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薄壁叶片加工变形的柔性夹具及叶片装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71266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555365.6

    申请日:2020-06-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薄壁叶片加工变形的柔性夹具,包括:磁力工作台,以及能够与磁力工作台相吸的夹具本体;所述磁力工作台具有一吸力平面;所述夹具本体包括定位台、具有两个旋转自由度的旋转关节、夹具台和叶片夹持机构;所述定位台的一个端面作为夹具定位面,用于与磁力工作台的吸力平面相吸;所述定位台的另一个端面通过旋转关节连接夹具台的一个端面;夹具台的另一个端面上设有叶片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毛坯叶片的叶冠。本发明能够实现毛坯叶片的叶冠部分可靠、无预应力装夹,保证叶片零件除了轴向的拉压力或压力之外,不受其它方向的装夹预应力,抑制加工变形和振动;装夹稳定可靠,具备快速松弛和重装夹能力。

    径向位移可调的叶片专用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08747452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810629912.3

    申请日:2018-06-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径向位移可调的叶片专用夹具,包括:卡爪、夹具底座、从动滑块、主动滑块、调节部件、弹簧;所述夹具底座中开有内腔;所述主动滑块和从动滑块组成楔形机构,置于夹具底座的内腔中;夹具底座的内腔作为主动滑块和从动滑块的运动导轨;调节部件设置在夹具底座上的一侧,用于调节主动滑块移动;在夹具底座的内腔中设有弹簧,用于在松开调节部件时,顶住主动滑块和从动滑块回归复位;卡爪连接在从动滑块上。本发明能够在叶片粗加工后进行应力释放后进行二次装夹时根据叶片实际变形量进行夹具的调整,保证叶片再次装夹时处于无夹具预应力的释放状态,进而减小因残余应力释放不均而引起的变形。

    一种整体叶轮粗加工环形走刀路径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81865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410432722.4

    申请日:2014-0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整体叶轮粗加工环形走刀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将现有双边偏置的走刀方式改为垂直于叶轮轴向的走刀方式,且每条垂直于叶轮轴向的横向切削路径通过圆弧进退刀连接形成一个环形切削路径,一层粗加工路径由多个环形切削路径组成。本发明通过合理规划加工走刀路径,缩短刀路总长度,解决了传统整体叶轮开粗方法中存在的加工刀路冗余导致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整体闭式叶环正反拼接快速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9321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50490.6

    申请日:2023-06-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整体闭式叶环叶型测量与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整体闭式叶环正反拼接快速测量方法,包括:获取待测闭式叶环,并建立正装零件坐标系;在当前正装姿态下测量待测闭式叶环上各个标准球相对于正装零件坐标系的位置及相对于机床坐标系的位置;在正装零件坐标系下获取待测叶片正面点云数据;将待测闭式叶环反装,并在当前反装姿态下测量各个标准球相对于机床坐标系的位置,并计算得到反装零件坐标系;在反装零件坐标系下获取待测叶片反面点云数据;将正反两种姿态下的点云数据进行拼接整合,以形成待测闭式叶环完整型面点云数据。本发明通过正反两次装夹测量,解决了大型闭式叶环检测盲区多,检测效率低的难题。

    配重叶片双工位铣削加工找正方法及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08296533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810097067.X

    申请日:2018-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重叶片双工位铣削加工找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加工中心的A轴过渡盘上安装夹具,夹具体的装夹基准面朝Z轴正向,并测量夹具体上装夹基准面的跳动,同时不断调整A轴角度,直至该基准面跳动在设定阈值以内;步骤S2,在夹具体的第一工位上安装好叶片第一毛坯;步骤S3,完成第一工位上叶根特征加工;步骤S4,将步骤S3完成加工后的叶片第二毛坯拆卸后装夹在夹具体的第二工位上;步骤S5,使用线测量探头,进行第二工位自动找正;步骤S6,完成找正后,用变换加工坐标系后的程序完成叶片型面及叶型与叶根转接面的加工。该方法具有找正精度高,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特点。

