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6708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070225.4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通用电气公司
Inventor: 阿比吉特·杰西格劳·亚达夫 , 尼古拉斯·约瑟夫·克莱 , 尼泰什·杰恩
IPC: F02C3/06 , F04D29/053 , F04D29/054 , F04D29/32
Abstract: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风扇组件,具有风扇叶片、具有盘段的盘、耳轴机构,该耳轴机构具有至少部分地穿过盘段的耳轴以及第一和第二附接系统。耳轴具有平台和轴。风扇叶片邻近耳轴的平台。耳轴使用第一附接系统沿预负载路径附接到盘段。第一和第二附接系统还分别包括与预负载路径分离的第一和第二保持特征。在风扇组件的正常操作期间,第一附接系统沿第一负载路径将耳轴保持在盘内。当耳轴发生故障时,第一和第二保持特征一起沿第二负载路径将耳轴保持在盘段内,第一负载路径不同于第二负载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1924437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55426.1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赛峰航空助推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C3/06 , F02C7/14 , F02C7/18 , F02K3/06 , F02K3/077 , F28D7/00 , F28D7/08 , F28F13/08 , F28F7/02 , F28D21/00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向涡轮机,尤其是在第三流中包括渐扩的热交换器的三流轴向涡轮机。该轴向涡轮机包括:第一分离喷嘴,能够将进入的空气流分成径向内空气流和径向外空气流,径向外空气流被称为次级流;第二分离喷嘴,能够将径向内空气流分成主流和第三流,第三流位于在主流径向外侧的第三流动通道中;以及空气/油型热交换器,布置在第三流动通道中,并且包括与空气热交换的热交换表面和油通路,油通路在第三流动通道中延伸;以及结构臂,结构臂径向延伸穿过第三流动通道。轴向涡轮机的特征在于,每个结构臂在第三流动通道中包括具有下游部分的横截面,下游部分具有朝向下游减小的宽度,热交换器与结构臂的下游部分相邻。
-
公开(公告)号:CN11885576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393235.5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通用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用于轴流式压缩机(102)的抽取叶轮(200)包括布置在叶轮主体(202)的表面(204)上的具有细长S形的第一静叶(210)。第一静叶(210)从主体(202)的外流动入口边缘(220)径向延伸到表面(204)上居中于旋转轴线(A)处的流动出口毂(222)。每个第一静叶(210)的径向内端(224)在流动出口毂(222)处在垂直于旋转轴线(A)的方向上连接。第二静叶(230)布置在相邻的第一静叶(210)之间,并且第三静叶(240)布置在第二静叶(230)之间以及第一静叶(210)与第二静叶(230)之间。第二静叶(230)在径向上比第三静叶(240)长。叶轮(200)从轴流式压缩机(102)抽取空气并且形成具有减少的涡旋哨的轴向流。当在气体涡轮系统(100)的轴流式压缩机(102)中使用时,叶轮(200)减少流动不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4272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280087349.6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赛峰航空助推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C3/06 , F02K3/06 , F02K3/077 , F02C7/14 , F02C7/18 , F28D7/00 , F28D7/08 , F28F7/02 , F28F13/08 , F28D21/00 , F02C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向涡轮机(2),该轴向涡轮机包括:第一分离喷嘴(10),第一分离喷嘴能够将进入的空气流(F)分成径向内空气流(F’)和径向外空气流,径向外空气流被称为次级流(F2);第二分离喷嘴(14),第二分离喷嘴能够将径向内空气流分成主流(F1)和第三流(F3),第三流位于在所述主流的径向外侧的第三流动通道(16)中;以及热交换器(18),热交换器被布置在第三流动通道中;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在第三流动通道的上游部段(20)中径向地和轴向地延伸,第三流动通道的上游部段具有渐扩的纵向截面,所述第三流动通道包括沿着第三流具有渐缩的纵向截面的下游部段(22)。
-
公开(公告)号:CN11874271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280085970.9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赛峰航空助推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C3/06 , F02K3/06 , F02K3/077 , F02C7/14 , F02C7/18 , F28D7/00 , F28D7/08 , F28F7/02 , F28F13/08 , F28D21/00
