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室渐缩的微型回热弥散式均匀燃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546583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1014550.X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R3/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烧室渐缩的微型回热弥散式均匀燃烧装置,包括点火装置、外套筒、内套筒和上面板;内套筒位于外套筒中,内套筒内为燃烧室,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形成预热预混腔;上面板设置在外套筒的顶端上,内套筒的下端设置多孔底板,内套筒的下部圆周壁为多孔壁,内套筒的上端口作为排气口,燃烧室与预热预混腔通过多孔壁和多孔底板相通;外套筒的侧壁顶端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多个空气进气口和燃气进气口。本发明的燃烧室呈倒扣的圆柱式内陷喇叭形,使燃烧室内的燃料扩散,内部燃烧以及温度场的分布更加均匀,本发明在烟气余热利用的同时,采用多孔材料多面进气,强化燃烧,温度场更均匀进而提高装置功率。

    一种采用浓淡粗细深度分离及可控涡稳燃技术燃烧煤气化半焦颗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56007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611101443.5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采用浓淡粗细深度分离及可控涡稳燃技术燃烧煤气化半焦颗粒的方法,将携带气化半焦的低阶煤一次风半焦粉流进行浓淡分离,得到浓相半焦粉流和稀相半焦粉流;将浓相半焦粉流进行粗细分离,得到浓相粗半焦粉流和浓相细半焦粉流;将稀相半焦粉流与二次风混合后导入燃烧室的外层喷口;将浓相细半焦粉流、浓相粗半焦粉流分别导入燃烧室的内层喷口、中间层喷口,然后喷入燃烧室,燃烧室内层喷口内部安装可控涡钝体装置和辅助增氧二次风喷口,点火时,首先点燃燃烧室内层喷口喷出的浓相细半焦粉流。本发明将有效改善气化半焦的着火、燃烧及燃尽特性,减轻污染物排放,可以有效防止炉壁结渣和水冷壁高温腐蚀。

    基于空气分级反向射流技术的双凹腔火焰稳定燃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972639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30834.8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空气分级反向射流技术的双凹腔火焰稳定燃烧装置,包括共轴线顺序连接的二次空气进气分流预热段、火焰稳定凹腔段、旋流式斜缝反向射流段和渐扩渐缩出口段。本发明在装置头部采用分流板,主流通道壁面采用旋流式斜缝反向射流进气和渐扩渐缩出口段,将燃烧室内燃烧区进行分割,分流板两侧的斜孔进气进入凹腔内,与凹腔前后壁面进气进行掺混扰动,促进凹腔内主燃区的燃烧过程,分流板中心进气与两股旋流式斜缝反向射流进气形成的气流墙,将主流通道内燃烧区分割为三个燃烧区,使得在进气量较大时仍能保证火焰良好的稳定性,提高燃烧效率,拓宽了装置的稳燃范围,同时温度沿轴向分布更加均匀,避免了局部温度过高,延长了使用寿命。

    一种智能响应芯片热点的自适应调控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93173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810532488.0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响应芯片热点的自适应调控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基板和上盖板,上盖板中心位置刻蚀有通孔,散热器基板上刻蚀有与通孔对应且相同半径的中心流体进口,散热器基板上还刻蚀有与中心流体进口相通的多个分形微流道,每个分形微流道中且在两个分支流道的一侧壁上分别嵌有工字型热缩型温敏型水凝胶,两个分支流道的另一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凹坑,且该凹坑与水凝胶在该分支流道上错位设置。该装置换热能力强,流动压降小。水凝胶能智能响应芯片的局部热点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发生体积变化,对分形微流道内散热流体进行自适应流量调控和流量重新分配,快速带走芯片局部热点热量,维持芯片表面温度的均匀。

