(34),从该侧车架朝向下方(箭头a1的方向)延伸设置悬臂状支架(35),在该支架的顶端部(36)固定杆(37),并且使该杆贯穿上述车身内板并从中伸出,使该伸出的上述杆的前部(38)保持备用轮胎,当从后方发生冲击,而在上述备用轮胎上作用向前(箭头a2的方向)的载荷时,上述支架进行摆动(箭头a3的方向)并发生塑性变形,杆随之将上述车身内板破坏掉来吸收冲击载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