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丸状植物鱼饵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5708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640318.6

    申请日:2024-11-18

    Inventor: 徐双贵 胡培 严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丸状植物鱼饵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饲料技术领域,所述多层丸状植物鱼饵料的最里层是由基础饵料、填充剂、香精和粘合剂制成的丸芯,所述丸芯表面具有若干个凹坑并且凹坑内填充有诱食微丸,所述丸芯表面附着有具有控释作用的微孔包衣膜;其中,所述诱食微丸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预糊化淀粉40‑50%、海藻粉水溶液20‑30%以及甘蔗渣发酵物20‑40%。本发明制备的鱼饵料具有多层复合结构,在水中具有较好的溶散性能,有助于诱食微丸中诱食成分的持久释放,达到较好的诱食留鱼效果,另外,相较于现配现用的传统鱼饵料而言,本发明提供的鱼饵料使用更较方便,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够保证鱼饵料的保鲜性。

    诱鱼新型窝料——“泥窝”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3291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89998.1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刘敏

    Inventor: 刘敏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对市场上自然窝料和商品窝料进行的深入剖析,经过自身多次的野钓发明了诱鱼新型窝料。现结合3次野钓经历将发明了的诱鱼新型窝料以及该窝料制作方式呈现。该窝料具有经济实惠、自然环保、材质易取、制作简单的特点,垂钓过程中又具有:诱鱼时间短、留鱼时间长、窝饵分家增加中钩率的优势。该诱鱼窝料能够获得发明专利,经投放正规生产后,既可极大降低诱鱼窝料生产成本,节约大量的粮食资源,又可投入用于鱼类资源的环保,从而达到垂钓与鱼类资源保护的良性循环。

    一种中药钓鲫鱼配方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4765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367645.9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韩乾坤

    Inventor: 韩乾坤 袁永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钓鲫鱼配方,其特征在于:按份数计其组成原料包括阿魏10‑15份、八角12‑17份、小茴香11‑16份、公丁香8‑12份、大茴香6‑9份、山奈5‑8份、甘松5‑8份、肉桂6‑11份、甘草11‑13份、陈皮3‑6份、蜂蜜5‑9份、红糖6‑8份、郁金18‑22份。由于外部入侵,机械损伤、病菌侵害、某些营养素长期缺乏而致病,为了疗病,鲫鱼从自身的条件反射出发,需食中草药来治伤治病,可以使鲫鱼由不食而进食,本发明钓鲫鱼效果极佳,上钩率在80%以上。

    一种拉饵盘
    4.
    发明公开
    一种拉饵盘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23574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551377.X

    申请日:2024-05-06

    Inventor: 刘震国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渔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饵盘。包括拉饵盘主体,所述拉饵盘主体的一端为全磁面,所述拉饵盘主体的另一端为线磁面,所述拉饵盘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构成全磁面的第一电磁铁以及若干个用于构成线磁面的第二电磁铁,所拉饵盘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为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供电的电源。本发明中拉饵盘主体的一端为全磁面,另一端为线磁面,因此能够同时具有全磁拉饵盘和一线拉饵盘的功能,无需单独准备两个拉饵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无需更换拉饵盘即可满足多种挂饵需求;本发明中的全磁面和线磁面均由电磁铁构成,通过对通入电磁铁的电流大小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辅助开饵的饵料盒及其控制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1381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471461.2

    申请日:2023-11-07

    Inventor: 化绍新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垂钓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辅助开饵的饵料盒,包括:盒体、饵料槽、储水槽、饵料信息确认组件、用饵需求确认组件和控制器组件。饵料槽开设于盒体上,储水槽开设于盒体上;饵料信息确认组件设置于饵料槽上;用饵需求确认组件设置于盒体上;控制器组件与饵料信息确认组件、用饵需求确认组件、第一控制阀以及第二控制阀均连接,用于根据饵料信息以及用饵需求,控制第一控制阀的下料量和第二控制阀的注水量。在本申请中,更好地辅助开饵,帮助用户调配好饵料的状态,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用饵需求,提升用户的垂钓体验,且可高效快捷地自动完成开饵,极大地缩短前期准备时间,提升开饵效率。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辅助开饵的饵料盒的控制方法。

