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47635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1910472562.9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隧道围岩级别超前动态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BIM软件中构建隧道模型和隧道围岩级别对应的开挖功法的施工模型;对隧道进行分段开挖,并采集多组开挖前和开挖后的隧道参数,根据开挖后的参数计算隧道围岩级别,然后通过映射关系计算隧道开挖前参数与隧道围岩级别对应的关系,采集下一个待开挖区的开挖前的隧道参数,并将根据隧道开挖前参数与隧道围岩级别的映射关系计算待开挖区的隧道围岩级别,并将采集的数据输入至BIM软件中,BIM软件根据存储的数据和获得的围岩级别可动态显示下一待开挖区的开挖工法。该方法可以提前预测隧道的围岩级别,并通过BIM软件显示相应隧道的开挖工法,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948198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1910152055.7
申请日:2019-02-28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20/00 , G06F111/0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非线性函数的围岩分级可靠性评价方法,结合极限学习机模型ELM与差异进化算法DE非线性映射函数对隧道围岩分级进行可靠概率计算。通过差异进化算法DE迭代优化极限学习机模型ELM的参数,取得全局极值的能力对其进行初始参数的全局寻优;将优化后的映射函数作为分级可靠度计算过程的功能函数,基于概率分布理论实现围岩分级可靠度评价。充分考虑了分级指标组中各指标采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测量误差、系统误差与参数在区域上的随机性问题,为分级预测结果赋予了概率化意义,更为全面且完善的描述了目标位置围岩预期状态,从数理统计的角度给出了围岩级别可靠概率评价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19989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011126147.7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23 , G06N3/00 , G06N20/0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贯通节理边坡稳定性的可靠度计算方法,采用智能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非贯通节理参数与边坡安全系数之间的响应面关系,实现了由非贯通节理参数向边坡安全系数的快速计算评价;建立了基于概率图法的非贯通节理参数分布特征评价方法,实现了实际工程中非贯通节理参数统计结果的有限分析,准确获得各参数的实际分布特征函数。从整体上实现非贯通节理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即边坡可靠度分析过程。通过智能机器学习算法,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了以往人工主观评价或数值模拟计算出现的误差,为边坡灾害防治提供一种准确的评价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147635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72562.9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隧道围岩级别超前动态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BIM软件中构建隧道模型和隧道围岩级别对应的开挖功法的施工模型;对隧道进行分段开挖,并采集多组开挖前和开挖后的隧道参数,根据开挖后的参数计算隧道围岩级别,然后通过映射关系计算隧道开挖前参数与隧道围岩级别对应的关系,采集下一个待开挖区的开挖前的隧道参数,并将根据隧道开挖前参数与隧道围岩级别的映射关系计算待开挖区的隧道围岩级别,并将采集的数据输入至BIM软件中,BIM软件根据存储的数据和获得的围岩级别可动态显示下一待开挖区的开挖工法。该方法可以提前预测隧道的围岩级别,并通过BIM软件显示相应隧道的开挖工法,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504261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010159135.8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参数识别功能的隧道三维自动化激光测距装置,其包括:数据采集单元,能够同时获取隧道拱顶沉降、洞周收敛和监测位置距掌子面距离的三个方向位移变化监测数据,同时本发明结构具有自我保护结构,能够有效防止隧道工程中的渗水、爆破碎石飞溅等对测量结构的破坏;数据处理单元,能够基于测量单元所采集的位移变化数据进行相应的围岩参数识别;数据传输单元,能够对原始围岩参数勘察值与围岩参数识别结果进行比较并向工程管理人员输出结果。本发明能够同时实现三个方向上的位移变化监测,更有效地弥补隧道空间效应带来的断面二维监测的误差;还能够进行围岩参数自动识别,为工程管理人员认知当前围岩的真实状态提供数据基础。因此本发明弥补了人工测量周期长、精度低的缺点,实现了隧道空间效应的实时自动化监测及岩体参数的准确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1259483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010076569.1
申请日:2020-01-23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寒区边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温度和位移传感器测得寒区边坡岩体的位移和温度,获得寒区边坡岩体的冻融深度,将寒区边坡岩体冻融区与寒区边坡岩体非冻融区的岩体进行分层,根据冻融岩石蠕变试验,建立基于岩石冻融损伤蠕变模型的冻融边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寒区边坡冻融区滑移进行防护。本发明采用集监测边坡温度、位移和数值计算于一体的确定考虑冻融特性和蠕变特性的寒区边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弥补了传统的边坡位移监测方法的精度不足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287589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1910550392.1
申请日:2019-06-24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寻优算法的隧道逆向可靠度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支护阻力的初始值设置:在取值区间内,对支护阻力进行随机选取生成初始验算数值;步骤2:可靠度的正向计算:将当前的支护阻力进行隧道的可靠度计算;步骤3:可靠度判断:将步骤2中获得的正向可靠度计算结果与预期可靠度指标进行比较,当正向可靠度计算结果小于预期可靠度指标时执行步骤4,当可靠度计算结果大于或等于预期可靠度指标时执行步骤5;步骤4:参数反向寻优:对当前的支护阻力数值采用细菌觅食优化算法进行优化并进入步骤2;步骤5:结果输出:输出支护阻力。该方法可以降低对本构方程的依赖,提高了逆向求解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241627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811044009.7
申请日:2018-09-07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 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IPC: G06F30/27 , G06F30/13 , G06N20/00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概率分级的动态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隧道施工现场指标及获得其概率分布函数,选定预设支护等级;使用指标与支护等级样本对差异进化‑极限学习机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实现样本的非线性拟合获取支护等级的隐式功能函数;利用训练的DE‑ELM机器学习模型进行隧道施工现场指标的概率统计组合蒙特卡罗抽样计算,获得可靠度意义的支护等级判定;若支护等级判定结果与预设等级一致,则按照预设支护等级施工,否则依据围岩位移决定支护等级。本方法解决了隧道支护方案自动设计的随机性和非线性无法表达功能函数的问题,可快速可靠地确定支护方案。还提供一种自动设计支护方案的装置,能够依据所述方法在线设计动态支护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125948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76569.1
申请日:2020-01-23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寒区边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温度和位移传感器测得寒区边坡岩体的位移和温度,获得寒区边坡岩体的冻融深度,将寒区边坡岩体冻融区与寒区边坡岩体非冻融区的岩体进行分层,根据冻融岩石蠕变试验,建立基于岩石冻融损伤蠕变模型的冻融边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寒区边坡冻融区滑移进行防护。本发明采用集监测边坡温度、位移和数值计算于一体的确定考虑冻融特性和蠕变特性的寒区边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弥补了传统的边坡位移监测方法的精度不足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635485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811579475.5
申请日:2018-12-24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FC标准的隧道动态施工信息模型构件实体扩展方法,其包括步骤1、基于IFC标准的隧道动态施工数据模型建立;步骤2、基于REVIT的隧道BIM模型创建及IFC中性文件导出;步骤3、IFC中性文件隧道实体及属性集名称转换,该方法可以实现多种隧道工程软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扩展的隧道动态施工数据模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持续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