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607144A
公开(公告)日:2005-04-20
申请号:CN200410085010.6
申请日:2004-10-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转向手柄的手柄罩的构造,可以不会受到手柄前罩和手柄后罩的上部结合线的妨碍地,将用于嵌合装配仪表单元的开口部设置在手柄后罩上,并可以使用大型的仪表单元。将覆盖着杆型转向手柄(4)的中间部的手柄罩(13)由手柄前罩(13F)和手柄后罩(13R)的对接和结合而形成;并在手柄后罩(13R)的上部,设置用于嵌合仪表单元(41)的上部外周面的开口部(47)。这时,使开口部(47)以由其将手柄前罩(13F)和手柄后罩(13R)的上部结合线(L)分割成左右的方式得到配置,并将手柄前罩(13F)的后缘以超越增强壁(48)、与开口部(47)的前缘为上下对合的方式进行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71346A
公开(公告)日:1998-01-28
申请号:CN97113740.4
申请日:1997-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11/00
Abstract: 一种小型车辆的车身壳体结构,主管4从头管3向后方倾斜向下地延伸的车架的上述头管的前方由前部盖板40罩住,从上述头管3后侧沿着主管4向后方延伸的主管盖板41、42罩住主管4,左右分体的腿部遮护板43被夹在上述前盖板40和上述主管盖板41、42之间而安装;主管盖板41、42从上面罩住主管4,并左右侧壁垂下,与该侧壁的侧缘的腿部遮护板43接合的面处于从侧方罩住主管4下方空间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607144B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410085010.6
申请日:2004-10-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转向手柄的手柄罩的构造,可以不会受到手柄前罩和手柄后罩的上部结合线的妨碍地,将用于嵌合装配仪表单元的开口部设置在手柄后罩上,并可以使用大型的仪表单元。将覆盖着杆型转向手柄(4)的中间部的手柄罩(13)由手柄前罩(13F)和手柄后罩(13R)的对接和结合而形成;并在手柄后罩(13R)的上部,设置用于嵌合仪表单元(41)的上部外周面的开口部(47)。这时,使开口部(47)以由其将手柄前罩(13F)和手柄后罩(13R)的上部结合线(L)分割成左右的方式得到配置,并将手柄前罩(13F)的后缘以超越增强壁(48)、与开口部(47)的前缘为上下对合的方式进行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405049A
公开(公告)日:2003-03-26
申请号:CN02125109.6
申请日:2002-06-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2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使速度表等辅助机构不受转向手柄干涉地与操作者充分靠近、并提高辅助机构的辨认性的自动二轮车的转向手柄及辅助机构的安装构造。转向套筒(3a)可以进行转向地支撑在头管(2a)上,在所述转向套筒(3a)的上端,连接设置各个顶端朝向后方弯曲的左右一对手柄支柱(18),在所述两个手柄支柱(18)的顶端架设扶手式转向手柄(22),与转向手柄(22)的前面相接近地、在两个手柄支柱(18)之间配置了与所述转向手柄(22)一同转动的辅助机构(24)。
-
公开(公告)号:CN1071226C
公开(公告)日:2001-09-19
申请号:CN97113740.4
申请日:1997-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小型车辆的车身壳体结构,主管4从头管3向后方倾斜向下地延伸的车架的上述头管的前方由前部盖板40罩住,从上述头管3后侧沿着主管4向后方延伸的主管盖板41、42罩住主管4,左右分体的腿部遮护板43被夹在上述前盖板40和上述主管盖板41、42之间而安装;主管盖板41、42从上面罩住主管4,并左右侧壁垂下,与该侧壁的侧缘的腿部遮护板43接合的面处于从侧方罩住主管4下方空间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556230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110384445.0
申请日:2011-11-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7/06 , B62J17/02 , B62K220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内架结构,其能够容易地形成外形特别的内架。在上罩(33)设置有向上方开口的内架开口部(40),在下罩(34)的上部设置有向前方鼓出而形成的内架主体部(47),利用内架主体部(47)从下方及上方覆盖内架开口部(40),并且利用从上罩(33)的内架开口部(40)向下方延伸的下侧后壁部(43)从后方覆盖内架主体部(47),从而形成有作为收纳部的内架(35)。
-
公开(公告)号:CN102556230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384445.0
申请日:2011-11-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7/06 , B62J17/02 , B62K220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内架结构,其能够容易地形成外形特别的内架。在上罩(33)设置有向上方开口的内架开口部(40),在下罩(34)的上部设置有向前方鼓出而形成的内架主体部(47),利用内架主体部(47)从下方及上方覆盖内架开口部(40),并且利用从上罩(33)的内架开口部(40)向下方延伸的下侧后壁部(43)从后方覆盖内架主体部(47),从而形成有作为收纳部的内架(35)。
-
公开(公告)号:CN1101763C
公开(公告)日:2003-02-19
申请号:CN94102231.5
申请日:1994-03-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12
Abstract: 在顶棚的机动二/三轮车的座位部保持较低高度的情况下,在座位的下方形成大容量的物品收纳室。在后部车体内形成前后相互连通的前部收纳室和后部收纳室,其上部开口分别由座位的座位部和靠背部可自由开闭地覆益着。后部收纳室是在座位部的后方并利用支承顶棚的一对支柱之间的无用空间形成的,能在不使座位部高度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收纳头盔。前部收纳室用来收纳低矮的物品,两个收纳室同时使用时能够收纳象手提皮箱那样长度的物品。
-
公开(公告)号:CN1041612C
公开(公告)日:1999-01-13
申请号:CN94117318.6
申请日:1994-10-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1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7/08 , B62J2017/086 , B62K19/48
Abstract: 车顶12安置在车座8的上方,支承前轮4和后轮7的车架5具有一个下部中间部分,在该处,一具有低底板外形的下罩19和踏板18都安置在车座8的前方。橡胶保护器26从踏板18侧的下罩19侧向突出且支承在车架5上,橡胶保护器26位于邻近车座垫下方的车身重心G的位置从侧视图看,紧靠重心G的下方,并且位于在摩托车身的中央部分,车身每一侧面只设置一个,这种布置使摩托车身每侧仅需一个橡胶保护器26。
-
公开(公告)号:CN101830259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25405.X
申请日:2010-0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的整流罩构造,其实现整流罩内外的整流化并实现了外观性的提高。在具备覆盖车辆侧面的侧罩(95)的跨骑型车辆的整流罩构造中,在所述侧罩(95)上设置有形成面向车身下方的向下面(倾斜部(84b))的槽部(84),在所述倾斜部(84b)上设置有使整流罩内侧的空气向整流罩外侧导出的空气导出口(97)。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