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检测取向硅钢晶粒取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95622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110008621.0

    申请日:2011-01-16

    Abstract: 一种快速检测取向硅钢晶粒取向的方法,属于取向电工钢检测技术领域。步骤为:将高温退火后的取向硅钢样品用不同颗粒度的水磨砂纸进行打磨,标准是没有粗大的划痕,然后将样品在硝酸酒精中侵蚀,快速用纯净水冲洗,并用脱脂棉擦干,然后用吹风机吹干。用扫描仪扫描得到样品组织图,并用铅笔将样品编号,将样品放入扫描电镜中,用EBSD的Flamenco软件打散点快速测定各个晶粒的取向,最后用HKL Channel5的Project manager data软件处理得出各个晶粒取向、与理想高斯的取向差以及各个晶粒的极图。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实验效率高,节约成本。

    一种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76914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42267.5

    申请日:2012-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无取向电工钢生产技术领域。电工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满足:C≤0.003%,Si:0.7-0.9%,Mn:0.25-0.35%,P:0.010-0.012%,Al:0.2-0.4%,S≤0.003%,N≤0.003%,Ti≤0.002%,1.45≤Si+3Al≤1.95%,C+N+S≤0.006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还公开了一种所述无取向电工钢的制备方法。依据本发明提供的化学成分和制备方法所生产的电工钢卷取温度低,退火温度低,成品晶粒尺寸小,节约了生产成本,且制成的电机能耗小,噪音低。

    一种低S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27702A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1110008543.4

    申请日:2011-01-16

    Abstract: 一种低S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制备方法,属于无取向电工钢技术领域。工艺步骤为:热轧原料成分设计要求其铸坯化学成分满足:C≤0.005%,Si2.5~3.20%,Mn≤0.3%,Al≤1.3%,P≤0.005%,S≤0.0015%,N≤0.008%,0≤0.00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铸坯热装、热轧,热轧后的钢板经酸洗、冷轧后钢带进行最终退火。优点在于,最终产品磁性优良P15/502.1~2.5W/kg、B5000=1.68~1.75T。铸坯中不含Sn、Sb、Cu、Cr、Ni、B等合金元素,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采用较大的压下量,且优化了退火工艺,生产出的成品磁性能更优。

    一种变频空调用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27703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110008574.X

    申请日:2011-01-16

    Abstract: 一种变频空调用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制造方法,属于无取向电工钢生产技术领域。制造工艺为:来料钢锭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05,Si 0.5~1.0,Mn 0.5~1.4,P 0.005~0.1,S≤0.005,A10.1~0.5,Sn 0.05~0.1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钢锭经锻造成板坯,板坯加热,再经热轧形成热轧板;热轧板经过酸洗、常化、冷轧、退火、制成的钢带。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生产出的成品冷轧带板型好、冲片性好、磁性能优,经用户冲片及消除应力退火后,铁损P10/400≤25W/Kg,P10/1000≤110W/Kg,B5000≥1.75T。

    一种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41440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110008663.4

    申请日:2011-01-16

    Abstract: 一种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属于硅钢生产技术领域。工艺为冶炼、精炼、连铸获得铸坯;热轧;常化,常化退火、冷却;冷轧,一次冷轧,冷轧压下率为85~90%;渗氮,渗氮温度600-740℃;渗氮时间为5~40秒;渗氮介质为干NH3;脱碳,脱碳温度750~850℃;露点为25℃;脱碳时间:60~360秒;高温退火,涂敷应力涂层。优点在于,采用600~740℃渗氮、后脱碳退火的板坯低温加热工艺,钢板渗氮没有氧化膜的影响,渗氮均匀、效率高;通过控制渗氮脱碳工艺,形成适量有效的(Al,Si)N抑制剂,获得优异的磁性能;低温渗氮,能耗低、生产成本降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