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45935A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610296991.1
申请日:2016-05-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62 , B01J19/0093 , B01J2219/007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真空系统领域,公开了一种微流控反应器及其应用以及检测系统和检测液相界面离子分布的方法,该微流控反应器包括基底和部分区域被氮化硅薄膜代替的硅片,基底具有用于放置样品的凹陷结构,硅片完全覆盖所述凹陷结构,与凹陷结构共同形成密封的样品库,被氮化硅薄膜代替的部分区域设置于凹陷结构的上方并且其面积小于等于凹陷结构的上表面面积。前述微流控反应器在检测液相界面离子分布中的应用。检测系统包括前述微流控反应器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检测液相界面的方法包括将装有待测液体的微流控反应器置于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中进行分析。本发明提供的微流控反应器可实现液相界面在真空内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921086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281622.5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B01J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0093 , B01J2219/00786 , B01J2219/008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拆卸板片式微通道反应器,其包含盖板、隔板及垫片,盖板为内部开槽结构,隔板放置在盖板的槽道中,垫片放置在两块盖板之间;盖板和隔板之间形成化学反应所需的微通道;隔板与隔板之间通过垫片形成化学反应所需的微通道;反应所需催化剂直接负载于隔板。当催化剂失活需要更换时,只需将负载有催化剂的隔板从反应器的槽道中取出,从而实现快速方便的更换催化剂;同时,该结构形式制造方便、易于叠加放大,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587930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10813077.0
申请日:2014-12-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彭倚天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49 , B01J19/0093 , B01J2219/00786 , B01J2219/00819 , B01J2219/00826 , B01J2219/00831 , B01J2219/00864 , B01J2219/008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碳纳米管复合纳米线的合成及专用微/纳米反应器。微/纳米反应器包括上层集成式微/纳米反应器芯片和下层密封微/纳米反应器芯片的玻璃或石英盖片;集成式微/纳米反应器芯片包括至少一根微流体管道,其入口端与三个流体入口管道相接通,其出口端与三个流体出口管道相接通;在其流体入口端和出口端之间设置用于控制还原反应的微加热器。反应溶液向前运动经过微加热器时,实现金属在碳纳米管表面均匀包覆,从而获得金属/碳纳米管复合纳米线。本发明的微/纳米反应器成本低廉,集成性高,操作方便,可广泛用于多种高性能纳米线的可控合成,获得超高导电和高机械性能的复合纳米线,在信息和国防建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686594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866087.9
申请日:2018-08-01
Applicant: 上海璨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B01J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0093 , B01J2219/00786 , B01J2219/00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流微通道反应模块,其包括拼合的两板,至少其中一个板的端面上设有纵向延伸的复合流体通道,而且复合流体通道由并列的三条流道构成,每条流道内相间地分布设有多个凹部,相邻两凹部之间形成凸部。两侧所设流道的凹部对应于中间所设流道的凸部,两侧所设流道的凸部对应中间所设流道的凹部,相邻位置处的中间所设流道的凹部与两侧所设流道的凹部之间形成连通二者的间隙。其借助其复合流体通道的新颖结构,形成相对密集的、连续分布的流体切割、汇聚混合单元,通道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其具有强化流体混合行为的能力,能获得高反应物混合效率,能够通过具有流动性的固体颗粒,能被用于含有固体颗粒的多相反应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261996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610224101.6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0093 , B01D53/1475 , B01D53/18 , B01J2219/00786 , B01J2219/00822 , B01J2219/00833 , B01J2219/0089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金属与透明塑料复合结构的微反应器及其应用。所述微反应器中吸收-反应微通道上方使用透明塑料作为上封板,该上封板即为微反应器的视窗,所述吸收-反应微通道周边刻有凹槽,凹槽用密封垫嵌入进行密封,防止板间漏液;该微反应器在吸收-反应微通道下面还设置有换热通道,除视窗外其余结构为导热金属材料。本发明采用金属与透明塑料的复合结构,能实现微反应器内均匀温度场(温差小于0.5℃)下的流体流动或反应状况的实时观测,有利于研究微反应器内流体行为,并可进一步研究微通道内流动、反应与传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396528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937758.2
申请日:2015-12-15
