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8416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409193.1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砟轨道损伤智能检测系统,包括小车,所述小车的顶部设有RTK仪器,所述小车的侧部设有行进控制模块,所述小车的前端可拆卸地设有采集组件,所述小车内设有数据采集终端,所述RTK仪器、所述行进控制模块和所述采集组件均与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建立连接,所述数据采集终端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远程控制主机无线连接;利用小车配合采集组件实现自动采集,从而提高采集效率,同时通过远程控制主机远程控制小车,检测人员可以站在轨道外,避免了检测人员的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8569035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0699699.9
申请日:2024-05-31
IPC: G06F30/23 , G06F17/18 , G06F119/02 , G06F119/14 , G06F111/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无砟轨道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同保温隔热措施下寒区无砟轨道板时变可靠度分析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一、对寒区无砟轨道温度场长期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取不同保温措施下的轨道结构温度场概率分布;二、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生成随机荷载样本,基于有限元模型对不同保温措施下轨道板荷载效应进行分析;三、结合轨道板时变抗力模型,采用蒙特卡洛重点抽样法分析了不同保温措施下轨道板抗裂及抗弯时变可靠度。本发明能较佳地进行时变可靠度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8568395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99984.0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7/11 , G06F30/23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砟轨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季冻区无砟轨道底座板变形与损伤计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引入损伤演化参数,考虑混凝土的拉压异性特征,从损伤演化角度搭建考虑双标量损伤的无砟轨道底座板混凝土率本构方程;步骤2、基于混凝土率本构方程,建立了考虑路基不均匀冻胀效应的无砟轨道损伤模型;步骤3、对冻胀作用位置、冻胀波长、冻胀幅值作用下的无砟轨道底座板变形与损伤进行分析。本发明能较准确、真实地探究季冻区路基冻胀作用下无砟轨道底座板部件变形与损伤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2613219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1582783.0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0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置板轨道钢弹簧损伤定位识别方法,本发明采用4个BP神经网络分别对位移、曲率、应变及应变能4项损伤指标进行钢弹簧损伤位置识别,获取各个独立的证据体,通过D‑S证据融合理论对证据进行融合识别,从而实现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的有机结合。本方法可有效提高钢弹簧损伤位置的识别准确率,降低了识别过程的不确定性,在无砟轨道损伤识别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利于相关人员对轨道的快速检修。
-
公开(公告)号:CN112214919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011118898.4
申请日:2020-10-19
IPC: G06F30/23 , G06F119/04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式无砟轨道CA砂浆高周疲劳损伤行为计算方法,通过将试验所得CA砂浆的疲劳方程引入到CA砂浆的损伤本构关系中,并嵌入至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精细化仿真计算模型中,实现了应力场与损伤场相互耦合作用,搭建了一套基于损伤‑有限元全耦合技术的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CA砂浆高周疲劳损伤计算模型。本发明较好地说明了结构损伤与结构受力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并且可以方便地推广到无砟轨道各个功能部件的高周疲劳损伤分析中,为无砟轨道疲劳损伤问题及防治改善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0781628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911088441.0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3 , E01B3/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和轨枕块连接面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含脱黏损伤的内聚力模型,模拟轨枕块与道床板连接面损伤,建立双块式无砟轨道有限元计算模型,提取道床板和轨枕块在高频低幅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振动响应,基于小波包分解理论分析振动信号在各频带的能量变化规律,提取损伤特征指标,建立脱黏程度与频带能量的映射关系,实现脱黏损伤程度识别。本发明的识别方法更为简洁,能够快速有效的对道床板和轨枕块连接面脱黏损伤程度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781628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88441.0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3 , E01B3/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和轨枕块连接面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含脱黏损伤的内聚力模型,模拟轨枕块与道床板连接面损伤,建立双块式无砟轨道有限元计算模型,提取道床板和轨枕块在高频低幅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振动响应,基于小波包分解理论分析振动信号在各频带的能量变化规律,提取损伤特征指标,建立脱黏程度与频带能量的映射关系,实现脱黏损伤程度识别。本发明的识别方法更为简洁,能够快速有效的对道床板和轨枕块连接面脱黏损伤程度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239468B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510631495.2
申请日:2015-09-2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橡胶套靴失效的整治方法及新型弹性支承块组件,涉及铁路设备领域,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原有弹性支承块组件的脱空位置,所述原有弹性支承块组件包括第一支承块和包裹在所述支承块外的第一橡胶套靴,所述橡胶套靴用于提供一定弹性并与道床贴合;松开扣件系统;抬起钢轨;取出原有弹性支承块组件;安装新型弹性支承块组件,所述新型弹性支承块组件包括新型的第二支承块,位于所述第二支承块底部的弹性垫板,以及第二橡胶套靴,在第二橡胶套靴的四周设置有用于与道床贴合的环氧树脂层。所述新型弹性支承块组件中,所述第二橡胶套靴及第二支承块的上部分的四周粘结有环氧树脂层。本发明解决了原有支承块脱空橡胶套靴失效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4976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100201.4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B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无砟轨道层间离缝高精度检测装置,包括车架和设于所述车架底部的平移模组以及设于所述平移模组内的离缝检测组件,所述平移模组用于带动所述离缝检测组件横向平移,所述离缝检测组件包括横向伸缩组件和可旋转设于所述横向伸缩组件端部的竖向伸缩组件,所述竖向伸缩组件的端部设有激光相机组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高铁无砟轨道层间离缝高精度检测方法和高铁无砟轨道层间离缝定位方法;本发明通过垂直离缝采集数据,以保证离缝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613219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582783.0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0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置板轨道钢弹簧损伤定位识别方法,本发明采用4个BP神经网络分别对位移、曲率、应变及应变能4项损伤指标进行钢弹簧损伤位置识别,获取各个独立的证据体,通过D‑S证据融合理论对证据进行融合识别,从而实现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的有机结合。本方法可有效提高钢弹簧损伤位置的识别准确率,降低了识别过程的不确定性,在无砟轨道损伤识别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利于相关人员对轨道的快速检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