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缓冲通道的压接弹片

    公开(公告)号:CN108695617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645350.1

    申请日:2018-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缓冲通道的压接弹片,其包括用于连接产品连接器的第一金属转接部、用于连接FPC的第二金属转接部和用于连接第一金属转接部和第二金属转接部的金属弯折部,第一金属转接部、第二金属转接部和金属弯折部一体成型,第一金属转接部和第二金属转接部上均设置有探针头,其特征在于:金属弯折部包括并联布置的外弯折部和内弯折部,外弯折部和内弯折部均由既可以导电又可以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内弯折部连接于外弯折部内侧,外弯折部的曲率与内弯折部的曲率不等。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有效地增加了用于导电的金属弯折部的面积,提高弹片探针的阻抗和导通性。

    背板连接器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732494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610664260.8

    申请日:2016-08-12

    Inventor: 熊泽利 刘铭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板连接器系统,包括:第一背板连接器;第二背板连接器;软性电路板,连接在第一、第二背板连接器之间;以及一对金属护罩,每个金属护罩包括:一底座,包括一底板及分别由底板的两侧向上延伸的两个侧板,以收容并固定软性电路板的一端部,每个侧板皆设有至少一个由侧板的外侧面朝向内侧面凹设的槽孔,槽孔的深度小于侧板的内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和一盖体,包括一顶壁及分别由顶壁的两侧向下延伸的两个侧壁,盖体的侧壁分别位于底座的侧板的外侧,以覆盖软性电路板的一端部及第一背板连接器和第二背板连接器之一,且每个侧壁的对应槽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穿孔,以供一螺钉经由穿孔拧入槽孔。

    连接器装配体和连接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896152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086927.0

    申请日:2016-02-16

    Inventor: 古平善彦

    Abstract: 问题:提供向正确的嵌合位置引导的引导性优异的连接器装配体和连接器。解决方法:连接器装配体由第1连接器100与第2连接器形成。第1连接器100在纵向方向两端部中具备第1增强金属件130。在第一增强金属件130中,设置弯曲部132。当第1连接器100在位置偏离的状态下与第2连接器嵌合时,该弯曲部132接触在第2连接器中具备的第2增强金属件。该弯曲部132由一对第1弯曲部132a、第2弯曲部132b、2个第3弯曲部132c形成,这些形成连续的弯曲形状。该弯曲部132通过挤压加工形成。弯曲的弯曲部132在第2增强金属件230中圆滑地接触,不会接触断裂面。因而,第1增强金属件130被圆滑地引导至第2增强金属件从而正确地嵌合。

    扁平电缆连接结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84006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80033223.6

    申请日:2014-06-12

    Inventor: 尾崎雅仁

    Abstract: 保持器(5、9)具有:用于使扁平电缆(4、8)插入的扁平电缆插入室(51、91);以及切断刃贯通孔(53、93),该切断刃贯通孔贯通扁平电缆插入室(51,91)。夹具(10)具有切断刃(11),在扁平电缆(4、8)插入到扁平电缆插入室(51、91)的状态下,该切断刃贯通保持器(5、9)的切断刃贯通孔(53、93),并且在扁平电缆(4、8)的多个导体(41、81)之间的被覆(42、82)中形成狭缝(43)。

    连接器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46106C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680022235.4

    申请日:2006-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2/88 H01R12/707 H01R12/771 H01R12/79

    Abstract: 一种可以安全地电连接厚度尺寸变化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和不同厚度尺寸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并具有接触可靠性和可用性的连接器。固定到基座(10)的连接端子(30)的宽部分(35)由可旋转地支撑的操作杆(40)升起。在基座(10)上,旋转轴部分(45、45)在相同的轴上从操作杆的两端面突出。具体地,垂直延伸的轴承沟槽(53)和(63)形成在安装到基座(10)的两端面的一对支撑金属配件(50)和(60)中。操作杆(40)的旋转轴部分(45、45)适当地支撑在沟槽轴承(53)和(63)中以被旋转并在垂直方向滑动。

    连接器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48109C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510113500.7

    申请日:2005-10-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2/88 H01R12/771 H01R13/193

    Abstract: 每个触头包括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具有可伸入外壳的装配开口内以与连接物体接触的接触部和由所述枢转件推动的压力接收部;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具有支点部、与基片相连的接线部以及第二压力接收部,该连接部用于连接第一部件和支点部,该第二压力接收部基本呈L形并从连接部延伸。接触部、连接部、支点部和接线部基本上布置成曲柄的形式。枢转件可在外壳上进行枢转运动,从而推压部可在压力接收部和第二压力接收部之间进行枢转运动。即使仅仅在装配开口侧具有操作空间的情况下,枢转件也可操作,从而可获得ZIF结构以及上、下接触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