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收高炉冲渣水余热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75557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910615731.X

    申请日:2019-07-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高炉冲渣水余热的系统及方法,包括供暖系统锅炉、供暖系统循环泵、冲渣水换热装置、采暖用户、非采暖热用户、旁通管、热计量装置、供暖系统回水管道、供暖系统供水管道、热冲渣水管道、冷冲渣水管道、换热装置供热进水管道、换热装置供热出水管道、冲渣供热系统循环泵;供暖系统锅炉的进口连接有供暖系统回水管道,出口连接有供暖系统供水管道,供暖系统回水管道与供暖系统供水管道之间连接有旁通管、采暖用户、非采暖热用户;旁通管与采暖用户之间的供暖系统回水管道上并联有冲渣水换热装置。优点是:在确保冬季采暖的前提下,解决了夏季冲渣水余热应用于更多用户的系统和控制问题。

    一种同时回收多种工业余热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88685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10615733.9

    申请日:2019-07-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回收多种工业余热的系统及方法,包括供暖系统供水支管、供暖系统回水支管、余热换热装置、余热供热系统循环泵、采暖用户、非采暖热用户,旁通管、余热介质进换热装置的管道、余热介质出换热装置的管道、热计量装置、换热装置供热进水管道、换热装置供热出水管道;供暖系统供水总干管与若干供暖系统供水支管连接,供暖系统回水总干管与若干供暖系统回水支管连接;供暖系统供水支管与供暖系统回水支管之间由靠近供暖系统供水总干管至远离方向依次连接有旁通管、采暖用户、非采暖热用户。优点是:实现了夏季多种中低温余热的回收利用,解决了夏季非采暖热用户的需热问题。

    一种烧结同时脱硫脱硝系统及其脱硫脱硝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36651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210411116.5

    申请日:2012-10-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烧结同时脱硫脱硝系统,包括通过烟气主管路连接的烧结机、风箱、电除尘器、主抽风机和烟囱,在SO2和NOx高浓度区风箱的出口管路上,引出一条分支管路作为烧结烟气循环管路,依次连接有循环烟气挡板阀、除尘器、与外进气管连接的天然气入口阀门、循环风机和循环烟气罩,循环烟气罩罩在SO2和NOx高浓度区风箱的正上方烧结料层上;在烧结机的烧结铺底料系统与烧结料给料系统之间设有喷洒器,剩余氨水溶液罐与喷洒器连接。低成本、可有效降低烧结烟气中SO2和NOx排放浓度的烧结过程中同时脱硫脱硝系统及其脱硫脱硝系统的方法,减少烧结烟气对环境的污染。

    一种回收蒸汽管道疏水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4938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85534.9

    申请日:2023-1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收蒸汽管道疏水装置,包括蒸汽主管道、管道旁路、疏水管道、疏水箱和第一伴热管道;管道旁路安装在蒸汽主管道下方;疏水管道安装在管道旁路的中心点下方,疏水管道末端连接疏水箱;疏水箱内设置有第二伴热管道;第一伴热管道的一端从管道旁路引出且紧挨疏水管道,另一端连接第二伴热管道的首端;蒸汽因温度降低产生疏水后,通过管道旁路经由疏水管道流入疏水箱,运输过程中,蒸汽进入伴热管道分别为疏水管道和疏水箱提供热源;当水位仪检测到疏水箱内的水位达到设定值时,将疏水收集车与排水管道相连接,使疏水流入疏水收集车。本发明能够降低由于含水造成的蒸汽能级下降,减少蒸汽疏水外排,提高疏水回收率,降低新水消耗。

    一种同时回收多种工业余热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88685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0615733.9

    申请日:2019-07-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回收多种工业余热的系统及方法,包括供暖系统供水支管、供暖系统回水支管、余热换热装置、余热供热系统循环泵、采暖用户、非采暖热用户,旁通管、余热介质进换热装置的管道、余热介质出换热装置的管道、热计量装置、换热装置供热进水管道、换热装置供热出水管道;供暖系统供水总干管与若干供暖系统供水支管连接,供暖系统回水总干管与若干供暖系统回水支管连接;供暖系统供水支管与供暖系统回水支管之间由靠近供暖系统供水总干管至远离方向依次连接有旁通管、采暖用户、非采暖热用户。优点是:实现了夏季多种中低温余热的回收利用,解决了夏季非采暖热用户的需热问题。