Abstract: 用于轴流式涡轮机的环形空气流的热交换器(2),包括热交换区(3),热交换区具有油通道(4)和热交换表面(6),热交换表面形成空气的热交换通道,所述热交换区由上壁(12)和下壁(9)径向地界定,油通道在上壁和下壁之间径向地和轴向地延伸,所述热交换区具有面向空气流并且被包括在垂直于空气流的平面中的轮廓,热交换区的轮廓呈圆弧形,以便能够布置在环形空气流中,其中,热交换器还包括具有弧形轮廓的壁(8),所述壁平行于热交换区并且与热交换区径向相距一距离,以便在所述壁和所述热交换区之间形成空气的旁路通道(10),旁路通道平行于热交换通道。
-
公开(公告)号:CN11865391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11678864.X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韩培洲
Inventor: 韩培洲
Abstract: 一种带回流管路的喷气分流转子增压燃气轮机,包括压气机(16)、转子壳(29)及其内的转子(25)和涡轮(23),在涡轮后侧设有带外环叶片(38)的动力涡轮(44),与转子壳第一出气口(1)相连通的第一输气管(11)后端的第一喷气口(21)对准着动力涡轮(44)上的外环叶片(38),为让吹过外环叶片的高压作功燃气能循环利用,在外环叶片的外围至少设置一条带接气口和回喷气口的回流管路(37),当从第一喷气口喷出的高压作功燃气流过动力涡轮的外环叶片后,作功燃气便会从接气口又绕回流进回流管路,并从回流管路(37)上的回喷气口又喷向外环叶片,让作功燃气再次及多次作功膨胀,使动力涡轮发出更多的动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24024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010375636.X
申请日:2020-05-07
Applicant: 罗尔斯-罗伊斯有限公司
Inventor: 马克·斯普鲁斯
Abstract: 燃气涡轮发动机包括发动机芯、涡扇和使发动机芯与涡扇互连的变速箱。发动机芯配置成驱动至少一个轴的旋转。动力变速箱配置成以降低的转速将扭矩从至少一个轴传递至输出轴。输出轴联接至涡扇,从而以降低的速度驱动风扇,并为燃气涡轮发动机提供推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685363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010419045.8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提供一种多级轴流压气机叶片设计方法,考虑多种影响因素调整,使其在加快设计进度的同时提高压气机的气动性能。基于原型压气机几何模型,建立包括多个影响因素对多级轴流压气机的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学模型;基于原型压气机几何模型的初始设计结果与影响因素的预估的几何参数,联立求解对多排叶片气动性能影响的线性方程组,建立影响因素对多级轴流压气机的气动性能影响的系数矩阵;以及基于结构或强度专业对影响因素的调整量,代入数学模型中,然后结合系数矩阵,得到调整量导致的气动性能的差异,根据该差异,反算需要微调的叶片扭转角度,然后返回到设定金属角步骤,调整叶片扭转角度,更新气动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7662522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672491.X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叶片调节装置、调节方法及发动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叶片调节方式无法实现压气机工作模态切换的问题。叶片调节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叶片、驱动机构、第一转子、压气机转子、多个压气机导叶、多个压气机动叶、分离组件和刹车件,多个第一叶片均与驱动机构连接,多个第一叶片设在第一转子的外侧壁上,第一转子的输出端与压气机转子的输入端连接,分离组件位于第一转子的输出端与压气机转子的输入端围成的空间处,分离组件与驱动机构连接,刹车件设在支板上。本发明提供的叶片调节装置、调节方法及发动机用于调整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飞行模态。
-
公开(公告)号:CN11798898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455080.5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通用电气公司
Inventor: 大卫·马里恩·奥斯迪克
Abstract: 一种限定中心线和周向方向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包括:涡轮机,涡轮机包括以串联流动顺序布置的压缩机区段、燃烧区段和涡轮区段,涡轮机限定工作气体流动路径和风扇管道流动路径;由涡轮机驱动、限定主风扇尖端半径R1和主风扇轮毂半径R2的主风扇;位于主风扇的下游并由涡轮机驱动的次风扇,来自主风扇的气流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绕过次风扇,次风扇限定次风扇尖端半径R3和次风扇轮毂半径R4,其中次风扇被配置为在操作期间提供通过风扇管道流动路径的风扇管道气流以产生风扇管道推力,其中在标准日操作条件期间以额定速度操作期间,风扇管道推力等于总发动机推力的%Fn3S;其中R1与R3的比率等于#imgabs0#其中EFP在0.15和11之间,其中RqRPrim.‑Fan是R2与R1的比率,其中RqRSec.‑Fan是R4与R3的比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