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电池组内短路故障检测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84647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63407.7

    申请日:2025-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电池组内短路故障检测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实时间隔抽样电池组内各单体的电压数据、电流数据和探针温度数据;根据该电压数据计算得到平均最大电压差F1;根据该电压数据经过去中心化处理后,计算得到最大去中心化电压偏差F2;根据该电流数据和探针温度数据,计算加权绝对电流‑温升比率F3;将所述平均最大电压差F1、最大去中心化电压偏差F2和加权绝对电流‑温升比率F3整合为特征点,将特征点整合映射为数据点;利用DBSCAN聚类算法对各数据点进行聚类,得到各异常数据点,根据各异常数据点得到电池组内中短路的电池单体。本发明采集电池组内电压、电流、温度数据,提取三种特征来表征电池组状态,能明显提高检测准确率和检测及时性。

    一种毫米波频段的宽带圆极化全介质透射阵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89437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313511.9

    申请日:2024-09-20

    Inventor: 邵羽 杜昕莲 张杰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毫米波频段的宽带圆极化全介质透射阵天线,包括馈源天线和透射阵列,透射阵列由若干个透射阵单元构成,每个透射阵单元从上至下包括:上层“汉堡包”介质块、介质基板和下层“汉堡包”介质块,上层“汉堡包”介质块和下层“汉堡包”介质块的结构由半径为R高度为H的圆柱在中心处裁去W1×L1×H的大长方体后再嵌入W×L×H的小长方体构成;本发明中的透射阵单元采用“汉堡包”结构,上、下层“汉堡包”介质块将线极化入射波转换成圆极化透射波,使得在多径传播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从而可以在较宽频段范围内保持稳定的圆极化特性。

    一种极化可重构的毫米波圆极化介质谐振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708075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257614.3

    申请日:2023-09-27

    Inventor: 邵羽 朱锴 张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的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化可重构的毫米波圆极化介质谐振天线,包括上层介质基板1、中层介质基板2和下层介质基板3;上层介质基板1内嵌有上层辐射器4,且上层辐射器4周围设有上层通孔圈;中层介质基板2内嵌有中层辐射器5,且中层辐射器5周围设有中层通孔圈;下层介质基板3的上表面设有封闭式交叉槽8,下层介质基板3的下表面设有射频馈电网络9、阻抗匹配电路10、直流偏置电路11和PIN二极管12;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可重构介质谐振天线工作频率低、带宽窄、组阵难等问题。

    一种基于毫米波体域网的人体呼吸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1205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039971.6

    申请日:2023-0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毫米波体域网的人体呼吸识别方法,包括采用人体在进行各种呼吸运动过程中胸腔和腹腔的运动状态;将采集的运动状态打上标签,得到训练数据集;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训练数据集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采集待识别的呼吸运动过程中胸腔和腹腔的运动状态输入完成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模型识别得到呼吸的类型;本发明充分的利用了通过将毫米波天线固定在体上的优点,不依赖于电磁波的反射来采集呼吸数据,采集到的呼吸数据不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同时本发明能够对多种不同形式的呼吸方式进行识别。

    一种面向新装备维修优化的虚拟维修仿真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20506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159342.7

    申请日:2023-02-24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面向新装备维修优化的虚拟维修仿真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通过分析装备实际维修任务及过程,对虚拟维修仿真进行设计,将装备数字化样机模型进行格式转换,并加载到虚拟维修场景中,选择装备故障类型将其注入到模型中,将维修详细信息显示到虚拟维修环境中用于提示维修人员,为模型零件设置交互功能以及拆装顺序,并获取维修过程中的数据,完成装备的维修过程优化。本发明基于一种面向新装备维修优化的虚拟维修仿真方法及系统,克服了传统维修的不足,提高了虚拟维修仿真的真实性与维修效率。

    一种融合直接法与特征法的RGB-D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62207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55468.0

