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裂隙岩石注浆过程中裂隙开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3252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52831.1

    申请日:2024-03-06

    Inventor: 任富强 马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裂隙岩石注浆过程中裂隙开度的方法,包括试块制备:选用岩石为材料,利用工具将试块加工成圆柱体,并使试块形成单裂隙后,进行注浆实验;检查实验装置;连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本发明结合实验装置及配套实验方法,通过理论和实验分析,完整的描述出浆‑岩耦合效应下裂隙开度随注浆压力的变化过程,进而得到浆液扩散距离等关键参数,便于在以后的裂隙岩体注浆工程中,根据裂隙变化以及岩体性质情况合理调整注浆参数,以充分利用裂隙的变化,最大限度地改善注浆效果,并确保注浆区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一种基于钻进振动波形的岩体损伤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1356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06481.3

    申请日:2024-10-28

    Inventor: 任富强 马克 常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钻进振动波形的岩体损伤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不同岩性试样的制备:根据施工现场工程地质条件,制备与现场岩性吻合的试样,试样每组至少6个。步骤S2、室内单轴试验:将S1中制备的多组试样每组选取3个,对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记录每组试样的弹性模量,获取不同岩性试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E。步骤S3、室内钻进试验:将每组试件的另3个试样进行室内钻进试验,在钻进装置上布置振动传感器。本发明通过构建弹性模量与振动参数的度量模型,在隧道掌子面进行钻进时实时监测输出钻进振动数据,从而能够实时且相对准确的对岩石损伤进行评价,建立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损伤评价方法。

    一种基于热红外监测的地下硐室围岩灾变概率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8910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42445.3

    申请日:2024-08-20

    Inventor: 任富强 马克 常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红外监测的地下硐室围岩灾变概率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利用液压伺服压力机开展围岩样品的室内单轴或多轴压缩试验;步骤S2、利用红外热像仪采集试样在受载变形过程中的红外温度场数据和数字图像灰度数据;步骤S3、对岩石表面的红外温度场数据和数字图像灰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得到岩石表面的红外极差数据和灰度均值数据。本发明提出的预警方法较为简单,无需使用大量传感器,仅靠红外热像仪可得到岩石的多元监测信息,即使在工程早期也能及时进行预测预警。

    一种隧道围岩压力分布自适应调节支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99780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337879.9

    申请日:2024-09-25

    Inventor: 任富强 马克 常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围岩压力分布自适应调节支护装置,包括钢拱架,钢拱架的架体外侧与隧道内壁适配贴合,钢拱架的架体内侧可拆卸地设置有内衬架,内衬架面向钢拱架的一侧沿其跨度的弯曲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气盒、调节组件和锁定机构,气盒放置在内衬架面向钢拱架的一侧上,本发明通过钢拱架、内衬架及支撑装置内的气盒、调节组件,可根据围岩的实时压力变化,自动调整囊体的膨胀形变度,以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为各位置变化的围岩压力提供相应的支护力,从而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且通过锁定机构还可在内衬架与钢拱架间完成安装定位时,实现对气盒的锁紧固定,便捷可靠。

    一种基于热红外监测的地下硐室围岩灾变概率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89105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142445.3

    申请日:2024-08-20

    Inventor: 常远 任富强 马克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红外监测的地下硐室围岩灾变概率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利用液压伺服压力机开展围岩样品的室内单轴或多轴压缩试验;步骤S2、利用红外热像仪采集试样在受载变形过程中的红外温度场数据和数字图像灰度数据;步骤S3、对岩石表面的红外温度场数据和数字图像灰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得到岩石表面的红外极差数据和灰度均值数据。本发明提出的预警方法较为简单,无需使用大量传感器,仅靠红外热像仪可得到岩石的多元监测信息,即使在工程早期也能及时进行预测预警。

    地下巷道围岩锚杆应力状态快速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3767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58451.X

    申请日:2024-10-18

    Inventor: 任富强 马克 常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下巷道围岩锚杆应力状态快速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地下巷道围岩锚杆的汇合节点处接入应变计,监测围岩锚杆表面应力信息,并接入应力边缘计算网关模块;应力边缘计算网关模块采集锚杆单位时间应力;应力边缘计算网关模块将信息汇集后通过统一数据去噪后上传至远程计算机控制平台;上传的信息汇总至应力边缘计算网关模块进行形变大小以及应力状态评估;应力边缘计算网关模块进行形变大小以及应力状态评估包括形变停留时间分析评估、应力状态等级评估以及给出维护与保养措施,本发明实现围岩锚杆形变的种类性能监测,并通过模型预测实现快速评估,为工程人员提供及时的支护状态反馈,保障巷道的安全运营。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矿山地质钻孔三维可视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1383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30554.8

    申请日:2024-09-24

    Inventor: 任富强 马克 常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测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矿山地质钻孔三维可视化方法,包括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钻孔数据,采用三点定位法从钻孔数据中抽取钻孔采样位点数据;S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形成模型训练的数据集;S3、构建三维深度学习模型;S4、利用数据集对三维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实现对三维深度学习模型的优化操作;S5、利用优化后的三维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数据演练形成生成三维地质模型;S6、将演练后的三维地质模型输入可视化设备中,进行三维地质模型的显示操作。本发明实现矿山地质钻孔数据的高效处理和三维可视化展示,提高矿山勘探和开发的效率,降低安全风险,为矿业公司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隧道施工期间即时应力调整与支护加固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95905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397877.9

    申请日:2024-10-09

    Inventor: 任富强 马克 常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隧道施工期间即时应力调整与支护加固一体化装置,包括固定在隧道内腔的安装板以及插设在隧道内部的多个锚杆,安装板的顶部固定有多个安装块,安装块的外部活动套设有与隧道内壁接触的支护块一,安装板上设有用于连接支护块一的连接组件,安装板底部的两侧均设有多个装载块,装载块的外部活动套设有多个与隧道内壁接触的支护块二,支护块二上设有用于连接装载块的定位组件。本发明可对隧道进行支护,可对支护组件进行加固,提高支护组件的稳定性能,可对隧道内部的支护组件进行适应性调控,可对隧道内部的围岩进行加固,提高隧道整体的力学性能,改善围岩的受力状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