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叶片中弦区用高堵塞比肋片层板冷却结构及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8255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1606244.0

    申请日:2021-12-26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涡轮叶片中弦区用高堵塞比肋片层板冷却结构,包括位于叶片中弦的叶片双层壁,所述的叶片双层壁是由气膜孔板和冲击孔板,以及气膜孔板与冲击孔板之间的冲击气流冷却通道构成,在所述冲击气流冷却通道内的气膜孔板上,沿所述涡轮叶片的叶高方向延伸设有高堵塞比肋片,沿冷却气流方向的高堵塞比肋片上,开设有用于扰动并减小冷却气体流动阻力的平行狭缝,本发明肋片中间的平行缝隙减小了结构的流动阻力,降低压力损失,以期在增强换热效果的同时不增加引气量,同时,由于肋片加强了冷却气流的扰动,强化了双层壁内流体与固体的对流换热,并且在布置肋片后,总传热量相应增加。

    基于动力吸振的共用支承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82891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81344.9

    申请日:2023-02-02

    Abstract: 一种基于动力吸振的共用支承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以燃气发生器转子和共用支承结构过渡段作为动力涡轮转子的动力吸振器,通过刚度匹配方法实现发动机部件之间的动力吸振,在不增加结构重量的情况下实现发动机在全转速范围内均能稳定的运行,并且能够解决共用支承结构过渡段外支承热应力集中的问题,包括共用支承结构双转子系统的待优化模态及待优化节点确定方式,共用支承结构的关键刚度的选取方法和选取原则,以及需要使用的共用支承结构刚度组合优化参考图,最终得到的各关键刚度即为优化后的共用支承结构双转子系统,在降低动力涡轮转子振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充分利用航空发动机的既有结构,有利于提升航空发动机的功率重量比/推力重量比。

    一种高温/高强双钛合金梯度组织复合制备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16019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635520.0

    申请日:2022-12-19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高温/高强双钛合金梯度组织复合制备方法及系统,属于金属构件制造成形领域;方法步骤为:将坯料锻造,初步获得两种合金坯料需要的形状尺寸和不同组织形态;对高温钛合金进行固溶处理,然后再将两种坯料机加工为焊前坯体;在惯性摩擦焊设备上将两种钛合金坯体固定,分别作为惯性摩擦焊旋转端和推进端,根据设定工艺进行惯性摩擦焊,获得高温/高强双钛合金毛坯件;再对双钛合金毛坯件进行固溶处理,冷却至室温后再在550℃~750℃温度下,进行2h~8h的时效处理,获得高温/高强双钛合金梯度组织。本发明将锻造、热处理、惯性摩擦焊等工艺相复合,来实现高温/高强双钛合金构件不同部位的梯度组织分布,实现发动机关键构件用的梯度性能目标。

    涡轮叶片中弦区用高堵塞比肋片层板冷却结构及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82553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606244.0

    申请日:2021-12-26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涡轮叶片中弦区用高堵塞比肋片层板冷却结构,包括位于叶片中弦的叶片双层壁,所述的叶片双层壁是由气膜孔板和冲击孔板,以及气膜孔板与冲击孔板之间的冲击气流冷却通道构成,在所述冲击气流冷却通道内的气膜孔板上,沿所述涡轮叶片的叶高方向延伸设有高堵塞比肋片,沿冷却气流方向的高堵塞比肋片上,开设有用于扰动并减小冷却气体流动阻力的平行狭缝,本发明肋片中间的平行缝隙减小了结构的流动阻力,降低压力损失,以期在增强换热效果的同时不增加引气量,同时,由于肋片加强了冷却气流的扰动,强化了双层壁内流体与固体的对流换热,并且在布置肋片后,总传热量相应增加。

    一种基于宽度学习理论的光学神经网络

    公开(公告)号:CN11925014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04424.7

    申请日:2024-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宽度学习理论的光学神经网络,包括依次连接的特征调制模块、增强调制模块、组合连接模块以及光学分类模块,其中:特征调制模块用于对输入的光场图像进行特征调制处理,以生成并行特征节点图像;增强调制模块用于对输入的并行特征节点图像进行增强调制处理以生成多个经过非线性光学调制的增强节点图像;组合连接模块用于对输入的并行特征节点图像和增强节点图像进行组合处理以生成组合节点图像;光学分类模块用于对输入的组合节点图像进行光学分类,以生成光输出向量。本发明利用宽度学习理论的设计原理,将光学计算系统从垂直级联结构转换为基于宽度的并行结构;在浅宽结构下,有效解决了联光学映射中的误差积累问题。

    一种组合气膜冷却孔、设计方法及涡轮端壁

    公开(公告)号:CN11528881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822835.X

    申请日:2022-07-1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组合气膜冷却孔、设计方法及涡轮端壁,属于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涡轮端壁冷却技术领域;所述组合气膜冷却孔包括圆柱形气膜主孔,其展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展向气膜冷却支孔,在主流高温燃气的流向上、下游均设置有流向气膜冷却支孔;所述展向气膜冷却支孔和流向气膜冷却支孔的入口均位于圆柱形气膜主孔的周壁上,出口均与圆柱形气膜主孔的出口位于同侧;冷气从圆柱形气膜冷却主孔的入口射入,经过展向气膜冷却支孔与流向气膜冷却支孔的分流,最终从五个出口喷出,在外壁面上形成冷却气膜,进而冷却涡轮端壁。本发明相对于传统分叉气膜冷却孔,其气膜冷却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可满足更高的冷却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