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石混填路基土的CBR数值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91803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495965.6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测试领域,具体是一种土石混填路基土的CBR数值试验方法,通过离散元软件PFC2D进行模拟,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对颗粒进行分组,确定每组颗粒分组范围,预设初始空隙率;再定义区域domain,边界墙wall,设定遍历条件;再选定土石混填颗粒二维离散元本构模型及相关参数;再生成颗粒球,并施加外部条件,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土石混填体二维离散元试件;最后施加加载条件,在PFC2D中模拟加州承载比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记录,计算CBR值。该方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对土石混合料成型试件进行加载测试CBR值的过程进行模拟,以深入研究土石混填路基土的力学性能。

    一种基于振动试验的水泥稳定破碎砾石配合比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38205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02201.5

    申请日:2016-12-2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振动试验的水泥稳定破碎砾石配合比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骨架密实型级配;2、向破碎砾石中加入水泥配制水泥稳定破碎砾石混合料,并确定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3、制作水泥稳定破碎砾石混合料的试件;4、将试件在标准环境下养生6d,浸水1d;5、测试养生后试件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与7d劈裂强度,并计算7d无侧限抗压强度强度代表值和7d劈裂强度代表值;6、确定水泥的设计加入量Copt;7、若Copt满足要求,即完成设计。采用本发明方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破碎砾石混合料能较好地成型骨架密实结构且不易离析,节约水泥20~40%,提高强度30%左右,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一种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08196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610858670.6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333 Y02P90/84 Y02P90/8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施工碳排放领域,具体涉及种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划分碳排放源;2、预估原材料生产碳排放;3、预估沥青混合料生产碳排放;4、预估运输碳排放;5、预估沥青混合料摊铺碳排放;6、预估沥青混合料碾压碳排放;7、预估沥青面层施工总碳排放;8、根据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标准,对拟建或初建的沥青路面的施工碳排放进行评价。本发明建立的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的评价方法,通用性高。对沥青路面施工预估得到的碳排放与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标准进行对比,判断出碳排放较大的生产过程,并针对该生产过程进行减排的工艺技术改进,对实现沥青路面的节能低碳施工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

    与结构一体化的水泥稳定破碎砾石基层或底基层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44937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33473.5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4 E01C7/10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结构一体化的水泥稳定破碎砾石基层或底基层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拟定路面结构组合;建立计算模型,确定模型中各结构层的龄期与模量;计算水泥稳定破碎砾石基层或底基层的层底拉应力;确定7d抗压强度设计标准[Rc7]与7d劈裂强度设计标准[Rs7];设计矿料级配;确定水泥稳定破碎砾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ρmax和最佳含水量wo;测试7d无侧限抗压强度Rc7与7d劈裂强度Rs7,确定其满足Rc7≧[Rc7]、Rs7≧[Rs7]的水泥加入量,完成设计。该方法投入成本低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的水泥稳定破碎砾石设计与路面结构脱节及容易发生收缩开裂的问题。

    一种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08196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858670.6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333 Y02P90/84 Y02P90/845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施工碳排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划分碳排放源;2、预估原材料生产碳排放;3、预估沥青混合料生产碳排放;4、预估运输碳排放;5、预估沥青混合料摊铺碳排放;6、预估沥青混合料碾压碳排放;7、预估沥青面层施工总碳排放;8、根据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标准,对拟建或初建的沥青路面的施工碳排放进行评价。本发明建立的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的评价方法,通用性高。对沥青路面施工预估得到的碳排放与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标准进行对比,判断出碳排放较大的生产过程,并针对该生产过程进行减排的工艺技术改进,对实现沥青路面的节能低碳施工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

    与结构一体化的水泥稳定破碎砾石基层或底基层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44937B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710033473.5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结构一体化的水泥稳定破碎砾石基层或底基层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拟定路面结构组合;建立计算模型,确定模型中各结构层的龄期与模量;计算水泥稳定破碎砾石基层或底基层的层底拉应力;确定7d抗压强度设计标准[Rc7]与7d劈裂强度设计标准[Rs7];设计矿料级配;确定水泥稳定破碎砾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ρmax和最佳含水量wo;测试7d无侧限抗压强度Rc7与7d劈裂强度Rs7,确定其满足Rc7≧[Rc7]、Rs7≧[Rs7]的水泥加入量,完成设计。该方法投入成本低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的水泥稳定破碎砾石设计与路面结构脱节及容易发生收缩开裂的问题。

    一种可收集压电能量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68971B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0033479.2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绿色能源收集利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收集压电能量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层,包括沥青混凝土和设置于其内部的多组堆叠式压电换能器,堆叠式压电换能器包含堆叠而成的压电陶瓷片。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制备堆叠式压电换能器;然后将加热后的沥青加入加热后的集料中,均匀搅拌,再加入矿粉,均匀搅拌,碾压成型,最后在沥青混凝土上开凿凹陷处,并将所述埋置堆叠式压电换能器埋置于所述凹陷处,填料,碾压,即得。本发明提供的可收集压电能量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层,制备方便、快捷,可收集更多的电能,可应用于道路警示标志中,成本低廉,耐久高效,绿色环保。

    一种沥青面层施工能耗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85350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859632.2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82 G06Q10/04 G06Q10/063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施工能耗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沥青面层施工能耗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施工阶段划分;2、原材料生产能耗预估;3、沥青混合料生产能耗预估;4、混合料及原材料运输能耗预估;5、摊铺能耗预估;6、碾压能耗预估;7、沥青面层施工总能耗预估;8、根据沥青面层施工能耗标准,对拟建或初建的沥青路面的施工能耗进行评价。本发明建立的沥青面层施工能耗评价方法,通用性高,计算简便。将通过本发明方法对沥青路面施工预估得到的能耗与沥青面层施工能耗标准进行对比,判断出能耗较大的生产过程,并针对该生产过程进行节能减排的工艺技术改进,对实现沥青路面的节能低碳施工具有显著价值。

    一种全自动旋转薄膜烘箱老化瓶的清洗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393695U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20069003.9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工程材料的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旋转薄膜烘箱老化瓶的清洗装置,空心立架竖杆下端可旋转设置且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装置,上部设有用于对老化瓶内部进行清洗的清洗部;喷洒装置用于喷洒清洗液且设置于空心立架竖杆的内部,空心立架竖杆上开设有供清洗液喷出的开口;煤油供给装置和清水供给装置均通过管路与流量控制装置连接,流量控制装置与喷洒装置的入口连接,煤油供给装置与流量控制装置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煤油加热装置;老化瓶升降装置与老化瓶固定架一端连接,老化瓶固定架的另一端用于对老化瓶内部进行清洗时固定老化瓶。该清洗装置操作简单,提高了清洗效率,并且减少了清洗溶剂对试验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