Applicant: 南京正源搪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IPC: B01J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0093 , B01J2219/00786 , B01J2219/00822 , B01J2219/00833 , B01J2219/00842 , B01J2219/00862 , B01J2219/00867 , B01J2219/00876 , B01J2219/0089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型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微反应器,其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贴合的前置隔板、第一反应板和后置隔板,前置隔板上设有多个前置入口,第一反应板上设有第一反应通道,后置隔板上设有后置出口;前置入口均与第一反应通道入口连通,第一反应通道出口与后置出口连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结构紧凑、低成本、防腐效果好、密封简单、加工难度小、换热和反应效率高、能灵活改变参数、可移动、可实现成套设备微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144745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280067649.4
申请日:2012-11-30
Applicant: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T·L·A·达努克斯 , S·M·F·格瑞梅茨 , O·洛贝特 , R·唐古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32 , B01J19/0093 , B01J2219/00786 , B01J2219/00806 , B01J2219/00808 , B01J2219/00824 , B01J2219/00831 , B01J2219/32213 , B01J2219/32275 , B01J2219/32425 , B01J2219/32441 , B01J2219/328 , B23P19/10 , B81B2201/058 , B81C3/001 , B81C2201/019 , C03B23/245 , C03C3/091 , C03C27/00 , Y10T29/49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模块的组装堆叠件,包括组装成堆叠构造的至少第一和第二流体模块。第一流体模块具有第一和第二主平坦表面并封围第一流体通道,第一流体通道从第一通道入口向第一通道出口延伸穿过其中,第一通道出口位于第一流体模块的第二主平坦表面上。第二流体模块也具有第一和第二主平坦表面并封围第二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从第二通道入口向第二通道出口延伸穿过其中,第二通道入口位于第二流体模块的第一主平坦表面上。第一流体模块的第二主平坦表面与第二流体模块的第一主平坦表面间隔开并通过融合于其间的至少三个分开的玻璃或玻璃-陶瓷垫结合在一起,且至少三个垫包括没有通孔的至少一个垫和具有通孔的至少一个垫,通孔形成第一流体通道与第二流体通道之间的密封流体互连。还公开了一种形成组装堆叠件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423006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33076.9
申请日:2016-10-31
Applicant: 山东豪迈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IPC: B01J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0093 , B01J2219/00786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对冲微反应单元及微反应器,对冲微反应单元及微反应器包括:本体结构、设置于其上的反应流体输入口和输出口、和设置于其内部的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其中所述输入口为两个,所述输入通道为一端连通其中一个输入口、另一端连通另一个输入口的直线型通道,且所述输出通道与所述输入通道相交并连通、所述输出口与所述输出通道连通以将所述反应流体输出。本发明的冲微反应单元及微反应器能够保证两种流体充分混合,从而提高反应物的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476907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280019330.4
申请日:2012-04-18
Applicant: 韩国化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6/005 , B01J12/007 , B01J19/0093 , B01J19/249 , B01J2219/00085 , B01J2219/00783 , B01J2219/00786 , B01J2219/00806 , B01J2219/00822 , B01J2219/00824 , B01J2219/00835 , B01J2219/0086 , B01J2219/00873 , B01J2219/2434 , B01J2219/2438 , B01J2219/2453 , B01J2219/2458 , B01J2219/2459 , B01J2219/2462 , B01J2219/247 , B01J2219/2479 , B01J2219/2493 , B01J2219/2495 , B01J2219/2496 , B01J2219/2497 , B01J2219/2498 , C10G2/341 , F28D9/0006 , F28F9/026 , F28F228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器系统,包括装配在一起并在一个结构内的热交换单元和反应单元。所述热交换单元具有多个平板或波形板热交换器,并且设置为可附着于所述反应单元/可从所述反应单元上拆卸,以及可插入到所述反应单元中。相应地,催化剂可通过洗涂法等附着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热传递表面,从而最大化热传递效率并且使得在催化剂使用寿命终结时能容易地去除或重新附着该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6861575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267822.X
申请日:2017-04-22
Applicant: 南通益瑞祥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Inventor: 严明
IPC: B01J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0093 , B01J19/0013 , B01J19/0053 , B01J2219/00013 , B01J2219/00087 , B01J2219/00765 , B01J2219/00786 , B01J2219/00795 , B01J2219/00873 , B01J2219/008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连续流微通道反应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单元模块,该单元模块包括基板(1),基板(1)有多层,相邻基板(1)之间为封闭层,所述封闭层分为换热层(5)、反应层(6),所述基板(1)上设有接口(7),该接口(7)有多个且设有对应的密封盖(8),所述接口(7)之间连接物料管(3)、出料管(4)、导热管(2)。本发明适用于微化工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