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0144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43368.4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模拟关井水击压力的实验装置及方法,实验装置包括第一钻杆,第一钻杆上端连接有吊钩组,下端连接有井口四通,井口四通下端连接有闸板防喷器,闸板防喷器下端与井筒连接,第二钻杆设置在井筒内部,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连接,井筒底部与地层模拟装置连接。钻井液注入模块一端与第一钻杆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钻井液回收池,钻井液返出模块一端与井口四通连接,另一端与钻井液回收池连接,气体注入模块与地层模拟装置连接。本发明的实验装置为关井水击压力测试提供了更为真实的实验环境,实验方法能够在不同工况下对关井水击压力进行有效测试,快速获得准确的水击压力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33311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56449.9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4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复杂工况下压井过程井筒压力实验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目的高压地层模拟装置、井筒、钻柱、防喷器、钻井液储蓄池、压井液储蓄池、配浆池、泥浆泵、高压储气罐、钻具上提装置、一号三通、水龙带、数据接收终端和钻头;所述井筒分别与防喷器、目的高压地层模拟装置连通;所述防喷器的两侧均分别设有一号电动阀、二号电池阀,所述一号三通的左端通过管线与泥浆泵连通,右端通过管线与一号电动阀连通,上端通过水龙带与钻柱的顶端连通;所述钻柱的顶端与钻具上提装置连接;所述高压储气罐通过管线与目的高压地层模拟装置连通。本发明可以通过对多种工况相结合,模拟不同的复杂工况下的压井方式,对压井过程井筒压力进行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345475A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710445812.0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17/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17/1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性滚珠扶正器,主要用于保证套管的居中度,降低套管下入摩阻,提高套管下入的流畅性。固定肋呈螺旋式设置在扶正器本体的外壁面,便于套管在井下的旋转。该扶正器包括固定肋、扶正器本体、钢板弹簧和滚珠。在每条固定肋内部、靠近扶正器本体外壁的位置设置带多个中孔的钢板弹簧一条,给每颗滚珠提供支撑力。每颗滚珠对应一个中孔。每个中孔的孔面打磨成与滚珠吻合的凹球面。钢板弹簧的弹性系数根据井斜角的不同而设置,以给予套管最佳的弹性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295677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111665286.1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1N25/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铝热熔融效应的废弃油气井封堵实验方法,包括:制备目标废弃油气井的岩样;计算铝热剂用量;将填充好的热电偶测量装置放置在孔眼中激活铝热反应;获得热电偶不同位置的温度数据;步骤六、对温度数据进行修正;根据修正的温度数据分别计算热电偶内部铝热剂产生的总热量和铝热熔融范围;根据铝热熔融范围计算复合材料熔化所需总热量;将复合材料熔化所需总热量E总与热电偶内部铝热剂产生的总热量Q总进行对比;若Q总≥E总,则实验是完全融化;若Q总<E总,则提高铝热剂的填充量,重复上述步骤,直到Q总≥E总。本发明能够保证岩熔封堵现场实验的顺利完成;其次,本发明能够真实反映实验过程、精确表达温度传递的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259270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485233.7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井封堵材料及封堵方法,所述封堵材料为铁块,所述铁块还包括(0,0.28%]范围内的C元素、(0,0.3%]范围内的Al元素、(0,0.25%]范围内的Cr元素、(0,1.60%]范围内的Mn元素、(0,0.045%]范围内的P元素、(0,0.25%]范围内的Cu元素,所述铁块中的铁元素与C元素的比例大于5.7。本发明能够通过熔化所述封堵材料形成封堵层,以达到永久性封堵油气井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397136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332756.4
申请日:2018-04-1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7/046 , E21B17/04 , E21B17/10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超短半径水平井的弹性滚珠式钻具,包括钻杆公扣、钻杆本体、硫化橡胶弹性接头、固定肋、滚珠、钢板弹簧和钻杆母扣,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缩短水平井井眼曲率半径,能够降低钻具对导向筛管的磨损,能够降低井下高温环境对钻具性能的影响,成本低且易操作的弹性滚珠式钻具。本发明的主要作用是,硫化橡胶弹性接头作为连接钻具单元的装置,能够使钻具单元朝任意角度偏转,有利于减小水平井井眼曲率半径,并且硫化橡胶具有耐高温性,不会因井下高温影响而改变性能。当钻具与导向筛管接触时,固定肋内的滚珠以滚动摩擦的方式取代了传统钻具与导向筛管之间的滑动摩擦,减小了摩擦阻力,降低了导向筛管的受磨损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76979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99944.2
申请日:2017-02-2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1N1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波作用下基于液体压力脉冲的页岩渗透率测试装置,它包括恒压恒流泵(1)、真空泵(2)、岩心夹持器(11)、上游标准室(6)和下游标准室(15),所述的上游标准室(6)与岩心夹持器(11)的进液端连通,下游标准室(15)与岩心夹持器(11)的出液端连通,上游标准室(6)和下游标准室(15)上均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7);它还公开了测试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超声波作用下快速测定页岩渗透率实验,模拟不同超声波功率作用下页岩渗透率变化过程;观测标准盐水通过待测岩心的脉冲衰减曲线的差异,实现超声波对页岩渗流特性影响程度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976125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64443.2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13 , G06F17/10 , G06F113/08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孔隙压力作用的围岩应变分布计算方法,步骤S1、建立目标地层的几何模型;S2、获取目标地层的基本参数;S3、建立考虑孔隙压力作用的围岩应变分布计算模型;建立模型时综合考虑应力作用下地层流体的流动性质,岩石物理性质的变化;S4、将步骤S2获取的目标地层的基本参数代入步骤S3建立的计算模型,计算得到目标地层的围岩应变分布。本发明的方法充分考虑了在围岩应力作用下岩石渗透率的变化,岩石颗粒在不同方向的位移,岩石骨架在不同方向的应变等多个因素,能够使计算获得更贴合实际的围岩应变分布,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0861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50427.1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压地层纵横向差异大的储备重浆分段压井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发现溢流立即关井,记录相关数据;分段压井‑第一段循环周压井,将在用钻井液替换为井场储备重浆进行压井循环;在重浆压井循环的同时,根据步骤一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和配制新的压井液;分段压井‑第二段循环周压井,根据计算得到新的压井液顶替井场储备重浆进行压井循环;当井口压力不再波动,同时观察立压、套压是否为零,当井筒内压力达到平衡后,启用储备重浆分段压井法压井完成。本发明既可以解决司钻法第一循环周原浆液柱压力较低、井口压力较高的问题,又可以排除工程师法等候压井液期间井筒气体滑脱导致的高压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796726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0151288.2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43/26 , E21B43/247 , E21B47/00 , E21B47/06 , E21B47/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煤层气井储层裂缝扩展的井下燃爆装置及方法,包括井下防爆封隔装置、气体注入管柱、防喷器组、气体增注系统、井下点火装置;井下点火装置安装在所述气体注入管柱内;井下防爆封隔装置安装在井口下,防喷器组安装在井口处,气体增注系统包括可燃性气体增压泵、气体流量计、压力表、可燃性气体控制阀、可燃性气体储集罐、高密度惰性气体增压泵、高密度惰性气体控制阀、高密度惰性气体储集罐。本发明充分利用煤层气储层的自身特点,依据煤层气燃爆性强的特性,通过向井内注入可燃性气体与煤层气充分混合,依靠铝热反应发生时所产生的明火将混合气体点燃,从而引发燃爆,燃爆所产生的能量可将储层裂缝进行进一步的扩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