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液晶定向剂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49784C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510077224.3

    申请日:2005-06-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涂布性能优良、能够稳定地制得无涂布不平等缺陷的垂直液晶定向膜的垂直液晶定向剂。本发明垂直液晶定向剂包括由表面张力为39达因/cm或以上的、分子内具有氮原子的第1有机溶剂、表面张力为39达因/cm或以上的、分子内不含氮原子的第2有机溶剂和表面张力为32达因/cm或以下的第3有机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以及溶于该混合溶剂中的聚酰胺酸的部分酰亚胺化聚合物和/或聚酰亚胺。

    液晶取向剂和横电场式液晶显示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00468173C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510125607.3

    申请日:2005-11-24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制作抑制电荷蓄积和电压保持率下降而没有印迹和残像的高质量横电场式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取向剂。该液晶取向剂含有聚酰胺酸聚合物和聚酰亚胺聚合物,并且聚酰胺酸是由二胺与四羧酸二酸酐制得的聚合物,其中总二胺成分的50摩尔%或以上为对-苯二胺类,总四羧酸二酸酐的30摩尔%或以上为环丁烷四羧酸类。

    具有凹图案的构造体的制造方法、树脂组合物、导电膜的形成方法、电子电路及电子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7073516B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1580048538.2

    申请日:2015-0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凹图案的构造体的制造方法、树脂组合物、导电膜的形成方法、电子电路及电子器件,所述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骤(i)及(ii),所述构造体具有相对于下述步骤(i)中获得的涂膜的膜厚而薄5%以上且小于90%的膜厚的凹图案。(i)使用包含具有酸解离性基的聚合体及酸产生剂的树脂组合物,在构造体的非平坦面上形成涂膜的步骤;以及(ii)通过对所述涂膜的一部分的既定部分进行放射线照射而形成凹部的步骤。本发明可在具有非平坦面的构造体上容易形成所需的凹图案,通过使用具有该凹图案的构造体,可防止导电膜形成用组合物的润湿扩展或渗透,可容易形成高精细且对具有非平坦面的构造体的密合性优异的导电膜。

    化学机械研磨垫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79598B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780004401.2

    申请日:2007-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31053 B24B37/24 H01L21/31058 H01L21/321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赋予高研磨速度的同时,充分地抑制被研磨面的刮痕的发生,且对于研磨量能够实现高度的被研磨面内均匀性的化学机械研磨垫。上述目的通过研磨层的表面电阻率为1.0×107~9.9×1013Ω的化学机械研磨垫达成。该研磨层优选由含有(A)体积电阻率为1.0×1013~9.9×1017Ω·cm的高分子基质成分和(B)体积电阻率为1.0×106~9.9×1012Ω·cm的成分的组合物形成。

    液晶取向剂和横电场式液晶显示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779531A

    公开(公告)日:2006-05-31

    申请号:CN200510125607.3

    申请日:2005-11-24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制作抑制电荷蓄积和电压保持率下降而没有印迹和残像的高质量横电场式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取向剂。该液晶取向剂含有聚酰胺酸聚合物和聚酰亚胺聚合物,并且聚酰胺酸是由二胺与四羧酸二酸酐制得的聚合物,其中总二胺成分的50摩尔%或以上为对-苯二胺类,总四羧酸二酸酐的30摩尔%或以上为环丁烷四羧酸类。

    硬化性组合物、显示元件及硬化膜的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5068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0707915.9

    申请日:2019-08-0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提高保存稳定性及放射线感度的同时,即便为通过200℃以下的硬化煅烧工艺而获得的膜也可形成硬度高、耐溶剂性优异的硬化膜的硬化性组合物、显示元件及硬化膜的形成方法。用以解决所述课题而成的发明为一种硬化性组合物,其含有(A)具有聚合性基的化合物、(B)感光剂、(C)热活性型延迟荧光化合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