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风导入构造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05923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080066910.X

    申请日:2010-05-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35/02 B60K11/04 B60K11/08 Y02T10/88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冷却风导入构造,其能够抑制异物从空气导入口向车身内的侵入。冷却风导入构造(10)具备:通道(28),其将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排的一对前轮(Wf)之间朝向路面R而开口的导入口(28A)导入至车身内的空气作为冷却风而向冷却单元(22)进行引导;多个或单个副翼(34),其在通道(28)内的导入口(28A)的附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及车辆上下方向而设置。

    起落辅助装置
    4.
    发明公开
    起落辅助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62257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065215.7

    申请日:2023-08-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起落辅助装置。载机平台(14)具有起落面(14a)。在起落面(14a)上,形成有用于在与飞行体(12)之间实施货物装卸的开口部(16)。在起落面(14a)上形成有标志(36A)等多个标志。各个标志为用于对飞行体(12)与载机平台(14)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确定的图形等。开口部(16)以开口部(16)的边缘(16a)不会横穿过标志的方式而被形成在起落面(14a)上。

    货物投递用车辆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85692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454015.4

    申请日:2023-04-25

    Abstract: 货物投递用车辆(10)具备:门开口(18),设置于车辆的左侧部(12L);货物贮存部(40),设置于车内,贮存货物;及装卸装置(30),在第一交接位置(Pf)与第二交接位置(Psv、Psd)之间输送所述货物,并在所述第一交接位置(Pf)处从所述货物贮存部(40)接收所述货物,在所述第二交接位置(Psv、Psd)处将所述货物交付给作业者或无人输送机(100v、100s),所述货物贮存部(40)设置于所述车内的比所述装卸装置(30)靠前侧和/或后侧,所述装卸装置(30)设置于右侧部(12R)的附近且与所述门开口(18)在车宽方向上相对的位置,所述第二交接位置(Psv、Psd)设定在所述装卸装置(30)与所述门开口(18)之间。

    车辆控制装置
    8.
    发明公开
    车辆控制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25777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252562.X

    申请日:2022-03-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控制装置。车辆控制装置包括:睡眠深度评估单元,该睡眠深度评估单元评估就座在设置于车辆中的座椅中的乘员的睡眠深度;以及控制单元,当所评估的乘员的睡眠深度等于或低于预定基准深度时或者当乘员清醒时,该控制单元控制该车辆,以使得要施加到多个乘员中的至少一个乘员的外力的大小等于或小于第一阈值,并且当每个乘员的睡眠深度均大于基准深度时,该控制单元控制该车辆,以使得要施加到所有乘员中的每个乘员的外力的大小均等于或小于第二阈值,该第二阈值大于该第一阈值。

    车辆前部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42198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180073903.7

    申请日:2011-10-12

    Inventor: 田岛正夫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高效地向热交换器引导冷却风的车辆前部结构。车辆前部结构(10)具备:热交换器(30);流道构件(24),其形成排出流道(24D),所述排出流道(24D)将从热交换器(30)的空气侧流道中通过的空气流在相对于该热交换器(30)的车辆后方从朝向车辆下方的开口部(24L)排出到车外;空气流促进结构(40),其形成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逐渐变窄的缩小流道(42),并且在前端侧使从车辆地板下流入的行驶风增速并从排出流道(24D)中的热交换器(30)与开口部(24L)之间流出。

    车辆前部结构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42198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180073903.7

    申请日:2011-10-12

    Inventor: 田岛正夫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高效地向热交换器引导冷却风的车辆前部结构。车辆前部结构(10)具备:热交换器(30);流道构件(24),其形成排出流道(24D),所述排出流道(24D)将从热交换器(30)的空气侧流道中通过的空气流在相对于该热交换器(30)的车辆后方从朝向车辆下方的开口部(24L)排出到车外;空气流促进结构(40),其形成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逐渐变窄的缩小流道(42),并且在前端侧使从车辆地板下流入的行驶风增速并从排出流道(24D)中的热交换器(30)与开口部(24L)之间流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