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式热风炉换炉期高炉煤气稳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44069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311290877.4

    申请日:2023-1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独立式热风炉换炉期高炉煤气稳压系统及方法,包括:多个高炉煤气稳压装置以及用于控制多座热风炉和多个高炉煤气稳压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稳压装置的煤气进口与高炉煤气管道连接;稳压装置的煤气出口与热风炉燃烧室连接;装置包括:稳压装置外壳、高炉煤气储气气囊和压力控制机构;稳压装置外壳为圆桶状,外壳上安装有高炉煤气气囊煤气储量检测仪表;高炉煤气储气气囊放置于外壳内,高炉煤气管道经煤气进口与高炉煤气储气气囊密封连接;压力控制机构设置于高炉煤气气囊上方。本发明通过在每座热风炉前增加独立高炉煤气稳压系统,避免高炉煤气系统在热风炉换炉期煤气消耗量突然增加或切断。

    基于连续方程的钛白煅烧回转窑固体物料温度场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34788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310442640.7

    申请日:2023-04-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连续方程的钛白煅烧回转窑固体物料温度场计算方法,将钛白回转窑沿轴向分为多个计算段,计算初始段为回转窑固体物料入料端或固体物料出料端;将初始段作为第1计算段,第1计算段的计算结果作为第2计算段的输入值进行计算,依此类推,完成所有计算段的计算;每个计算段的计算包括:每个计算段固体物物料量变化计算、固体物水分蒸发计算、固体物反应计算、气体物质物料计算、反应热计算、固体气体物质能量平衡计算、热平衡计算、回转窑墙体内部的蓄热传热量计算。本发明基于第一性原理,建立出温度场计算体系,从而计算出轴向温度场;根据温度场分布对钛白煅烧回转窑工艺合理性作出判断。

    一种外燃式热风炉燃烧器燃烧特性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9013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159611.4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燃式热风炉燃烧器燃烧特性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所述检测系统与外燃式热风炉等比例,包括燃烧室、联络管和蓄热室;燃烧室包括燃烧器、燃烧室竖井和燃烧室拱顶;联络管用于联通燃烧室和蓄热室;蓄热室包括蓄热室拱顶和蓄热室竖井;蓄热室竖井中设置有蓄热体,蓄热室竖井用于模拟热风炉蓄热室蓄热体上方烟气流场;燃烧室、联络管和蓄热室中设置有冷却管;燃烧室拱顶设置火焰观测孔及燃烧室拱顶检测孔;联络管水平方向与蓄热室拱顶连接处分别设置联络管中部检测孔和联络管出口检测孔;蓄热室竖井设置多个蓄热室竖井检测孔。本发明综合考虑外燃式热风炉应用场景和燃烧器特定的燃烧特性,可全面、系统对顶燃式热风炉的燃烧性能测试。

    一种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燃烧特性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9013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159609.7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燃烧特性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检测系统与顶燃式热风炉等比例,包括:燃烧室、拱顶和蓄热室竖井;拱顶位于蓄热室竖井上方,拱顶和蓄热室竖井内分别布置有水冷管;燃烧室位于拱顶上方,燃烧器安装在燃烧室顶部;燃烧室包括燃烧器出口至拱顶顶部的空间;拱顶设置多个火焰观测孔及多个拱顶检测孔,火焰观测孔设置于拱顶底部下方;拱顶检测孔设置于火焰观测孔上方;蓄热室竖井设置多个蓄热室竖井测试孔,蓄热室竖井测试孔设置于拱顶底部下方,蓄热室竖井测试孔下方设置格子砖。本发明综合考虑顶燃式热风炉应用场景和燃烧器特定的燃烧器燃烧特性进行顶燃式热风炉燃烧性能检测,可全面、系统对顶燃式热风炉的燃烧性能测试。

    一种基于热风炉冷、热炉判定的热风炉煤气消耗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8629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91732.6