    一种加热炉高温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71408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310404492.6

    申请日:2013-0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65 Y02P10/2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炉高温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在加热炉烟道上增设重力除尘器、过热蒸汽发生装置、燃烧器、余热锅炉,并外连汽轮发电机。高温烟气与进入过热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炉汽包的饱和蒸汽换热,产生过热蒸汽作为发电补汽;降温后的烟气再与空气、煤气换热;待轧时间短,余热锅炉烟气与汽包饱和蒸汽换热,生成过热蒸汽作为发动主蒸汽;待轧时间长,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烟气与余热锅炉饱和蒸汽换热,生成过热蒸汽进行发电。本发明解决了加热炉待轧时存在的烟气量不足问题,不仅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效率,大幅降低加热炉排烟温度;而且能够减少煤气放散,有利于节省能源和环境保护。

    一种管道保温材料性能的检测装置及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04722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111079896.3

    申请日:2021-09-15

    Abstract: 一种管道保温材料性能的检测装置及评价方法,包括保温性能检测管道和检测仪表;安装在生产运行的能源介质输送管道或相关能源介质实验发生装置的输送管道上的疏水门出口处;检测仪表包括安装在保温性能检测管道与疏水门之间的流量孔板、温度补偿电偶和压力变送器;还包括检测管道的入口压力检测变送器、入口温度检测传感器、出口压力检测变送器和出口温度检测传感器;还包括保温材料内表面测温传感器和保温材料外表面测温传感器;通过检测仪表的检测值计算保温材料的热损失。为改进管道保温材料性能检测方法,验证保温材料经济厚度的使用效果,提供行之有效的手段。为新型能源介质输送管道保温材料的推广应用搭建确实可行的检验平台。

    一种烟气回流低氮钢包烘烤器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8718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0953242.2

    申请日:2021-08-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回流低氮钢包烘烤器,烘烤器布置在包盖的中部,包括烘烤器主体、煤气管,一级氧气管,二级氧气管,点火烧嘴;烘烤器主体的上部为保温体,保温体的底部设有混合室,保温体的中心设有煤气管,煤气管外套设一级氧气管,一级氧气管外周同心设有多个二级氧气管,一级氧气管外侧还设有点火烧嘴,混合室侧壁上设有多个烟气回流孔,烟气回流孔数量与二级氧气管数量一致,并一一对应,烟气回流孔由外而内孔型逐渐缩小。本发明提高煤气的燃烧温度、提高火焰黑度、减少废气热损失,从而提高钢包烘烤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

    一种管道保温材料性能的检测装置及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04722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079896.3

    申请日:2021-09-15

    Abstract: 一种管道保温材料性能的检测装置及评价方法,包括保温性能检测管道和检测仪表;安装在生产运行的能源介质输送管道或相关能源介质实验发生装置的输送管道上的疏水门出口处;检测仪表包括安装在保温性能检测管道与疏水门之间的流量孔板、温度补偿电偶和压力变送器;还包括检测管道的入口压力检测变送器、入口温度检测传感器、出口压力检测变送器和出口温度检测传感器;还包括保温材料内表面测温传感器和保温材料外表面测温传感器;通过检测仪表的检测值计算保温材料的热损失。为改进管道保温材料性能检测方法,验证保温材料经济厚度的使用效果,提供行之有效的手段。为新型能源介质输送管道保温材料的推广应用搭建确实可行的检验平台。

    一种热风炉燃烧期多级供热的烧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50210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46098.3

    申请日:2020-07-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风炉燃烧期多级供热的烧炉方法,包括:1)将热风炉的燃烧期分为加热升温阶段和保温阶段;2)加热升温阶段分为3~6个供热时间段,按供热时间段不同分级供热;3)保温阶段的供热热负荷低于加热升温阶段的供热热负荷;4)加热升温阶段,热风炉内高炉煤气燃烧时的空气过剩系数为1.02~1.2;进入保温阶段后,热风炉内的空气过剩系数为1.2~1.45。本发明通过加热升温时分级增加热风炉燃烧期的供热热负荷、缩短保温期时间,升温期、保温期不同空燃比控制,实现在保证风温的前提下降低煤气消耗、减少高炉煤气自用率的工艺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