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位旋转放大摩擦耗能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15538835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371987.9

    申请日:2022-11-03

    Abstract: 一种自复位旋转放大摩擦耗能阻尼器属于建工领域。摩擦阻尼器包括外约束钢板、齿轮、扇形板体、齿条、摩擦板、摩擦凹槽、扭簧和SMA碟簧。本发明基于啮合齿轮的“杠杆效应”,可以将较小的变形放大,使得阻尼器在小震情况下也能实现高效耗能;同时,由于变形放大,使得阻尼器的整体耗能增加,因此能够在较低正压力下实现期望的摩擦耗能,从而可以克服较高正压力带来的摩擦接触面磨损过大的问题;阻尼器采用了弧形摩擦凹槽和形状记忆合金(SMA)碟簧,实现了变摩擦耗能,进一步提高了阻尼器的耗能能力;阻尼器安装有扭转弹簧,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预应力,从而实现自复位的功能。

    一种基于多机制吸能的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1736501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146505.4

    申请日:2023-0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与桥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多机制吸能的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其包括钢结构管状内层、钢结构管状外层、自修复混凝土柱体层、蜂窝结构层和缓冲结构层,钢结构管状外层的横截面呈凹凸结构设置,钢结构管状外层外套于钢结构管状内层的外周侧,且钢结构管状外层与钢结构管状内层之间间隔形成环形空腔;自修复混凝土柱体层填设于环形空腔内;蜂窝结构层设于自修复混凝土柱体层与钢结构管状外层之间;缓冲结构层设于蜂窝结构层和钢结构管状外层之间,缓冲结构层与钢结构管状外层相互嵌合设置。本申请实现了提高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与抗弯刚度,并减少维护成本、损坏和断裂的风险。

    旋转防撞桶
    3.
    发明公开
    旋转防撞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34466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47582.1

    申请日:2023-0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防撞桶,包括:外部构件;内缓冲桶,可转动地套设于外部构件;外缓冲桶,可转动地套设于外部构件,连接结构,且内缓冲桶和外缓冲桶二者通过连接结构可相对转动;其中,外缓冲桶在转动过程中可通过连接结构带动内缓冲桶转动。本发明通过内缓冲桶和外缓冲桶,连接结构可以连接内缓冲桶和外缓冲桶,在外缓冲桶受到冲击后发生旋转,外缓冲桶的旋转会转化一部分冲击能量;外缓冲桶的旋转有利于改变车辆的行驶方向。当外缓冲桶发生损伤时,在连接结构的作用下,内部的内缓冲桶依然可以继续旋转,可以高效的将冲击能量转化为旋转的能量,且能够承受冲击荷载并保持完整性,还能持续高效吸能缓冲。

    一种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16905678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310816203.7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抗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包括壳体组件、两个内芯和拉伸复位装置,壳体组件包括上外板和下外板,上外板和下外板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凸台;内芯设置于上外板和下外板之间,内芯形成有凹部,凸台位于凹部内,并与凹部具有间隙;两个内芯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摩擦片,摩擦片相互贴合形成摩擦;拉伸复位装置连接上外板和下外板。当结构遭受到“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时,运行初始耗能阶段,通过内芯和壳体组件之间以及中部摩擦片之间的摩擦耗散能量,减少输入到结构中的能量;当结构遭受“罕遇地震”时,运行自复位耗能段,通过摩擦耗散能量并且其具有的“自复位”特性将结构拉回原位,减小结构的残余位移。

    一种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0567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16203.7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抗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包括壳体组件、两个内芯和拉伸复位装置,壳体组件包括上外板和下外板,上外板和下外板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凸台;内芯设置于上外板和下外板之间,内芯形成有凹部,凸台位于凹部内,并与凹部具有间隙;两个内芯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摩擦片,摩擦片相互贴合形成摩擦;拉伸复位装置连接上外板和下外板。当结构遭受到“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时,运行初始耗能阶段,通过内芯和壳体组件之间以及中部摩擦片之间的摩擦耗散能量,减少输入到结构中的能量;当结构遭受“罕遇地震”时,运行自复位耗能段,通过摩擦耗散能量并且其具有的“自复位”特性将结构拉回原位,减小结构的残余位移。

