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拆卸废旧产品的并行不完全拆卸线的设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80547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811495.9

    申请日:2019-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拆卸废旧产品的并行不完全拆卸线的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以最小化拆卸深度、工作站数、工作站空闲时间均衡指标以及拆卸资源数量为目标的数学模型;(2)生成初始种群;(3)获取初始种群的邻域个体;(4)通过Pareto比较由所述邻域个体和种群个体组成的混合群体的目标函数值,更新种群并将Pareto较优解输出至外部档案;(5)对步骤(4)更新后的种群进行模拟退火操作得到新种群;(6)采用Pareto比较模拟退火操作后的种群和外部档案组成的混合群体的目标函数值,将Pareto较优解输出至外部档案;(7)按既定次数重复步骤(3)-(6);(8)输出外部档案中的Pareto较优解为拆卸任务分配方案。本发明实现简单、搜索能力较强。

    考虑多约束的车间双行智能布局的两阶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77037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0320521.5

    申请日:2021-03-25

    Abstract: 一种考虑多约束的车间双行智能布局的两阶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布局的最小化物流成本函数为目标函数,同时建立该函数模型的约束条件,并生成LP模型;生成设施的初始种群,并根据LP模型计算初始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并将适应度值作为当前最优解;根据VNS技术和PMX对种群中的个体持续寻优,应用精英保留策略更新最优方案的目标函数值和最优序列。在考虑多约束条件下的双行布局,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优解,特别是在应对规模在10以上的多约束条件的双行布局模型时,其计算时间相对较短,适合工业化应用。通过本发明,能够对现有的生产车间、办公大楼的双行布局进行布局设计和改善,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可替换抓手的抓取吊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882717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710136677.1

    申请日:2017-0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替换抓手的抓取吊运装置,包括抓手、与抓手连接的抓杆、动力装置,还包括控制抓杆上下运动的第一控制机构和控制抓杆左右移动的第二控制机构;还包括抓手存储盘,所述抓手存储盘上设有放置抓手的第一通孔及供抓手通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为至少两个;还包括控制所述抓手存储盘转动的第三控制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抓取吊运装置的的自动化程度较高,适用性强,符合实际生产情况。本发明可实现对多规格物件的无人化操作,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提高整个搬运系统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考虑中转旅客最短流程时间的停机位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71990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910089999.4

    申请日:2019-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考虑中转旅客最短流程时间的停机位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获取航班信息和停机位信息;(二)对不同属性的停机位进行分类,对不同航班飞机进行属性匹配,并将航班与停机位的功能属性转化为0/1变量;(三)建立数学优化分配模型;(四)采用结合启发式规则的智能算法进行求解得到可行方案。可见,本发明的考虑中转旅客最短流程时间的停机位分配方法的工艺简单,通过考虑航班‑停机位分配、中转旅客最短流程时间等实际情况,所得分配方案更接近机场工作现场,不仅有效提升机场的资源调度合理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一个机场的保障水平,提升中转旅客的满意度。

    一种采用结构自锁的自动抓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803435B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710060573.7

    申请日:2017-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结构自锁的自动抓取装置,包括卡爪,还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内由上至下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底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腔体底部设有第二通孔;还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包括与所述第二内壁匹配的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通孔匹配的第二筒体、第三筒体;所述外筒可沿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轴向运动和带动内筒旋转;还包括内芯,所述内芯包括可沿所述第一腔体内壁轴向运动的内芯盘体、与所述第一通孔匹配并贯穿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一筒体的第一杆体、与第二筒体内壁匹配的内芯腔体;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设有限制内筒与外筒的相对运动的第一自锁机构;所述内芯与内筒之间设有限制内芯转动的第二自锁机构。

    一种采用结构自锁的自动抓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803435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710060573.7

    申请日:2017-0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9/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结构自锁的自动抓取装置,包括卡爪,还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内由上至下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底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腔体底部设有第二通孔;还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包括与所述第二内壁匹配的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通孔匹配的第二筒体、第三筒体;所述外筒可沿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轴向运动和带动内筒旋转;还包括内芯,所述内芯包括可沿所述第一腔体内壁轴向运动的内芯盘体、与所述第一通孔匹配并贯穿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一筒体的第一杆体、与第二筒体内壁匹配的内芯腔体;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设有限制内筒与外筒的相对运动的第一自锁机构;所述内芯与内筒之间设有限制内芯转动的第二自锁机构。

    轮胎垛解垛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241160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791728.X

    申请日:2016-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垛解垛装置,包括输入辊道和输出辊道,在输入辊道和输出辊道之间依次设有升降装置、位于升降装置上方的伸缩推进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及控制升降平台升降的液压装置;所述伸缩推进装置包括活塞杆气缸、限位部件及受活塞杆气缸控制的朝向或背向限位部件运动的伸缩端面。首先,升降装置将轮胎垛向上运输至伸缩端面的运动范围内,在限位部件的作用下,不仅可以精确将轮胎垛运输至限位部件和伸缩端面之间,还可以防止上升过程中轮胎垛中的轮胎发生滑移。然后伸缩端面朝向限位部件运动,从而把轮胎垛上方的轮胎解垛下来,再通过输出辊道输送到后续环节中,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简单维护、适应性强等特点。

    求解多约束双层过道智能布局的元启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11523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430646.3

    申请日:2021-04-21

    Abstract: 一种求解多约束双层过道智能布局的元启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约束条件;以最小化流量为目标、根据设施间的互交流量以及互交距离建立约束型双层过道问题的目标函数;设计初始解编码解码方式,具体包括对设施进行编号、在满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构造启发式、通过启发式产生初始解;构造约束型VNS算法对步骤3中的初始解进行寻优更新,约束型VNS算法包括局部搜索、扰动程序、判断修复机制和精英保留策略。本发明考虑了多约束条件下的双层过道布置问题,主要涵盖了生产实际中遇到六类设施约束,与传统的布局问题相比,约束更复杂和全面,更能满足智能车间布局的要求;本发明能够快速解决实际生产系统中约束型双层过道布置优化方案。

    环形过道设施布置方法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008546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1910222705.0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设施布局方式和方法,更具体涉及一种考虑面积成本的双目标环形过道布置方式,包括以下操作:1)将n个宽度相同、长度不同的扇形设施分别布置在环形过道内侧的内圈和外侧的外圈上并对每个设施进行编码,确定分配在每一圈上的设施数、设施序列及每个设施的位置,内圈上的设施和外圈上的设施均环向排列;2)设定基本假定条件、变量,通过对设施布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构建双目标无量纲环形过道布置数学模型,双目标包括物流量和设施布置面积成本;3)对双目标无量纲环形过道布置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优解;4)通过得到的优解对扇形设施在环形过道两侧进行布置。采用本方法实现考虑物流量与设施布置面积的设施较优布置。

    一种输送带链式起重小车行走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1392330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157259.2

    申请日:2020-0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送带链式起重小车行走机构,包括起重小车,固定板,大车,减速器,发动机,起重梁,输送带,传送板,链条,连接铰链,卡齿,承重轮,联轴器,驱动链轮,减速器和发动机组成的动力装置固定在输送带的一端,通过驱动链轮带动链条转动,并使得输送带上与链条经连接铰链连接的传送板与链条一同转动,从而带动与传送板螺栓连接的小车移动。小车在工作时,将小车与待提升重物的重量分散至输送带中的依次紧密排列的承重轮上,减小了移动时的摩擦,降低了单个承重轮的所承受的重量,避免承重构件长时间承重引起的疲劳和损坏,传送板上的卡齿与承重轮上的凹槽配合,有效地限制了小车的运动轨迹,保证了起重作业的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