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掌子面多元地质信息识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229179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228583.3

    申请日:2024-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掌子面多元地质信息识别方法及系统,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将获取的隧道掌子面图像输入至掌子面地质信息识别模型中,输出掌子面三种地质信息的识别结果,即输出隧道掌子面的地下水类型、岩体结构类型和岩体风化程度等级;其中,识别模型的构建包括:现场采集隧道掌子面图像数据,构建数据集,并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训练集,分别对每种掌子面地质信息进行基于不同卷积神经网络的多种分类模型的训练;基于测试集,根据模型评价指标综合评定每一分类模型,选择并构建最优分类模型;三种最优分类模型并行构建得到识别模型。本发明能够实现对掌子面多元地质信息并行、快速、准确的智能化识别与分类。

    一种用于模型试验系统的升降臂台架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26494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0223579.3

    申请日:2020-03-26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模型试验系统的升降臂台架及工作方法,涉及模型试验领域,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侧分别铰接有双摇杆机构,两组双摇杆机构对应的连杆之间通过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朝向第一支架的一侧安装有加载机构,用于对试件进行加载;一双摇杆机构配合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铰接在双摇杆结构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支架上,利用四杆机构将加载机构与支架连接,通过四杆机构的摆动切换加载机构的所处位置,在安装试件时,加载机构撤离试件的安装过程的路径,安装完毕后,加载机构重新恢复原位置进行加载操作,实现加载机构移动的自动化,提高工作位置的定位精度,使得试验过程衔接紧密。

    双侧壁导坑法开挖隧道的激发极化分离式探测电缆系统及其布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21011B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711349254.4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侧壁导坑法开挖隧道的激发极化分离式探测电缆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测量线缆系、供电线缆系及接地线缆,测量电缆系包括测量线缆、电极接入单元、弹簧式测量电极和测量线缆集线器,所述弹簧式测量电极包括多个,依次设置在掌子面不同位置的钻孔中,通过电极接入单元连接测量线缆,不同位置的测量线缆通过测量线缆集线器汇成一股测量总缆连接至激发极化仪上;供电电缆系包括供电总缆和弹簧式供电电极,所述弹簧式供电电极包括多个,依次设置在掌子面的钻孔中,弹簧式供电电极通过分孔导线连接到位于供电总缆上的供电电极接入单元上。

    一种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溶洞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84246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376228.0

    申请日:2017-1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溶洞制作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冰体预制预埋实现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体中不同形状、大小、位置溶洞的自动成形。首先利用模具材料按照所需溶洞形状尺寸要求设计并制作溶洞模具;然后注入清水,并将其放置于冷冻设置中进行冷冻成型,待其冷冻成型后,拆模取出即可得到溶洞冰体模型;随后将预制好的冰体模型表面均匀涂抹凡士林;最后将制作好的冰体模型预埋入试验体指定位置,待其融化后即可得到内置溶洞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体。解决了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试验体内置溶洞的难题,通过预制预埋冰体,利用其冷冻成型、融化消失的特性,实现了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快速简易制作内置溶洞。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