    一种记忆合金环滑移摩擦自复位耗能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11764527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556086.1

    申请日:2020-06-17

    Abstract: 一种记忆合金环滑移摩擦自复位耗能阻尼器,属于防灾减震技术领域。记忆合金环滑移摩擦自复位耗能阻尼器主要由上下半圆形外套管、楔形内芯、端板及记忆合金环构成。上下半圆形外套管和左右楔形内芯均为强度较高的钢材。左右楔形内芯分别与左右端板焊接。上下半圆形外套管内侧均有与楔形内芯形状吻合的凹槽,楔形内芯放置在上下半圆形外套管的凹槽里。记忆合金环将上下半圆形外套管环套在一起。本发明用可满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承载力要求。该阻尼器构造简单,工作机理明确,耗能性能与自复位性能能力强。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普通耗能阻尼器在大震或中震作用下出现过量的残余变形而加大震后维护和重建成本以及耗能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种自复位旋转放大摩擦耗能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15538835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211371987.9

    申请日:2022-11-03

    Abstract: 一种自复位旋转放大摩擦耗能阻尼器属于建工领域。摩擦阻尼器包括外约束钢板、齿轮、扇形板体、齿条、摩擦板、摩擦凹槽、扭簧和SMA碟簧。本发明基于啮合齿轮的“杠杆效应”,可以将较小的变形放大,使得阻尼器在小震情况下也能实现高效耗能;同时,由于变形放大,使得阻尼器的整体耗能增加,因此能够在较低正压力下实现期望的摩擦耗能,从而可以克服较高正压力带来的摩擦接触面磨损过大的问题;阻尼器采用了弧形摩擦凹槽和形状记忆合金(SMA)碟簧,实现了变摩擦耗能,进一步提高了阻尼器的耗能能力;阻尼器安装有扭转弹簧,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预应力,从而实现自复位的功能。

    一种碟簧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2825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16145.8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减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碟簧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碟簧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包括:外筒和耗能部件;外筒内设有腔体,腔体内设有固定挡件;耗能部件包括:内筒,内筒内部活动设有活动挡件;碟簧组,碟簧组位于活动挡件背离固定挡件一侧;滑轮组,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轮绳,第一定滑轮设于固定挡件,第二定滑轮设于内筒远离固定挡件一端,滑轮绳一端与内筒远离固定挡件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挡件连接。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阻尼器耗能效率低下的缺陷,实现具有较高耗能效率结构的阻尼器,同时,滑轮组的放大作用进一步增大了阻尼器的自恢复力,有利于减小结构震后残余变形,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阻尼器的减震效果。

    一种组合碟簧滑移摩擦自复位耗能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11764526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0554907.8

    申请日:2020-06-17

    Abstract: 一种组合碟簧滑移摩擦自复位耗能阻尼器,属于防灾减震技术领域。上下波浪形外套管和左右楔形内芯均为强度较高的钢材。左右楔形内芯分别与左右端板焊接。上下波浪形外套管内侧均有与楔形内芯形状吻合的凹槽,楔形内芯放置在上下波浪形外套管的凹槽里。高强螺栓通过锚具将上下波浪形外套管连接在一起,预压组合碟簧串在高强螺栓杆上。本发明可满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承载力要求。该阻尼器构造简单,工作机理明确,耗能性能与自复位性能能力强。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普通耗能阻尼器在大震或中震作用下出现过量的残余变形而加大震后维护和重建成本以及耗能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种组合碟簧滑移摩擦自复位耗能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11764526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554907.8

    申请日:2020-06-17

    Abstract: 一种组合碟簧滑移摩擦自复位耗能阻尼器,属于防灾减震技术领域。上下波浪形外套管和左右楔形内芯均为强度较高的钢材。左右楔形内芯分别与左右端板焊接。上下波浪形外套管内侧均有与楔形内芯形状吻合的凹槽,楔形内芯放置在上下波浪形外套管的凹槽里。高强螺栓通过锚具将上下波浪形外套管连接在一起,预压组合碟簧串在高强螺栓杆上。本发明可满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承载力要求。该阻尼器构造简单,工作机理明确,耗能性能与自复位性能能力强。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普通耗能阻尼器在大震或中震作用下出现过量的残余变形而加大震后维护和重建成本以及耗能能力不足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