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测岩爆孕育过程微裂纹演化规律的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59851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13052.3

    申请日:2021-10-19

    Inventor: 任富强 常远 王涵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岩爆孕育过程微裂纹演化规律的实验方法,包括:安装声发射传感器,安置试样,组装试件盒;通过液压伺服加载系统控制真三轴岩爆试验机进行加卸载岩爆实验,并利用声发射监测系统监测岩爆实验过程中的微裂纹波形;对微裂纹波形进行降噪处理,并提取波形初始起跳时刻对应的时间以及对应的初始起跳幅值;基于波形初始幅值,利用矩张量反演程序对声发射定位事件进行反演分析,确定微裂纹的属性以及岩爆实验过程中微裂纹的时空演化过程,最终确定岩爆孕育过程的微裂纹演化规律。本发明为揭示岩爆孕育过程微裂纹演化机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创新思路。

    一种基于热红外监测的地下硐室围岩灾变概率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89105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142445.3

    申请日:2024-08-20

    Inventor: 常远 任富强 马克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红外监测的地下硐室围岩灾变概率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利用液压伺服压力机开展围岩样品的室内单轴或多轴压缩试验;步骤S2、利用红外热像仪采集试样在受载变形过程中的红外温度场数据和数字图像灰度数据;步骤S3、对岩石表面的红外温度场数据和数字图像灰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得到岩石表面的红外极差数据和灰度均值数据。本发明提出的预警方法较为简单,无需使用大量传感器,仅靠红外热像仪可得到岩石的多元监测信息,即使在工程早期也能及时进行预测预警。

    地下巷道围岩锚杆应力状态快速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3767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58451.X

    申请日:2024-10-18

    Inventor: 任富强 马克 常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下巷道围岩锚杆应力状态快速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地下巷道围岩锚杆的汇合节点处接入应变计,监测围岩锚杆表面应力信息,并接入应力边缘计算网关模块;应力边缘计算网关模块采集锚杆单位时间应力;应力边缘计算网关模块将信息汇集后通过统一数据去噪后上传至远程计算机控制平台;上传的信息汇总至应力边缘计算网关模块进行形变大小以及应力状态评估;应力边缘计算网关模块进行形变大小以及应力状态评估包括形变停留时间分析评估、应力状态等级评估以及给出维护与保养措施,本发明实现围岩锚杆形变的种类性能监测,并通过模型预测实现快速评估,为工程人员提供及时的支护状态反馈,保障巷道的安全运营。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矿山地质钻孔三维可视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1383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30554.8

    申请日:2024-09-24

    Inventor: 任富强 马克 常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测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矿山地质钻孔三维可视化方法,包括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钻孔数据,采用三点定位法从钻孔数据中抽取钻孔采样位点数据;S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形成模型训练的数据集;S3、构建三维深度学习模型;S4、利用数据集对三维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实现对三维深度学习模型的优化操作;S5、利用优化后的三维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数据演练形成生成三维地质模型;S6、将演练后的三维地质模型输入可视化设备中,进行三维地质模型的显示操作。本发明实现矿山地质钻孔数据的高效处理和三维可视化展示,提高矿山勘探和开发的效率,降低安全风险,为矿业公司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算法的岩石破坏模式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29274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87385.6

    申请日:2023-03-02

    Abstract: 本方案属于岩石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算法的岩石破坏模式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安置试样,将高速摄像机安置于试样自由面方向;S2、通过压力机对试样加载至破坏,并利用高速摄像机实时采集试样破坏过程照片;S3、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破坏照片进行数字图像相关处理,得到含岩石破坏模式标签的数据集;S4、使用S3的标签数据集训练建立CNN模型,确定模型参数;S5、利用训练好的CNN模型,对新采集的数字图像进行智能判别,输出试样的破坏模式。本方案通过对CNN算法进行改进,使得CNN网络具有更好的特征提取能力;在岩石破坏模式识别方面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泛化效果,进而提高了提高岩石破坏模式的识别准确率。

    一种计算裂隙岩石注浆过程中裂隙开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3252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52831.1

