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1033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13299.6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贵州大学
IPC: C07C69/734 , C07C309/73 , C07C69/78 , C07C69/92 , C07D307/68 , C07D333/38 , C07D213/80 , C07D213/79 , C07D213/803 , C07D213/643 , C07C67/14 , C07C67/08 , C07C303/30 , A01N41/04 , A01N37/10 , A01N43/08 , A01N43/16 , A01N43/40 , A01P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合成技术和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天然萘醌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天然萘醌衍生物为含芳基羧酸的天然萘醌衍生物或含二苯醚单元的天然萘醌衍生物;本发明天然萘醌芳基羧酸类衍生物、天然萘醌二苯醚类衍生物,部分化合物在300a.i.g/ha剂量下对六种杂草(稗草,马唐,狗尾草,苘麻、反枝苋、马齿苋等)具有100%防除效果;该类化合物在低剂量下就可以获得较好的除草效果,且对玉米、小麦、花生、大豆、棉花等作物具有相对较好的安全性,在农业上可作为选择性除草剂用作作物,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可作为潜在的PSⅡ类抑制剂及阔叶杂草苗后除草剂开发使用,该衍生物的结构和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421340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111553516.5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贵州大学
IPC: C07D413/12 , C07D271/10 , C07D413/14 , A01N43/82 , A01P3/00 , A01P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工与农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1,2,4‑噁二唑‑5‑甲酰胺类衍生物,同时涉及该1,2,4‑噁二唑‑5‑甲酰胺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该1,2,4‑噁二唑‑5‑甲酰胺类衍生物在制备防治水稻纹枯病、番茄灰霉病、油菜菌核病、南方根结线虫、松材线虫、水稻干尖线虫、秀丽隐杆线虫等植物病害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衍生物以取代芳腈、盐酸羟胺、氢氧化钠、草酰氯单乙酯、三乙胺、氢氧化锂、草酰氯、伯胺为原料,分别经加成、环化、水解、氯酰化和取代反应五步合成,具有低毒、收率高、易降解,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安全性高以及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结构简单、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808001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779239.9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贵州大学
IPC: C07C317/28 , C07C315/00 , A01N47/42 , A01P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双取代砜基)亚甲基)-N-芳基肼-1-甲酰胺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其结构通式(I)如下: 式中:R1为氢原子、4-氯苯基、4-氟苯基、3-甲基苯基、3,5-二甲苯基、2,6-二甲苯基等取代基;R2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苄基以及4-甲基苄基等取代基。本发明在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烟草青枯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和柑橘溃疡病等细菌性病害等细菌性病害中抗菌活性优良,结构简单且化合物性质相对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4672162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78357.6
申请日:2015-02-13
Applicant: 贵州大学
IPC: C07D271/113 , A01P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71/113 , A01N43/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植物病毒病作用的化合物——含1,3,4-噁二唑硫代乙氧基的戊二烯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生物活性,是由下列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介绍了以取代羧酸、水合肼、二硫化碳、丙酮、4-取代羟基苯甲醛、取代芳醛、1,2-二溴乙烷等为原料,甲醇、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碳酸钾、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为催化剂,经七步合成含1,3,4-噁二唑硫代乙氧基戊二烯酮类化合物。本发明化合物I3、I4、I6、I11、I13、I14、I16和I17对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等有较好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610169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90458.5
申请日:2015-02-28
Applicant: 贵州大学
IPC: C07D239/93 , A01P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39/9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植物病毒病作用的新化合物——含喹唑啉硫醚取代的戊二烯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生物活性,是由下列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介绍了以邻氨基苯甲酸、甲酰胺、二氯亚砜、硫脲、4-羟基苯甲醛、丙酮、取代芳香醛和取代杂环醛、1,2-二溴乙烷为原料,1,2-二氯乙烷,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NaOH、K2CO3和KOH作为催化剂,经七步反应合成含喹唑啉硫醚取代的戊二烯酮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K01、K02、K03、K04、K05、K06、K07、K09、K10、K12、K13、K15、K16、K17、K18、K19、K20、K21、K23和K27具有很好的抗植物病毒活性。(I)。