    一种不含添加剂不返水的环保钓饵

    公开(公告)号:CN112450170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011351119.5

    申请日:2020-11-25

    Inventor: 孟庆允

    Abstract: 且制备工序简单,便于大批量制成。本发明涉及钓鱼饵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不含添加剂不返水的环保钓饵,所述钓饵由40~60份小麦麸皮、20~30份豆粕、10~20份板栗粉、5~15份谷朊粉混合制成;所述钓饵整体呈环形结构,在钓饵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在;所述钓饵的加工工序包括以下步骤:S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S2、将板栗粉、谷朊粉加入水中,进行搅拌混合,搅拌过程中均匀加入小麦麸皮和豆粕,获得粘稠状的复合料;S3、将复合料加入成型设备中,成型设备对复合料进行定形、烘干处理,获取成品的钓饵;本发明所提供的钓饵,所采用的(56)对比文件CN 108686579 A,2018.10.23CN 108936092 A,2018.12.07CN 109479845 A,2019.03.19CN 110576379 A,2019.12.17CN 110884197 A,2020.03.17CN 114636300 A,2022.06.17CN 203719344 U,2014.07.16CN 206347849 U,2017.07.21CN 206832001 U,2018.01.02CN 206891096 U,2018.01.16CN 208671596 U,2019.03.29CN 208832943 U,2019.05.07CN 210782618 U,2020.06.19CN 211274481 U,2020.08.18CN 211739773 U,2020.10.23冯逢《.钓鱼指南》.吉林科学出版社,2004,(第1版),第51-52页.徐珣《.垂钓600问》.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第1版),第143页.龙图天下《.淡水观赏鱼饲养指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1版),第53-53页.杜健鹰等《.垂钓鱼饵调配初探》《.水利渔业》.2008,(第02期),第46-47页.一江《.趣谈鱼饵》《.特色期刊》.2007,(第2期),第16-17页.

    一种臭鱼饵料及其制备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84292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645713.2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杨丹桂

    Inventor: 杨丹桂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钓鱼饵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臭鱼饵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的组分:鱼1‑5份、动物内脏2‑6份、蚯蚓粉1‑2份、维生素0.5‑0.8份、白酒1‑3份、动物血液1‑3份。本发明通过将鱼类与动物内脏进行发酵,并辅以蚯蚓粉做发酵料,能够使得本发明的臭鱼饵料在进入水之后迅速散发出气味,诱使鲶鱼过来抢食,从而提高钓鱼者的中鱼率。

    一种应用于钓饵的生物发酵缓释诱鱼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8679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810837.1

    申请日:2023-07-03

    Inventor: 周文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钓饵的生物发酵缓释诱鱼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揉搓面团步骤:将小麦面粉80%‑99.5%、酵母0.1%‑0.5%、白砂糖0.5%‑5%、缓释因子0.1%‑2%、诱食因子0.1%‑2%和食用色素0.01%‑1%与温水进行混合并搅拌,然后再反复揉搓,使得形成具有弹性和延展性的面团;发酵步骤:将面团放入恒温房进行发酵,待发酵成2‑3倍大小后,将面团分成小份,进入恒温房进行二次发酵。发明将小麦粉进行发酵制成鱼类喜爱的食物,并通过缓诱食因子增加对鱼类的吸引力,然后通过缓释因子延缓诱食因子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使得诱鱼颗粒既保证了很强的诱食性,入水后呈小颗粒状,并且逐步缓释,实现聚鱼量多、留鱼持久的效果,使得对鱼类垂钓时更加容易。

    四萜烯烃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61637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92846.8

    申请日:2023-05-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饲料添加剂领域,公开了四萜烯烃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所述四萜烯烃衍生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四萜烯烃和植物油混合,得到浑浊的混合液;(2)向步骤(1)所得的混合液中通入含氧气体,使得物料混合并反应,得到四萜烯烃衍生物。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四萜烯烃衍生物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饲料添加剂使用,用于提高畜禽免疫力,还可以避免四萜烯烃等因性质不稳定而应用受限的问题,提高了天然抗氧化四萜烯烃的利用度,拓展其在饲料、医药、保健品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本发明上述的方法极具操作性,其操作过程安全环保,可规模化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