    申请日:2024-03-06

    Inventor: 任富强 马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裂隙岩石注浆过程中裂隙开度的方法,包括试块制备:选用岩石为材料,利用工具将试块加工成圆柱体,并使试块形成单裂隙后,进行注浆实验;检查实验装置;连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本发明结合实验装置及配套实验方法,通过理论和实验分析,完整的描述出浆‑岩耦合效应下裂隙开度随注浆压力的变化过程,进而得到浆液扩散距离等关键参数,便于在以后的裂隙岩体注浆工程中,根据裂隙变化以及岩体性质情况合理调整注浆参数,以充分利用裂隙的变化,最大限度地改善注浆效果,并确保注浆区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一种用于岩石失稳的预测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3363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08364.9

    申请日:2023-07-24

    Inventor: 任富强 杨舜 常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岩石失稳的预测预警方法,步骤包括利用液压伺服压力机开展岩石样品的室内单轴或多轴压缩试验;利用声发射传感器和红外热像仪分别采集试样在受载变形过程中的声发射和红外图像数据;利用滑动窗口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声发射和红外数据进行分割,并计算每个时窗内数据的声发射幅值熵值和红外温差,依据宏观的破坏特征确定试样破坏时对应的熵值变化趋势和红外温差阈值;构建LSTM模型,使用熵值数据和红外温差数据进行训练和预测;将新获取的声发射和红外数据输入预测模型得到将来一段时期内的预测值,基于声发射熵值变化趋势和红外温差的阈值判断岩石是否失稳。本发明为岩石变形失稳破坏的预测预警提供了简便、易操作的新方法。

    一种高原高寒地区炮孔涌水防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64140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011562142.9

    申请日:2020-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高寒地区炮孔涌水防冻方法,包括反力支撑结构、滑轮拖拽装置和PVC套管,所述反力支撑结构的一侧设置有滑轮拖拽装置,所述反力支撑结构为与钻孔直径相匹配的钢梁,且横跨于钻孔上方,所述反力支撑结构的底端设置有PVC套管,且所述PVC套管由顶部段PVC套管、中间段PVC套管和底部段PVC套管构成,所述顶部段PVC套管、中间段PVC套管和底部段PVC套管的连接处分别设有螺纹卡扣,所述螺纹卡扣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外侧固定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底部段PVC套管的底端设置有金属套管,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具有较高的涌水防冻效果。

    隧道施工期间即时应力调整与支护加固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95905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397877.9

    申请日:2024-10-09

    Inventor: 任富强 马克 常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隧道施工期间即时应力调整与支护加固一体化装置,包括固定在隧道内腔的安装板以及插设在隧道内部的多个锚杆,安装板的顶部固定有多个安装块,安装块的外部活动套设有与隧道内壁接触的支护块一,安装板上设有用于连接支护块一的连接组件,安装板底部的两侧均设有多个装载块,装载块的外部活动套设有多个与隧道内壁接触的支护块二,支护块二上设有用于连接装载块的定位组件。本发明可对隧道进行支护,可对支护组件进行加固,提高支护组件的稳定性能,可对隧道内部的支护组件进行适应性调控,可对隧道内部的围岩进行加固,提高隧道整体的力学性能,改善围岩的受力状态。

    一种分析岩石在复杂卸荷应力条件下破坏机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45457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195693.0

    申请日:2021-1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析岩石在复杂卸荷应力条件下破坏机制的方法,包括:利用巴西劈裂、三点弯曲和直接剪切三类岩石力学基础试验,分别提取张拉与剪切微破裂的声发射特征参数、张拉与剪切断口的粗糙度特征参数以及产生单位面积剪切与张拉裂纹的耗散能特征参数,根据以上参数确定岩石在真三轴等复杂卸荷应力条件下破坏后微破裂的张拉与剪切属性、断面的张拉与剪切占比以及张拉与剪切耗能,最后综合确定岩石在复杂卸荷应力条件下的破坏机制。本发明为揭示复杂卸荷应力条件下岩石的破坏机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创新思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