-
公开(公告)号:CN11965528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03399.X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贵州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主要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鱼腥草提取物在防控马铃薯孢囊线虫中的应用,所述鱼腥草提取物为鱼腥草挥发油,所述鱼腥草挥发油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鱼腥草根部进行提取而得;所述防控马铃薯孢囊线虫是指对马铃薯孢囊线虫的二龄幼虫毒杀;具体应用方式为如下中任意一种或多种:1)利用鱼腥草挥发油对土壤或作物进行熏蒸处理;2)将鱼腥草挥发油施加在土壤中,对作物进行灌根处理;本发明具有优异的杀线虫活性、良好的渗透性和扩散性、原料易得、环境友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283657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0152679.5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贵州大学
IPC: C07C251/44 , C07C249/08 , A01N35/10 , A01P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茚酮衍生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本发明提供的茚酮衍生物,对黄瓜花叶病毒病、番茄斑萎病毒病和辣椒轻斑驳病毒病毒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可以作为制备黄瓜花叶病毒病、番茄斑萎病毒病和辣椒轻斑驳病毒的抗植物病毒药物的活性组分。#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4195691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111547205.8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贵州大学
IPC: C07C337/06 , C07C335/26 , C07C235/34 , C07C241/04 , C07C243/32 , C07C51/09 , C07C67/08 , C07C67/31 , C07C69/734 , C07C51/60 , C07C59/64 , C07C331/32 , C07C231/02 , C07C231/12 , A01N47/34 , A01N37/46 , A01P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和农业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酰胺的阿魏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合成的含酰胺的阿魏酸衍生物化合物可应用于制备抗植物病毒剂,能有效抑制番茄斑萎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病等病害。本发明含酰胺的阿魏酸类衍生物中的化合物Y1、Y2、Y8、Z1和Z2对番茄斑萎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Y2对番茄斑萎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表现出较好的钝化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剂阿魏酸、宁南霉素和病毒唑。可作为防治番茄斑萎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等病害的药物或药剂。其结构源于天然产物,环境友好、易代谢和降解,制备工艺简单,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673100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59084.9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贵州大学
IPC: C07D413/12 , C07D413/14 , C07D209/48 , C07D209/49 , A01N43/82 , A01N43/38 , A01P1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和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N‑苯基亚胺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N‑苯基亚胺类衍生物,包括:式1所示结构的含1,2,4‑噁二唑‑N‑苯基亚胺类衍生物、式2所示结构的1,3,4‑噁二唑‑N‑苯基亚胺类衍生物、式3所示结构的N‑苯基亚胺酰胺(酯)类衍生物或式4所示结构的N‑苯基亚胺苯甲酸酯类衍生物。本发明提供的含N‑苯基亚胺类衍生物在10a.i.g/亩剂量下对阔叶杂草具有100%抑制效果,甚至在2.5a.i.g/亩剂量下,部分化合物仍对阔叶杂草有100%的抑制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可作为潜在的PPO类抑制剂及阔叶杂草苗后除草剂开发使用,其结构简单,应用前景广阔。#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5557895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319980.2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贵州大学
IPC: C07D231/20 , C07D413/12 , A01N43/56 , A01N43/80 , A01N47/06 , A01P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吡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吡唑衍生物为含肟醚基的吡唑衍生物或含苯甲酰基的吡唑衍生物;所述含肟醚基的吡唑衍生物是将吡唑苯甲酰上的羰基与O‑取代基羟胺反应生成肟醚;所述含苯甲酰基的吡唑衍生物将吡唑上的羟基被不同基团取代;所述不同基团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甲酰基、4‑硝基苯磺酰基、乙基异丙基碳酸酯基、环丙基异噁唑甲酰基、1,3‑二甲基吡唑甲酰基中任一种;所述肟醚为O‑烯丙基肟醚、O‑苄基肟醚中任一种;该衍生物具有有效的苗前苗后除草及酶抑制活性,能应用于除草剂及酶抑制剂制作;该衍生物的结构和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应用前景广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