    申请日:2020-03-30

    Inventor: 胡章芳 张杰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融合直接法与特征法的RGB-D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方法。主要包含3个并行线程:跟踪线程、局部建图和闭环线程。在跟踪线程中对非关键帧进行跟踪,通过最小化光度图像误差来进行相机的初始位姿估计以及像素点的对应关系计算,利用最小化局部地图点重投影误差进一步优化相机位姿,实现快速准确的跟踪与定位;在局部建图线程中对关键帧提取并匹配ORB特征,并执行局部BA(光束平差法),对局部关键帧位姿和局部地图点的位置进行优化,提高SLAM的局部一致性;在闭环线程中执行对关键帧的闭环检测和优化,从而保证SLAM全局一致性。另外,根据RGB-D图像和相机位姿信息,通过基于Octomap的建图框架,构建完整准确的3D稠密环境地图。

    一种相位和极化可重构透射单元及透射阵列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53917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95695.3

    申请日:2024-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型人工电磁表面技术和波束扫描天线领域,涉及一种相位和极化可重构透射单元及透射阵列系统;所述透射单元从下至上包括第一介质板、第一中间金属层、第二介质板、第二中间金属层、第三介质板、第三中间金属层和第四介质板;以第一介质板的底面作为接收面,第四介质板的顶面作为发射面,在接收面上设有H型开口环,所述H型开口环中设有PIN二极管和高频电容;在发射面上设有十字形金属图案;所述透射单元中心设有一个贯穿的电镀孔;透射单元具有丰富的极化状态,通过多个透射单元组成的透射阵列保留了这些极化特性,同时透射单元具有稳定的180度相位差和平坦的通带,因此透射阵列具有较宽的增益带宽、低角度扫描损耗和大扫描角度。

    一种无线体域网中动态体上信道的多径信道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10138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111119504.1

    申请日:2021-09-24

    Inventor: 邵羽 杨萍 张杰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电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线体域网中动态体上信道的多径信道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为每一帧动作下的人体模型设置出不同极化组合下的体上信道并进行电磁仿真;根据平均功率延迟分布拟合得到功率衰减指数;根据多径参数获得各条独立路径的到达时间与路径损耗功率;计算每条路径的交叉极化鉴别率,并对其概率分布进行正态分布拟合,得到正态分布的均值;对若干帧动作下信道的第一条路径的路径损耗的概率分布进行正态分布拟合,得到正态分布的标准差;分析到达时间的路径间延迟服从的概率分布情况,拟合出最佳的概率分布模型;构建出共极化方式下和交叉极化方式的信道冲激响应;本发明可以简单高效地建立准确的多径信道模型。

    一种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异面不对称的毫米波圆极化端射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5149258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888842.X

    申请日:2022-07-27

    Inventor: 邵羽 黄隽杰 张杰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异面不对称的毫米波圆极化端射天线;该天线包括:上层金属层、介质基板和下层金属层;介质基板设置在上层金属层和下层金属层之间,上层金属层包括第一微带线、第一锥形过渡结构和第一辐射结构,第一微带线、第一过渡结构和第一辐射结构依次连接,第一辐射结构上刻蚀有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辐射结构;下层金属层包括第二微带线、第二锥形过渡结构和第二辐射结构,第二微带线、第二过渡结构和第二辐射结构依次连接;本发明加工简单,成本低,馈电方式简单,增加了天线的增益且以低剖面实现了圆极化。

    一种基于数据压缩的雾接入网计算卸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1327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29760.3

    申请日:2021-07-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据压缩的雾接入网计算卸载方法,包括构建基于数据压缩的计算卸载模型,令用户设备将在本地产生的计算任务的1‑βi进行压缩计算,将计算任务卸载到零节点并对未进行压缩计算的βi进行压缩计算;构建基于M/G/1的时延分布模型,并通过该模型计算任务执行时延分布,满足该时延分布才能成功压缩,并根据该分布即可获取卸载时延;通过任务执行时延分布,执行基于数据压缩的网络时延性能优化算法,完成卸载;本发明提出基于M/G/1排队理论分析推导云计算中心压缩时延分布的方案,并通过联合优化计算资源和通信资源的分配,达到整个系统时延性能的提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