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1996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63298.5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西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多功能气体放电及等离子体实验仪,包括面板测控单元;所述面板测控单元包括操作台、控制组件、电压电流测控组件,磁场测控组件、温湿度测控组件、真空监控组件和电极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分别与电压电流测控组件,磁场测控组件、温湿度测控组件、真空监控组件和电极控制组件连接。本发明的控制精度高、实验资源可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568396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11547573.1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西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过量表达毛白杨独脚金内酯受体PtoD14基因在提高木材产量中的应用,通过从野生型毛白杨中克隆到毛白杨独脚金内酯受体PtoD14基因,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将PtoD14基因导入毛白杨植株中,获得了次生发育增强的毛白杨株系,3月龄的转PtoD14基因毛白杨中次生木质部细胞层数,比3月龄的非转化普通毛白杨多了8‑21层,该发明对于为毛白杨规模化生产提供高木材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56839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47573.1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西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过量表达毛白杨独脚金内酯受体PtoD14基因在提高木材产量中的应用,通过从野生型毛白杨中克隆到毛白杨独脚金内酯受体PtoD14基因,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将PtoD14基因导入毛白杨植株中,获得了次生发育增强的毛白杨株系,3月龄的转PtoD14基因毛白杨中次生木质部细胞层数,比3月龄的非转化普通毛白杨多了8‑21层,该发明对于为毛白杨规模化生产提供高木材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41996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0063298.5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西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多功能气体放电及等离子体实验仪,包括面板测控单元;所述面板测控单元包括操作台、控制组件、电压电流测控组件,磁场测控组件、温湿度测控组件、真空监控组件和电极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分别与电压电流测控组件,磁场测控组件、温湿度测控组件、真空监控组件和电极控制组件连接。本发明的控制精度高、实验资源可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914188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810814549.2
申请日:2018-07-23
Applicant: 西南大学
IPC: C25D11/26 , B82Y40/00 , H01L31/0264 , H01L31/0352 , B01J27/057 , C02F1/30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纳米管阵列/纳米丝复合结构、制备方法、量子点敏化复合结构及应用。该方法制备的TiO2纳米管阵列/纳米丝复合结构的光电流密度比单一的TiO2纳米管提高了8倍;量子点敏化后的CdSe/CdS/TiO2 NWs/NTs(CdSe/CdS量子点共敏化的TiO2纳米管阵列/纳米丝复合结构)的光电流密度比TiO2 NWs/NTs提高了15倍,比普通的TiO2 NTs提高了27倍;此外,该样品在120 min内光降解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99.77%,5次重复使用后的降解率仍保持97.84%。因此,在太阳能电池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914188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814549.2
申请日:2018-07-23
Applicant: 西南大学
IPC: C25D11/26 , B82Y40/00 , H01L31/0264 , H01L31/0352 , B01J27/057 , C02F1/30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纳米管阵列/纳米丝复合结构、制备方法、量子点敏化复合结构及应用。该方法制备的TiO2纳米管阵列/纳米丝复合结构的光电流密度比单一的TiO2纳米管提高了8倍;量子点敏化后的CdSe/CdS/TiO2 NWs/NTs(CdSe/CdS量子点共敏化的TiO2纳米管阵列/纳米丝复合结构)的光电流密度比TiO2 NWs/NTs提高了15倍,比普通的TiO2 NTs提高了27倍;此外,该样品在120 min内光降解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99.77%,5次重复使用后的降解率仍保持97.84%。因此,在太阳能电池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