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压机余热多级利用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87270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047177.6

    申请日:2019-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压机余热多级利用系统,包括空压机一级压缩、空压机二级压缩、空压机三级压缩、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三级换热器、制氧机、制冷用户、供热用户、热泵机组、冷却塔、补水泵、流量计;本发明通过对空压机三级压缩空气余热回收方案的设计,提出了一种空压机余热多级利用系统及方法,能够对空压机冷却水余热进行直接利用,减少了中间换热设备,避免了系统的过多散热损失,提高了系统的热效率;并通过部分回水驱动热泵方式加热一级换热器出水的方法,对空压机余热进行了多级有效利用,解决了空压机一级压缩后气体温度偏低进行余热回收后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余热利用效率。具有节约能源、降低维护成本等特点。

    一种空压机余热多级利用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87270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911047177.6

    申请日:2019-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压机余热多级利用系统,包括空压机一级压缩、空压机二级压缩、空压机三级压缩、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三级换热器、制氧机、制冷用户、供热用户、热泵机组、冷却塔、补水泵、流量计;本发明通过对空压机三级压缩空气余热回收方案的设计,提出了一种空压机余热多级利用系统及方法,能够对空压机冷却水余热进行直接利用,减少了中间换热设备,避免了系统的过多散热损失,提高了系统的热效率;并通过部分回水驱动热泵方式加热一级换热器出水的方法,对空压机余热进行了多级有效利用,解决了空压机一级压缩后气体温度偏低进行余热回收后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余热利用效率。具有节约能源、降低维护成本等特点。

    一种空压机余热高效回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53916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045658.3

    申请日:2019-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压机余热高效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一级压缩、空压机二级压缩、空压机三级压缩、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三级换热器、制氧机、制冷用户、供热用户、热泵机组、冷却塔、给水池、水浴式气化器。本发明通过对空压机三级压缩空气余热回收方案的设计,提出了一种实用有效的空压机余热高效回收系统及方法,能够对空压机冷却水余热进行直接利用,减少了中间换热设备,避免了系统的过多散热损失,提高了系统的热效率;并通过一级压缩空气余热回收用于驱动热泵的方法,对部分制冷用户回水进行了循环利用,提高了系统的余热利用率;具有节约能源、降低维护成本等特点。

    一种空压机余热高效回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53916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911045658.3

    申请日:2019-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压机余热高效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一级压缩、空压机二级压缩、空压机三级压缩、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三级换热器、制氧机、制冷用户、供热用户、热泵机组、冷却塔、给水池、水浴式气化器。本发明通过对空压机三级压缩空气余热回收方案的设计,提出了一种实用有效的空压机余热高效回收系统及方法,能够对空压机冷却水余热进行直接利用,减少了中间换热设备,避免了系统的过多散热损失,提高了系统的热效率;并通过一级压缩空气余热回收用于驱动热泵的方法,对部分制冷用户回水进行了循环利用,提高了系统的余热利用率;具有节约能源、降低维护成本等特点。

    一种制氧机氮水塔补水降温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585315U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20933303.X

    申请日:2020-05-28

    Inventor: 王声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制氧机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氧机氮水塔补水降温系统。包括循环冷却水系统与空冷塔、氮水塔系统;所述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通过管路并联的氮压机、增压机与空压机,氮压机、增压机与空压机并联后与循环水管路相连,第一新水管路与水池相连,水池与循环水管路相连;空冷塔、氮水塔系统包括空冷塔与氮水塔,空压机通过管路与空冷塔底部相连,空冷塔顶部通过管路与氮水塔底部相连,空冷塔顶部与氮水塔底部相连的管路上设有冷冻机;空冷塔底部通过管路与氮水塔顶部相连,第二新水管路与氮水塔底部相连,循环水管路与空冷塔底部和氮水塔顶部相连的管路相连。减少氮气或污氮以及电能消耗,达到节能创效的效果。

