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35394C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580009507.2
申请日:2005-03-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47 , H01M8/0206 , H01M8/0265 , H01M8/04268 , H01M8/241
Abstract: 集电板(14)连接到输出终端(16)。集电板(14)是做成这样的:其邻近区域(14A)的每单位面积热容与其他区域(14B,14C)的每单位面积热容不同,该邻近区域(14A)靠近输出终端(16)连接的部分。更具体地,其他区域(14B,14C)是这样形成的:其每单位面积热容小于邻近区域(14A)的每单位面积热容。
-
公开(公告)号:CN101405904B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0780009394.5
申请日:2007-03-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89 , H01M8/04231 , H01M8/04365 , H01M8/04373 , H01M8/04447 , H01M8/04462 , H01M8/04753 , H01M8/04761 , H01M8/2465 , H01M8/2484
Abstract: 一种包括燃料电池(1)的燃料电池系统,所述燃料电池(1)包括相互堆叠的多个单元电池(1a);第一和第二端板(1b、1c),所述第一和第二端板(1b、1c)之间插入所述多个单元电池;以及供气通道(1d)及排气通道(1e),其均在所述单元电池的堆叠方向上延伸。所述供气通道(1d)的入口(1f)和排气通道(1e)的出口(1g)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侧上。氢浓度传感器(4)设置在所述排气通道中,并且检测从所述多个单元电池排出的气体中的氢浓度。基于由所述氢浓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所述氢浓度来控制所述燃料电池中的发电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1379649B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0780004028.0
申请日:2007-02-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久米英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2 , H01M8/0232 , H01M8/0258 , H01M8/0273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至少在正常发电时燃料电池不将供给至其阳极(22)的燃料气体排出到外部,包括堆叠在阳极(22)上的由导电性的多孔材料制的、并有用于将燃料气体供给至阳极(22)的燃料气体流动通道的气体扩散层(15),绕燃料气体流动通道体(15)布置的密封件(16),用于防止燃料气体泄漏到单体电池(10)的外部;用于供给燃料气体的气体供给部分(52);和第一燃料气体供给流动通道,第一燃料气体供给流动通道由燃料气体流动通道体(15)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与密封件(16)之间的间隙形成,从气体供给部分(52)供给的燃料气体通过第一燃料气体供给流动通道供给至气体扩散层(15)。
-
公开(公告)号:CN101682026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80017433.0
申请日:2008-05-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久米英明
IPC: H01M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447 , H01M8/04104 , H01M8/04223 , H01M8/04225 , H01M8/04231 , H01M8/04303 , H01M8/04589 , H01M8/04761
Abstract: 获得燃料电池(2)的阳极气体通道(42)中的氢浓度。当燃料电池系统启动时,基于获得的阳极气体通道(42)中的氢浓度选择第一启动控制和第二启动控制中的一种。在第一启动控制中,燃料电池(2)在吹扫阳极气体通道(42)之后开始发电。在第二启动控制中,燃料电池(2)在不吹扫阳极气体通道的情况下开始发电。
-
公开(公告)号:CN101379649A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780004028.0
申请日:2007-02-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久米英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2 , H01M8/0232 , H01M8/0258 , H01M8/0273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至少在正常发电时燃料电池不将供给至其阳极(22)的燃料气体排出到外部,包括堆叠在阳极(22)上的由导电性的多孔材料制的、并有用于将燃料气体供给至阳极(22)的燃料气体流动通道的气体扩散层(15),绕燃料气体流动通道体(15)布置的密封件(16),用于防止燃料气体泄漏到单体电池(10)的外部;用于供给燃料气体的气体供给部分(52);和第一燃料气体供给流动通道,第一燃料气体供给流动通道由燃料气体流动通道体(15)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与密封件(16)之间的间隙形成,从气体供给部分(52)供给的燃料气体通过第一燃料气体供给流动通道供给至气体扩散层(15)。
