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3819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671918.8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改性硼化镁超导线材及其生产和应用。超导线材的生产方法包括:将Mg粉、B粉和金刚石C粉置于真空球磨罐中球磨均匀为混合粉末;再将混合粉末填充并压实在Fe管中后封闭两端;多道次拉拔封闭两端的Fe管直至形成直径为1~3mm的线材,拉拔过程中进行至少一次退火热处理;将所得线材在保护气氛下进行高温烧结;以及将烧结后的线材冷却至室温即得MgB2超导线材。本发明通过添加金刚石C粉制备预混粉末,增加了MgB2的晶粒连接/延展性,降低了其临界转变温度,从而使其更适合液氢工作环境;通过选择使用Fe套管和多道次拉拔工艺而显著提高了线材的融合度和芯丝的致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752973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10522247.4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无氰光亮镀银溶液及电镀方法。电镀银溶液包括:40‑55g/L硝酸银;70‑90g/L醋酸铵;95‑110g/L烟酸;70‑80g/L碳酸钾;45‑55g/L氢氧化钾;以及0.5‑1.5g/L聚乙烯亚胺。本发明利用特别设计的无氰镀银溶液,并采用脉冲电流,从而在铜基底尤其是紫铜基底上获得了结合力及镀层表面性能均为优异的银镀层。
-
公开(公告)号:CN114525568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155107.8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Cr‑改性纳米金刚石耐磨镀层,其制备方法包括:煅烧改性金刚石纳米颗粒;利用所得改性金刚石颗粒配置电镀铬溶液;以及采用上述配置的电镀溶液在金属基底上电镀形成耐磨镀层。根据本发明所形成的镀层中金刚石的含量大幅提高,从而降低了纳米金刚石的损失率,增强了镀层的强度。本发明因此能够显著降低成本,延长使用部件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60718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51098.9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25D5/54 , C25D7/00 , C25D5/48 , C25D9/04 , B82Y15/00 , B82Y30/00 , B82Y40/00 , G01N27/333 , G01N27/38 , G01N27/26
Abstract: 柔性铜离子选择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将柔性石墨电极片置于含有氯化镍、氯化钴以及硫脲的电沉积水溶液中以在其上形成电化学沉积传导层;然后再将电极片浸泡在全氟辛酸乙醇溶液中以进一步修饰传导层;接下来使用含有2‑巯基苯并噁唑、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钠、聚氯乙烯、双(1‑丁基戊基)己二酸酯以及四氢呋喃的铜离子选择性溶液对电极片进行涂敷以形成铜离子选择性膜;最后使用铜离子溶液进行活化。本发明在柔性电极片上制备了疏水性良好且均匀细致的镍钴硫化物纳米线阵列,进而获得具备高拟合度线性响应,低检测限,高重现性,对外加电流、光照以及溶解氧、二氧化碳具有高抗干扰能力的便携柔性铜离子选择性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14752973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522247.4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无氰光亮镀银溶液及电镀方法。电镀银溶液包括:40‑55g/L硝酸银;70‑90g/L醋酸铵;95‑110g/L烟酸;70‑80g/L碳酸钾;45‑55g/L氢氧化钾;以及0.5‑1.5g/L聚乙烯亚胺。本发明利用特别设计的无氰镀银溶液,并采用脉冲电流,从而在铜基底尤其是紫铜基底上获得了结合力及镀层表面性能均为优异的银镀层。
-
公开(公告)号:CN219518810U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20608030.5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化学综合实验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电化学反应槽、温控油槽、反应槽电源;安装在壳体上并位于壳体外的电极支撑调节机构,阳极和阴极能由该机构稳固夹持并伸入到反应液中;油槽套设在反应槽四周和底部;反应槽电源为电化学反应提供所需电压、电流;反应槽中设有反应液循环搅拌/排出管,该管与三通换向阀和泵相连,三通换向阀能在反应液循环搅拌和排出两个通路之间切换,当阀接通循环搅拌通路时,泵驱动反应液实现循环搅拌,当阀接通排出通路时,泵驱动反应液经排出口排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不仅集多功能于一体,而且能实现对电化学实验条件的精准控制和实时监测,提高了实验过程的安全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