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固化成型装置及使用其制备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管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60328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410452878.9

    申请日:2014-09-05

    Abstract: 一种电磁加热固化成型装置及使用其制备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管体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加热固化装置及使用其制备复合材料管体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用于制备复合材料管体的加热固化装置的内加热固化芯模的热源不易获得、加热效率低、加热精度和加热均匀性均差的问题。装置包括电磁加热线圈、电磁加热电源、温度传感器、热管、导热介质、喷淋器、冷却液防护罩、冷却液槽、水泵、散热器和芯模;芯模的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形成夹层,热管阵列分布在夹层内的导热介质中;电磁加热线圈均匀置于芯模尾端外部。方法:芯模固定在缠绕机的主轴上,先缠绕再加热固化或缠绕的同时进行加热固化,降温。本发明可获得一种电磁加热固化成型装置。

    复合材料锥形电线杆缠绕机及缠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29083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58764.1

    申请日:2011-12-31

    Abstract: 复合材料锥形电线杆缠绕机及缠绕方法。传统的输电杆塔普遍存在笨重、易腐烂、锈蚀或开裂、寿命不长的缺点.本发明其组成包括:主轴伺服电机(7),所述的主轴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8)连接主轴(9),所述的主轴连接锥形管状芯模(10),所述的锥形管状芯模通过玻璃纤维浸渍树脂(11)连接导丝头(12),所述的导丝头连接具有伸臂机构(13)的缠绕小车(14),所述的缠绕小车(15)具有沿着小车轨道(15)左右平移的车体,运动控制器Trio控制所述的主轴伺服电机。本发明用于缠绕电线杆。

    玻璃钢容器缠绕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63795A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1010292448.7

    申请日:2010-09-27

    Abstract: 玻璃钢容器缠绕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目前的玻璃钢容器缠绕机控制系统操作不方便,缠绕线型不精确,缠绕容器形状比较单一,限制了玻璃钢容器制品的复杂程度。本发明组成包括:具有伸臂(1)的小车(2),所述的小车连接伸臂伺服电机(3),所述的小车底部连接小车轨道(4),所述的伸臂伺服电机连接运动控制器TRIO(5),所述的小车轨道通过小车伺服电机(6)连接运动控制器TRIO,所述的伸臂通过丝嘴(7)连接纤维(8),所述的纤维连接主轴芯模(9),所述的主轴芯模通过减速机(10)连接主轴伺服电机(11),所述的主轴伺服电机通过伺服驱动器(12)连接运动控制器TRIO。本产品用于控制玻璃钢容器缠绕机。

    一种船舶下水纤维增强橡胶气囊及成型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5836072B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610174570.1

    申请日:2016-03-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下水领域,公开了一种船舶下水纤维增强橡胶气囊及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模两端囊头采用等应力结构,所述橡胶气囊囊体具有橡胶层、纤维增强层和保护层三层结构。其成型工艺:首先将橡胶带缠绕布满于芯模表面形成橡胶层,其次将干纤维纱以特定的测地线缠绕工艺布满于橡胶层表面形成纤维增强层;然后将橡胶带多层缠绕于纤维增强层表面形成保护层;最后将缠绕后的橡胶气囊进行硫化、脱模。所述工艺可实现一机自动加工,加工环境优,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所述产品柔性好、质量轻、成本低、寿命长、增强结构稳定、可回收利用、可承受高吨位的船舶下水。

    一种复合材料LPG气瓶成型工艺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729842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610174398.X

    申请日:2016-03-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力容器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LPG气瓶成型工艺及装置,工艺过程包括如下步骤:塑料内胆的吹塑;吹塑成型内胆的修整;瓶口添加法兰、阀座及密封环等相关部件;对塑料内胆进行增强纤维的缠绕;添加阀门并确保气密性良好;将缠绕增强纤维的塑料内胆送至注胶工位,通过注胶管对模具内添加胶液的同时对塑料内胆进行充气加压以保持内外压平衡而不会发生形变;注胶完成后,对注胶模具加热固化、冷却。注胶工艺相比湿法缠绕或者干纤维缠绕后添加防护层的工艺更加简单高效、省材料且加工清洁。

    高可靠性两轴缠绕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26284A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1010032499.6