    一种柔性磨具偏心下磨抛效果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88237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27471.3

    申请日:2024-09-2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柔性磨具偏心下磨抛效果的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磨具的关键物理参数;根据主轴转速和关键物理参数,建立磨具在空载时的变形模型;根据进给速度和主轴转速,确定磨具的运动轨迹;根据径向切深和磨具初始旋转角,计算磨具与工件接触时的理论接触深度曲线;根据时间轴变化,获得磨具偏心下产生的理论磨抛表面。本发明能够有效预测柔性磨具偏心下的磨抛效果,精确模拟磨抛过程中磨具与工件的接触状态,能够确定柔性磨具偏心对实际加工表面的影响及其规律,为后续实际加工中工艺参数优化和表面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而且还可以为柔性磨具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有力推动了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基于超声振动的钛合金整体叶盘叶片型面磨抛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8842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27472.8

    申请日:2024-09-2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超声振动的钛合金整体叶盘叶片型面磨抛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磨头与钛合金整体叶盘叶片型面表面之间施加高频微幅振动,有效降低了钛合金整体叶盘叶片型面磨削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和切削热,在去除材料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表面缺陷的产生,防止了因过度切削引起的应力集中问题,而且超声振动还具有自清洁效果,有助于防止磨头堵塞,提高了加工过程的稳定性。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采用锥度球头橡胶磨头,具有优异的柔性和形状适应性,在魔抛过程中能够紧密贴合钛合金整体叶盘叶片的复杂曲面,橡胶磨头的柔性特质使其在加工过程中能够有效分布加工力,避免了传统刚性磨头因局部压力过大而导致的表面损伤。

    配重叶片双工位铣削加工找正方法及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08296533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097067.X

    申请日:2018-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重叶片双工位铣削加工找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加工中心的A轴过渡盘上安装夹具,夹具体的装夹基准面朝Z轴正向,并测量夹具体上装夹基准面的跳动,同时不断调整A轴角度,直至该基准面跳动在设定阈值以内;步骤S2,在夹具体的第一工位上安装好叶片第一毛坯;步骤S3,完成第一工位上叶根特征加工;步骤S4,将步骤S3完成加工后的叶片第二毛坯拆卸后装夹在夹具体的第二工位上;步骤S5,使用线测量探头,进行第二工位自动找正;步骤S6,完成找正后,用变换加工坐标系后的程序完成叶片型面及叶型与叶根转接面的加工。该方法具有找正精度高,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特点。

    一种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配重叶片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52233B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510800087.5

    申请日:2015-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配重叶片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线切割叶根榫槽:采用线切割加工方式去除配重叶片毛坯的榫槽部分绝大部分余量;2)铣削加工叶根及叶型:将经过线切割去除榫槽余量后的毛坯叶根朝上竖直装夹在双转台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上;然后采用端铣刀粗精加工叶根端面、内弧径向面、背弧径向面、进汽侧面和出汽侧面;采用仿形铣刀加工进汽边榫槽和出汽边榫槽,最后粗、半精、精加工叶根与叶型的转接面及叶片型面;3)线切割叶冠。上述配重叶片加工方法减少了装夹次数、工装数量及刀具种类,同时合理安排加工工序,保证加工的可靠性,既保证了加工精度,又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种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配重叶片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52233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800087.5

    申请日:2015-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配重叶片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线切割叶根榫槽:采用线切割加工方式去除配重叶片毛坯的榫槽部分绝大部分余量;2)铣削加工叶根及叶型:将经过线切割去除榫槽余量后的毛坯叶根朝上竖直装夹在双转台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上;然后采用端铣刀粗精加工叶根端面、内弧径向面、背弧径向面、进汽侧面和出汽侧面;采用仿形铣刀加工进汽边榫槽和出汽边榫槽,最后粗、半精、精加工叶根与叶型的转接面及叶片型面;3)线切割叶冠。上述配重叶片加工方法减少了装夹次数、工装数量及刀具种类,同时合理安排加工工序,保证加工的可靠性,既保证了加工精度,又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