-
公开(公告)号:CN1934737A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580009507.2
申请日:2005-03-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47 , H01M8/0206 , H01M8/0265 , H01M8/04268 , H01M8/241
Abstract: 集电板(14)连接到输出终端(16)。集电板(14)是做成这样的:其邻近区域(14A)的每单位面积热容与其他区域(14B,14C)的每单位面积热容不同,该邻近区域(14A)靠近输出终端(16)连接的部分。更具体地,其他区域(14B,14C)是这样形成的:其每单位面积热容小于邻近区域(14A)的每单位面积热容。
-
公开(公告)号:CN1614804A
公开(公告)日:2005-05-11
申请号:CN200410088310.X
申请日:2004-11-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2 , H01M4/8636 , H01M4/881 , H01M8/0206 , H01M8/0213 , H01M8/0234 , H01M8/0265 , H01M8/0267 , H01M8/04291 , H01M8/241 , H01M8/2483
Abstract: 在具有堆叠结构的燃料电池中,即使在单元电池的温度或润湿状态不是最佳的情况下,也可抑制燃料电池中发电性能的降低。在燃料电池堆(10)的每个单元电池中,所形成的氢电极和氧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催化层。每一个端电池的催化层厚度被制造为大于中心电池的催化层的厚度,其中所述的端电池是设置在燃料电池堆(10)两端部分的单元电池,所述的中心电池是设置在燃料电池堆(10)中心部分的单元电池。端部电池的催化层所负载的催化剂与中心电池的催化层所负载的催化剂的类型或比表面积可以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02318114A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0980133887.9
申请日:2009-05-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447 , H01M8/04559 , H01M8/04589 , H01M8/04641 , H01M8/04649 , H01M8/0499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氢浓度推定装置及燃料电池系统,能够利用阻抗圆弧和氢浓度相关性,推定燃料电池内部的氢浓度。燃料电池系统具备燃料电池(2)、阻抗测定装置(3)及控制装置(5)。控制装置(5)与阻抗测定装置(3)连接。阻抗测定装置(3)为用于按照交流阻抗法来对燃料电池(2)的阻抗进行测定的装置。在控制装置(5)中预先存储与基准氢浓度对应的判定值。控制装置(5)对该判定值与经由阻抗测定装置(3)取得的阻抗的实部(Z′)进行比较。若Z′在规定值以上,则控制装置(5)推定出燃料电池(2)内部的氢浓度在基准氢浓度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1405904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780009394.5
申请日:2007-03-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89 , H01M8/04231 , H01M8/04365 , H01M8/04373 , H01M8/04447 , H01M8/04462 , H01M8/04753 , H01M8/04761 , H01M8/2465 , H01M8/2484
Abstract: 一种包括燃料电池(1)的燃料电池系统,所述燃料电池(1)包括相互堆叠的多个单元电池(1a);第一和第二端板(1b、1c),所述第一和第二端板(1b、1c)之间插入所述多个单元电池;以及供气通道(1d)及排气通道(1e),其均在所述单元电池的堆叠方向上延伸。所述供气通道(1d)的入口(1f)和排气通道(1e)的出口(1g)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侧上。氢浓度传感器(4)设置在所述排气通道中,并且检测从所述多个单元电池排出的气体中的氢浓度。基于由所述氢浓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所述氢浓度来控制所述燃料电池中的发电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319203C
公开(公告)日:2007-05-30
申请号:CN200410088310.X
申请日:2004-11-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2 , H01M4/8636 , H01M4/881 , H01M8/0206 , H01M8/0213 , H01M8/0234 , H01M8/0265 , H01M8/0267 , H01M8/04291 , H01M8/241 , H01M8/2483
Abstract: 在具有堆叠结构的燃料电池中,即使在单元电池的温度或润湿状态不是最佳的情况下,也可抑制燃料电池中发电性能的降低。在燃料电池堆(10)的每个单元电池中,所形成的氢电极和氧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催化层。每一个端电池的催化层厚度被制造为大于中心电池的催化层的厚度,其中所述的端电池是设置在燃料电池堆(10)两端部分的单元电池,所述的中心电池是设置在燃料电池堆(10)中心部分的单元电池。端部电池的催化层所负载的催化剂与中心电池的催化层所负载的催化剂的类型或比表面积可以不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