    申请日:2010-01-20

    Abstract: 高可靠性两轴缠绕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缠绕机是生产玻璃钢管道的核心设备,目前应用的数控缠绕机存在着可靠性低、缠绕精度差等诸多问题。本发明,其组成包括:所述的运动控制器和玻璃钢管道缠绕芯膜的轴(2),所述的运动控制器型号Trio MC206控制玻璃钢管道缠绕芯膜轴的运动,所述的玻璃钢管道缠绕芯膜轴一侧连接玻璃钢管道缠绕芯膜轴伺服电机(3),所述的玻璃钢管道缠绕芯膜轴工作时通过玻璃纤维(4)连接小车(5),所述的小车装有树脂胶槽(6)和纤维张力控制系统(7),所述的小车安装在轨道(8)上通过链条传动,所述的小车连接小车伺服电机(9)。本发明用于缠绕机控制。

    嵌入式数控钻床控制系统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22147A

    公开(公告)日:2011-07-13

    申请号:CN201010032445.X

    申请日:2010-01-08

    Abstract: 嵌入式数控钻床控制系统及工作方法。目前国内钻床的数控系统大都采用PC机加运动控制卡结构,这种结构的钻床控制系统价格高,体积大,系统稳定性受PC机影响。嵌入式数控钻床控制系统,其组成包括:固高嵌入式运动控制器(1),所述的固高嵌入式运动控制器(1)同时连接外部端子板(2)、单片机PLC(3)、接口VGA(4)和显示器(5),所述的显示器(5)连接键盘(6),所述的外部端子板(2)通过伺服驱动器(7)连接伺服电机(8),所述的外部端子板(2)通过变频器(9)连接钻头电机(10),所述的接口VGA(4)连接示教盒(11)。本发明用于钻床控制系统。

    一种加热固化成型装置及使用其制备纤维缠绕金属内衬复合容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78591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203418.2

    申请日:2014-05-14

    Abstract: 一种加热固化成型装置及使用其制备纤维缠绕金属内衬复合容器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固化装置及使用其制备复合容器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采用外固化工艺导致容器固化成型时温度不均、固化质量差和成型效率低的问题。装置包括加热芯管、导流歧管、加热气囊、旋转接头、空气压缩机和加热器;加热芯管上设置与其相连通的导流歧管;加热芯管的周围包覆带有气囊小孔的加热气囊;方法一:加热芯管及加热气囊插入金属内衬,金属内衬固定在缠绕机主轴上,缠绕,加热固化,降温;方法二:加热芯管及加热气囊插入金属内衬,金属内衬固定在缠绕机主轴上,缠绕的同时进行加热固化,降温。本发明可获得一种加热固化成型装置及纤维缠绕金属内衬复合容器。

    内固化玻璃钢管道蒸汽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20362A

    公开(公告)日:2011-07-13

    申请号:CN201010032444.5

    申请日:2010-01-08

    Abstract: 内固化玻璃钢管道蒸汽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传统的玻璃钢管道通常采用三台独立的设备进行管道缠绕、固化和脱模,采用从外向内加热管体和芯模的外固化工艺对FRP管道进行固化。本发明的组成包括:机械部分(1)和电器部分(2)。机械部分包括进水组(3),进水组(3)连接进汽组(4);电器部分(2)装有触摸屏;进水组(3)包括手阀(5),手阀(5)通过蒸汽管连接调节阀(6),调节阀(6)通过蒸汽管连接进冷水管(7);进汽组(4)包括进空气管(8),进空气管(8)通过蒸汽管连接电热偶(9)和单向阀(10),电热偶(9)和单向阀(10)通过蒸汽管连接水调节阀(11)。本发明用于缠绕机控制柜上。

    一种船舶下水纤维增强橡胶气囊及成型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5836072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174570.1

    申请日:2016-03-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C3/00 B29D22/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下水领域,公开了一种船舶下水纤维增强橡胶气囊及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模两端囊头采用等应力结构,所述橡胶气囊囊体具有橡胶层、纤维增强层和保护层三层结构。其成型工艺:首先将橡胶带缠绕布满于芯模表面形成橡胶层,其次将干纤维纱以特定的测地线缠绕工艺布满于橡胶层表面形成纤维增强层;然后将橡胶带多层缠绕于纤维增强层表面形成保护层;最后将缠绕后的橡胶气囊进行硫化、脱模。所述工艺可实现一机自动加工,加工环境优,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所述产品柔性好、质量轻、成本低、寿命长、增强结构稳定、可回收利用、可承受高吨位的船舶下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