    一种智能响应芯片热点的自适应热质传输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766943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810533961.7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响应芯片热点的自适应热质传输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基板和上盖板,上盖板中心位置刻蚀有通孔,散热器基板上刻蚀有与通孔对应且相同半径的中心流体进口,散热器基板上还刻蚀有与中心流体进口相通的多个分形微流道,每个分形微流道中且在两个分支流道内嵌有梯形体热缩型温敏型水凝胶,且该嵌入的水凝胶贯通于两分支流道中。该散热装置换热能力强,流动压降小。嵌入的热缩型温敏型水凝胶能智能响应芯片的局部热点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发生体积变化及水分扩散和输运,实现流道分流时的自适应调控和分支流道内的流量交换,实现流量的自动重新分配,快速带走芯片局部热点热量,有效防止局部热失效问题,维持芯片表面温度的均匀。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污染零排放的密集型烤房

    公开(公告)号:CN106562466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610913522.X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52 Y02P70/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余热回收污染零排放的密集型烤房,该烤房包括房体、空气源热泵、余热回收器和循环风机,房体包括加热室和装烟室,空气源热泵包括室外主机、相变蓄热式冷凝器及连接管道,室外主机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及毛细管。空气源热泵作为加热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无任何污染排放且全程自动控制,大大降低了烟叶烘烤的劳动强度,变频式压缩机可以灵活调节热负荷;相变蓄热式冷凝器使得热空气温度输出稳定,烤房内温度波动小,同时蓄热材料可以较大程度减小换热器的体积大小;余热回收器可以有效利用排湿过程中的散热损失;装烟室下方的地面的保温隔热层可以大大减少地面散热损失。

    一种用于微热光电系统的微型弥散式燃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402725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511014542.5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微热光电系统的微型弥散式燃烧装置,包括点火装置、外套筒、内套筒和上面板;内套筒位于外套筒中,上面板设置在外套筒的顶端上;内套筒呈下端大的喇叭状结构,内套筒的下端设置多孔底板,内套筒的下部圆周壁为多孔壁,内套筒内为预热预混腔,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形成燃烧室,预热预混腔与燃烧室通过多孔壁和多孔底板相通;上面板上设有排气口、空气进气口和燃料进气口。本发明采用多孔材料多面进气,使温度场更均匀,燃烧得到强化进而提高装置功率,独特的燃烧室壁面设计使整个壁面得到的热量更多、更均匀、且能稳定应对细微的进气脉动和燃烧脉动,同时,渐缩型孔径的多孔材料设计也避免了常规多孔材料的回火,回流问题。

    一种智能响应芯片热点的自适应热质传输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766943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33961.7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响应芯片热点的自适应热质传输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基板和上盖板,上盖板中心位置刻蚀有通孔,散热器基板上刻蚀有与通孔对应且相同半径的中心流体进口,散热器基板上还刻蚀有与中心流体进口相通的多个分形微流道,每个分形微流道中且在两个分支流道内嵌有梯形体热缩型温敏型水凝胶,且该嵌入的水凝胶贯通于两分支流道中。该散热装置换热能力强,流动压降小。嵌入的热缩型温敏型水凝胶能智能响应芯片的局部热点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发生体积变化及水分扩散和输运,实现流道分流时的自适应调控和分支流道内的流量交换,实现流量的自动重新分配,快速带走芯片局部热点热量,有效防止局部热失效问题,维持芯片表面温度的均匀。

    基于空气分级反向射流技术的双凹腔火焰稳定燃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972639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330834.8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空气分级反向射流技术的双凹腔火焰稳定燃烧装置,包括共轴线顺序连接的二次空气进气分流预热段、火焰稳定凹腔段、旋流式斜缝反向射流段和渐扩渐缩出口段。本发明在装置头部采用分流板,主流通道壁面采用旋流式斜缝反向射流进气和渐扩渐缩出口段,将燃烧室内燃烧区进行分割,分流板两侧的斜孔进气进入凹腔内,与凹腔前后壁面进气进行掺混扰动,促进凹腔内主燃区的燃烧过程,分流板中心进气与两股旋流式斜缝反向射流进气形成的气流墙,将主流通道内燃烧区分割为三个燃烧区,使得在进气量较大时仍能保证火焰良好的稳定性,提高燃烧效率,拓宽了装置的稳燃范围,同时温度沿轴向分布更加均匀,避免了局部温度过高,延长了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