    申请日:2023-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热风炉冷、热炉判定的热风炉煤气消耗预测方法,属于钢铁行业节能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如何提高热风温度的同时降低热风炉的消耗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基于参数拱顶温度T拱、热风温度T风、排烟温度T烟,判定热风炉在换炉后的炉况状态;根据判定的炉况状态,测算热风炉换热后的剩余热量;根据测算的热风炉剩余热量,基于炉况状态预测烧炉煤气量。本发明方法充分考虑热风炉在换热过程的能量转换,根据冷、热炉状态对每次燃烧所需的煤气热负荷进行预测,保证热风温度稳定同时降低燃料消耗,为热风炉单次煤气消耗量的预测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实现热风炉的精准控制。

    一种自适应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1356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58196.5

    申请日:2023-0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将换热行程经过温差分为多个换热单元后,确定各换热单元的各种结构参数范围,并不断调整各换热单元的各结构参数,求出不同的换热单元长度,每一换热单元的每一种结构随机进行组合,求出多种换热器结构布局,然后根据多目标优化,选取最优板式换热器结构布局。本发明减少人为干预,提高换热器设计的准确度,优化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出来的换热器为非均匀结构,体积小、成本低、换热效率高且流体的压力损失低。

    一种低NOx燃烧器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54382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110399966.7

    申请日:2021-04-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NOx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煤气连接管,一次风连接管,二次风连接管,高温烟气管,低温烟气管及烧嘴砖;所述二次风连接管与烧嘴砖的烧嘴口连接,二次风连接管依次嵌套煤气连接管和一次风连接管,煤气连接管内设有换热器,换热器一端与高温烟气管连接,另一端与低温烟气管连接。本发明在煤气管道内设有金属催化球,利用加热炉内烟气余热加热金属催化球,使煤气中的NH3发生高温分解形成N2和H2,之后脱氨的高温煤气进行燃烧,大幅降低由于燃料氮所产生的NOx。实现煤气的清洁燃烧。同时提高煤气以及中心风的预热温度,降低燃料消耗。

    一种提高加热炉余热锅炉运行稳定性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5354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17265.7

    申请日:2022-0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加热炉余热锅炉运行稳定性的系统,加热炉的排烟管道上设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上设有余热锅炉,第二支路上设有储热装置,加热炉的排烟管道上设有、加热炉烟道闸阀,余热锅炉的前端设有余热锅炉烟气量调节闸阀,余热锅炉的后端设有余热锅炉引风机,储热装置的前端设有储热装置烟气量调节闸阀,储热装置的后端设有储热装置引风机,储热装置引风机的后端设有储热装置排烟闸阀,储热装置和储热装置引风机之间外接引风管,引风管上设有储热装置吸风闸阀。本发明采用储热装置降低加热炉烟气量不足时对余热锅炉运行影响,从而提高余热锅炉运行的稳定性。储热装置内安装折流板增强对流换热,减少换热死区。

    一种高炉煤气高效降温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53015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14535.4

    申请日:2021-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铁行业冶金煤气高效应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炉煤气高效降温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高炉、炉顶喷雾装置、干法除尘装置、TRT发电装置、旁路喷雾装置、脱湿装置、旁路减压阀组、煤气降温塔、循环水冷却塔、循环水水池、CCPP发电装置与水泵。一种高炉煤气高效降温方法,具体包括两种运行状态,一是TRT发电装置运行状态,二是TRT发电装置停止运行状态。针对部分高炉产出的高炉荒煤气长期处于较高的250℃~300℃温度范围,实现了对高炉煤气的高效降温,在不明显增加循环水量的前提下,满足了早期湿法除尘工艺配套下CCPP发电机组对高炉煤气温度需求,解决了钢铁行业高炉煤气湿法除尘改干法除尘的制约瓶颈。

    一种制氧工序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67192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910834083.7

    申请日:2019-0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铁行业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氧工序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及方法。包括空压机一级压缩、空压机二级压缩、空压机三级压缩、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三级换热器、制氧机、制冷用户、供暖用户、热泵机组、冷却塔、给水池、高温蓄水槽、低温液体换热器、流量计和以上设备之间连接的各种阀门。一种制氧工序余热梯级利用方法包含两种运行模型,一是低温换热器非运行模式;二是低温换热器运行模式。实现了制氧工序余热能够梯级用于氧气工序的生产、生活供热,利用空压机余热有效适应了热用户的需求波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