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机制吸能的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1736501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146505.4

    申请日:2023-0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与桥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多机制吸能的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其包括钢结构管状内层、钢结构管状外层、自修复混凝土柱体层、蜂窝结构层和缓冲结构层,钢结构管状外层的横截面呈凹凸结构设置,钢结构管状外层外套于钢结构管状内层的外周侧,且钢结构管状外层与钢结构管状内层之间间隔形成环形空腔;自修复混凝土柱体层填设于环形空腔内;蜂窝结构层设于自修复混凝土柱体层与钢结构管状外层之间;缓冲结构层设于蜂窝结构层和钢结构管状外层之间,缓冲结构层与钢结构管状外层相互嵌合设置。本申请实现了提高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与抗弯刚度,并减少维护成本、损坏和断裂的风险。

    旋转防撞桶
    2.
    发明公开
    旋转防撞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34466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47582.1

    申请日:2023-0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防撞桶,包括:外部构件;内缓冲桶,可转动地套设于外部构件;外缓冲桶,可转动地套设于外部构件,连接结构,且内缓冲桶和外缓冲桶二者通过连接结构可相对转动;其中,外缓冲桶在转动过程中可通过连接结构带动内缓冲桶转动。本发明通过内缓冲桶和外缓冲桶,连接结构可以连接内缓冲桶和外缓冲桶,在外缓冲桶受到冲击后发生旋转,外缓冲桶的旋转会转化一部分冲击能量;外缓冲桶的旋转有利于改变车辆的行驶方向。当外缓冲桶发生损伤时,在连接结构的作用下,内部的内缓冲桶依然可以继续旋转,可以高效的将冲击能量转化为旋转的能量,且能够承受冲击荷载并保持完整性,还能持续高效吸能缓冲。

    放大阻尼耗能的自复位减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83797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0712132.6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振隔振技术领域,提供放大阻尼耗能的自复位减振装置,包括自复位阻尼器,自复位阻尼器能够提供运动阻力且具备自复位功能,自复位阻尼器一端设置于柱体或基础上;位移放大装置,位移放大装置包括:两组支撑件单元和钢绞线,其中一组支撑件单元设置于柱体上,另一组支撑件单元设置于基础上,每组支撑件单元包括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支撑件;钢绞线依次绕设在柱体的支撑件上和基础的支撑件上。本发明基于位移放大装置的放大效应,成倍放大了阻尼器的响应输入,有效耗散结构的振动能量,同时耗能后装置可实现自复位;而且由于位移放大装置的放大效应可以减小装置的尺寸,降低工程造价。

    一种碟簧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2825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16145.8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减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碟簧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碟簧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包括:外筒和耗能部件;外筒内设有腔体,腔体内设有固定挡件;耗能部件包括:内筒,内筒内部活动设有活动挡件;碟簧组,碟簧组位于活动挡件背离固定挡件一侧;滑轮组,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轮绳,第一定滑轮设于固定挡件,第二定滑轮设于内筒远离固定挡件一端,滑轮绳一端与内筒远离固定挡件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挡件连接。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阻尼器耗能效率低下的缺陷,实现具有较高耗能效率结构的阻尼器,同时,滑轮组的放大作用进一步增大了阻尼器的自恢复力,有利于减小结构震后残余变形,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阻尼器的减震效果。

    一种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0567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16203.7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抗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包括壳体组件、两个内芯和拉伸复位装置,壳体组件包括上外板和下外板,上外板和下外板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凸台;内芯设置于上外板和下外板之间,内芯形成有凹部,凸台位于凹部内,并与凹部具有间隙;两个内芯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摩擦片,摩擦片相互贴合形成摩擦;拉伸复位装置连接上外板和下外板。当结构遭受到“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时,运行初始耗能阶段,通过内芯和壳体组件之间以及中部摩擦片之间的摩擦耗散能量,减少输入到结构中的能量;当结构遭受“罕遇地震”时,运行自复位耗能段,通过摩擦耗散能量并且其具有的“自复位”特性将结构拉回原位,减小结构的残余位移。

    一种适用于超长索多模态减振的磁致负刚度电涡流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1657531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433698.5

    申请日:2023-04-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振动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超长索多模态减振的磁致负刚度电涡流阻尼器。磁致负刚度电涡流阻尼器包括支撑元件、传动元件、磁致负刚度元件和多层板式电涡流阻尼元件。传动元件设置于支撑元件内部,磁致负刚度元件设置于支撑元件上端,多层板式电涡流阻尼元件设置于支撑元件下端,磁致负刚度元件和多层板式电涡流阻尼元件均与传动元件连接。本发明利用磁致负刚度元件对多层板式电涡流阻尼元件的耗能增效机制,可实现斜拉索多模态减振效果的显著提升;采用作上下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多层板式电涡流阻尼元件,可避免采用作转动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旋转式电涡流阻尼元件中旋转构件的惯性质量过大对斜拉索多模态减振效果的显著降低。

    一种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16905678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310816203.7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抗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包括壳体组件、两个内芯和拉伸复位装置,壳体组件包括上外板和下外板,上外板和下外板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凸台;内芯设置于上外板和下外板之间,内芯形成有凹部,凸台位于凹部内,并与凹部具有间隙;两个内芯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摩擦片,摩擦片相互贴合形成摩擦;拉伸复位装置连接上外板和下外板。当结构遭受到“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时,运行初始耗能阶段,通过内芯和壳体组件之间以及中部摩擦片之间的摩擦耗散能量,减少输入到结构中的能量;当结构遭受“罕遇地震”时,运行自复位耗能段,通过摩擦耗散能量并且其具有的“自复位”特性将结构拉回原位,减小结构的残余位移。

    放大阻尼耗能的自复位减振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37979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12132.6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振隔振技术领域,提供放大阻尼耗能的自复位减振装置,包括自复位阻尼器,自复位阻尼器能够提供运动阻力且具备自复位功能,自复位阻尼器一端设置于柱体或基础上;位移放大装置,位移放大装置包括:两组支撑件单元和钢绞线,其中一组支撑件单元设置于柱体上,另一组支撑件单元设置于基础上,每组支撑件单元包括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支撑件;钢绞线依次绕设在柱体的支撑件上和基础的支撑件上。本发明基于位移放大装置的放大效应,成倍放大了阻尼器的响应输入,有效耗散结构的振动能量,同时耗能后装置可实现自复位;而且由于位移放大装置的放大效应可以减小装置的尺寸,降低工程造价。

    一种用于相邻结构的自复位调谐惯性质量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219825687U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20892902.5

    申请日:2023-04-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阻尼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相邻结构的自复位调谐惯性质量阻尼器。包括上端板,上端板下方依次设置有第一中间板、第二中间板和下端板,其特征在于,上端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导杆,第一导杆贯穿有第一中间板,第一导杆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二中间板上,所述第一中间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导杆,第二导杆贯穿第二中间板,第二导杆下端固定连接在下端板上,第二中间板上下两侧的第二导杆上均套设有弹簧。与传统的调谐质量阻尼器相比,本阻尼器基于丝杆副传动原理,能够将飞轮的等效质量放大,从而降低了整体的物理质量,减少了安装空间;此外本发明是两节点装置,丰富了安装位置的适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