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4509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94738.2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 重庆市勘测院有限公司
IPC: G05D1/49 , G05D1/46 , G05D101/10 , G05D10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定位技术领域,公开了无人机激光定位与视觉引导系统及方法,包括激光引导装置、无人机埋设装置及控制系统。其中,无人机埋设装置包括无人机、旋转舵机、执行机构、摄像头、支撑连接杆及测距传感器;支撑连接杆一端设于无人机上,另一端连接旋转舵机;旋转舵机设于支撑连接杆末端与执行机构中部;摄像头、测距传感器均设于执行机构末端;控制系统,根据摄像头捕获的激光光斑图像和测距传感器距离信息,通过空间定位算法调整无人机飞行姿态和位置,以及执行机构姿态。上述发明,采用无人机为移动平台,结合测距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及执行机构,通过激光光斑位置实现无人机空间定位与视觉导航,完成监测标靶的精准埋设。
-
公开(公告)号:CN11768608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677224.1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工制作实验用DAS光纤传感器的方法,其包括准备用作光纤传感器内芯的圆柱棒;定下光纤在圆柱棒上螺旋缠绕的螺距,然后准备若干张尺寸相同的矩形纸,在矩形纸上画出矩形的对角线;将矩形纸依次包贴到圆柱棒上,并保证圆柱棒上各张矩形纸的对角线端部依次连接;用绑带将光纤的一端固定在圆柱棒的第一端上,然后沿矩形纸的对角线缠绕光纤,缠绕结束后再在圆柱棒的第二端用绑带固定光纤;去掉矩形纸,并用免钉胶将光纤粘固在圆柱棒上;用热缩管对光纤和圆柱棒进行封装加固。本发明能保证光纤按设定的螺旋角缠绕在圆柱棒上,并能让光纤紧贴固定在圆柱棒上,同时具有较高的制作效率,且制作成本低,能很好的满足实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93507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70601.8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 重庆市勘测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沉降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运营轨道交通隧道结构沉降测量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通过移动车载平台和线阵相机获得沉降全景图像,再通过沉降全景图像中的像素与实际长度的转换,确定像方坐标系和物方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系数,再通过该转换系数计算得到沉降监测区域中变形点标识1至变形点标识n之间的实际高差,最终通过两期监测时间段内沉降监测区域中变形点标识1至变形点标识n之间的实际高差的差值,确定运营轨道交通隧道结构的沉降量。本发明实现了轨道隧道结构的高精度沉降监测,且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精度高,部署方便,对提高轨道交通地下结构的运营效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68608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677206.3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择DAS光纤传感器芯棒材料及光纤螺旋角度的方法,包括矩形实验箱并埋设螺旋光纤传感器,布置主动激发震源,将螺旋光纤传感器与DAS解调仪相连,依次进行A组、B组、C组、D组和E组实验,实验过程中控制拉绳使重物块从不同的高度掉落到第二层土壤表面中心,DAS解调仪解调出螺旋光纤感测到的三分量振动信号并保存,分析所保存的三分量振动信号进行分析,找到强度最大的三分量振动信号对应的螺旋光纤传感器,该螺旋光纤传感器的芯棒材料及光纤螺旋角组合即为所需。本发明方法能准确的找到芯棒材料及光纤螺旋角度的最佳组合。
-
公开(公告)号:CN11501422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88625.6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地图编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营轨道交通隧道全域相对变形的监测方法及系统,本方案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运营轨道隧道进行三维全景监测,弥补了基于全自动全站仪的传统监测方法无法全面获取结构整体的变形情况,得到了监测区段的三维点云数据,并以对称的基准标靶的中心连线作为断面基准线,从点云数据中获取了地铁隧道结构的断面相对变形、收敛变形、管片错台以及轨距变形情况,实现对运营轨道隧道结构状况进行高效的、无损的、长期的安全监测,以此掌握其结构性能的变化,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人工监测手段效率低、人工费高、工序复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8895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618764.7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 重庆市勘测院有限公司
IPC: F16B11/00 , G05D1/689 , G05D10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的竖向监测点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包括连接杆,放置块,设置于连接杆的一端,且放置块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开设有放置槽;安装块,一端位于放置槽内,安装块的另一端冒出放置槽,且安装块的外表面粘贴有反射贴,安装块位于放置槽外的一端表面涂抹有胶粘材料;及无人机,位于连接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无人机的端部与连接杆连接。上述的一种无人机的竖向监测点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通过连接杆、放置块、放置槽、安装块、反射贴和无人机的配合设置,能够通过操作无人机将测量装置进行竖向安装,并通过胶粘材料进行粘接式安装,从而减少了操作过程,并且也尽可能地避免了对隧道管片造成物理损伤。
-
-
公开(公告)号:CN215810685U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22171939.2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重庆市勘测院
Inventor: 周鹏 , 王明权 , 向泽军 , 冯永能 , 陈玉 , 胡波 , 欧阳明明 , 李凯 , 王大涛 , 郭松涛 , 吴海洋 , 侯亚彬 , 李伟 , 田海浪 , 朱波 , 石勇 , 祝小龙 , 马捷 , 王满 , 何济宏 , 高俊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结构收敛位移变形监测装置,包括:支撑底板;固定孔,设于支撑底板的一侧;底板定位桩,设于支撑底板的另一侧,与固定孔之间设有竖直背板隔开;竖直背板,与支撑底板相连接,竖直背板上设有通孔、磁铁;竖直侧板,与支撑底板相连接;侧板定位桩,设于竖直侧板上。激光测距仪,通过底板定位桩和设于支撑底板上,激光测距仪的背部与竖直背板相贴合,激光测距仪的激光头朝上。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使用收敛计对在建隧道、运营隧道进行接触式监测时,场景适应性差、存在安全风险的技术问题,特别适合对隧道结构收敛进行周期性长期监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