    一种脱硫除尘一体化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17163563U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22935202.3

    申请日:2021-11-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硫除尘一体化设备,包括锅炉本体、除尘箱体和风机烟囱,锅炉本体顶端连接有导管,导管的一端连接有煤气存储罐,且导管的一侧安装有调节阀,锅炉本体一端连接有冷却管,冷却管一端连接有进风管道,进风管道的两端分别与除尘箱体的一侧连接,两个除尘箱体的一侧均连接有出风管道,出风管道的一端与风机烟囱的外壁一侧连接,除尘箱体内部安装有若干隔板,除尘箱体的内部通过隔板分为若干仓室,仓室的内部安装有若干脉冲阀,若干脉冲阀的一侧连接有法兰。该种脱硫除尘一体化设备,结构简单合理,设计新颖,操作简单便捷,能有效减少改造的成本支出,且效率更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一种复热式低温液体加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178261U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22938189.7

    申请日:2021-11-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热式低温液体加压装置,包括低温液体储槽、承压罐及液体汽化器;所述低温液体储槽设低温液体出口,通过低温液体管道连接承压罐的低温液体入口;所述液体汽化器设于承压罐内,液体汽化器的热源入口连接外部的热源入口管道,液体汽化器的热源出口连接外部的热源出口管道;所述低温液体管道靠近低温液体储槽的一端设液体储槽出口阀,靠近承压罐的一端设承压罐入口阀;所述承压罐的顶部设气体出口,通过气体管道连接气体管网。本实用新型将加压系统与复热气化系统进行整合,简化了设备组成,操作方便、安全,设备易维护,同时减少了加压过程中的低温液体损耗及电能消耗。

    一种双向调节的自立式压力调节阀

    公开(公告)号:CN214466188U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23160627.3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一种双向调节的自立式压力调节阀,一次压力调节气缸、二次压力调节气缸、一次压力导管、二次压力导管、阀杆、阀门阀体,所述阀门阀体通过阀杆连接二次压力调节气缸活塞,所述一次压力调节气缸活塞连接二次压力调节气缸缸体,所述一次压力调节气缸通过一次压力导管连接压力管道的非压力调节侧,所述二次压力调节气缸通过二次压力导管连接压力管道的压力调节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向调节,减少阀门非压力调节侧压力波动对阀门压力调节侧压力的影响,达到稳定阀门压力调节侧压力的目的。

    一种多级压缩空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7604412U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21280925.2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级压缩空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空压机一级压缩机,空压机二级压缩机,空压机三级压缩机,常温常压空气经过空压机一级压缩机后进入一级高温换热器降温后进入一级低温换热器再降温,然后进入空压机二级压缩机再压缩;进入二级高温换热器降温后进入二级低温换热器再降温,之后进入空压机三级压缩机继续压缩,进入三级高温换热器降温后进入三级低温换热器再降温,最后进入制氧机。一级高温换热器、二级高温换热器及三级高温换热器换热后的出水温度能够达到65℃,进入热用户后返回,一级低温换热器、二级低温换热器及三级低温换热器的出水温度能够达到35℃,进入冷却塔后返回。提高了系统的余热利用效率。

    一种低温液体快速充装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546743U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820919821.9

    申请日:2018-06-14

    Inventor: 王声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温液体快速充装装置,包括通过低温管道相连接的承压充装罐、液体汽化器及充装罐入口阀、汽化器出口阀、汽化器入口阀和液体充装阀;承压充装罐入口通过充装罐入口阀与液体储槽相连,出口通过液体充装阀与运输槽车的充装接口相连,液体汽化器两端分别通过汽化器入口阀、汽化器出口阀与承压充装罐的上端和下端相连通。可以不使用动力旋转设备,简化充装系统设备,减少充装过程电能消耗,降低充装系统设备日常检修、保养、维护的工作量,同时可减少充装过程中的低温液体损失,并实现充装过程的准确计量,防治出现充装冒液现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