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33139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343870.5
申请日:2011-11-03
Applicant: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IPC: C09J7/00 , C09J9/02 , C09J175/16 , C09J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其中包含的组合物和包括该膜的装置。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包括聚氨酯微珠。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具有高粘结强度,并呈现出良好的可靠性,而没有相容性问题。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中包含的组合物和包括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的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120920A
公开(公告)日:2011-07-13
申请号:CN201010622496.8
申请日:2010-12-24
Applicant: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涉及一种各向异性导电粘性复合物或膜,和包括该粘性复合物或膜的电路连接结构。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包括介电粘结剂和分散在此介电粘结剂中的导电颗粒。所述导电颗粒包括铜核颗粒和涂覆在该铜核颗粒表面上的金属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03155050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080069406.5
申请日:2010-12-30
Applicant: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IPC: H01B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3/323 , G02F1/13452 , H01B1/22 , H05K2201/10128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该各向异性导电膜包含绝缘层和层压于绝缘层上并含导电颗粒的导电层。导电层的最低熔体粘度大于绝缘层的最低熔体粘度。该各向异性导电膜可防止导电颗粒之间的短路并可实现减小的连接电阻。此外,该各向异性导电膜在电路元件之间提供了足够的粘附强度,并具有极大改善的可识别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250525A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410291221.9
申请日:2014-06-25
Applicant: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IPC: C09J7/00 , C09J163/00 , C09J11/00 , G02F1/13 , H01L5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各向异性导电膜、包括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图像显示器及包括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半导体装置,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可改善连接可靠性,并实现稳定的连接电阻。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包括具有200℃至30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环氧树脂、具有130℃至20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环氧树脂及1000N/mm2至3000N/mm2的30%K值的导电颗粒。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呈现优异的连接可靠性和更少的气泡。
-
公开(公告)号:CN101463231B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0810186692.8
申请日:2008-12-16
Applicant: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J4/06 , C08L2666/02 , C09J123/0853 , H05K3/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粘合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通过采用高流动性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脂肪族杂环化合物(B-1)与含有芳族环的单体(B-2)的高耐热耐湿共聚物来实现即使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和热冲击后也具有的高粘合强度。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采用所述组合物制备的各向异性导电膜。
-
公开(公告)号:CN101760167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0910262032.8
申请日:2009-12-23
Applicant: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IPC: C09J175/16 , C09J11/04 , C09J11/06 , C09J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18/4238 , C08G18/4854 , C08G18/672 , C08G18/755 , C08K5/14 , C08K5/29 , C08L13/00 , C08L33/08 , C08L33/10 , C08L33/20 , C08L2205/03 , C08L2666/04 , C09J175/16 , Y10T428/254 , C08G18/48 , C08G18/42
Abstract: 一种粘性膜组合物,包括:包含含酯键的树脂的粘结剂、含碳二亚胺基团的化合物、含(甲基)丙烯酸酯基团的化合物,和有机过氧化物。所述粘性膜组合物通过防止高温高湿环境中酯键的水解来确保粘性膜的高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666297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432226.4
申请日:2013-09-22
Applicant: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IPC: C08L63/00 , C09J7/00 , C09J163/00 , C09J9/02 , C09J11/04 , H01L23/48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4/29 , C09J2201/602 , H01L24/27 , H01L24/83 , H01L2224/2929 , H01L2224/293 , H01L2224/29339 , H01L2224/29344 , H01L2224/29347 , H01L2224/29355 , H01L2224/29388 , H01L2224/2939 , H01L2224/29439 , H01L2224/29444 , H01L2224/29455 , H01L2224/32225 , H01L2224/73204 , H01L2224/83203 , H01L2224/83862 , H01L2924/07802 , H01L2924/0665 , H01L2924/00014 , H01L2924/014 , H01L2924/00
Abstract: 这里公开了通过确保优异的耐热性和耐湿性,从而即使在高温和高湿条件下仍呈现优异的连接可靠性的各向异性导电膜,以及包括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半导体装置。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以特定的含量比包括含萘环的环氧树脂和含二环戊二烯环的环氧树脂,所述含萘环的环氧树脂和含二环戊二烯环的环氧树脂呈现高耐热性和/或高耐湿性,并在固化时具有不同的熔融粘度,从而在主要压制时,通过确保微电极之间的膜的均匀填充,而提供优异的连接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073178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125845.3
申请日:2014-03-31
Applicant: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IPC: C09J7/00 , C09J9/02 , C09J171/12 , C09J163/00 , H01B5/14 , H01L23/488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各向异性导电膜,其包括含有导电颗粒和绝缘颗粒的导电粘合剂层,以及不含导电颗粒的绝缘粘合剂层。在该各向异性导电膜中,上述导电粘合剂层的导电颗粒和绝缘颗粒具有7.0×105/d2至10.0×105/d2(颗粒)每平方毫米(mm2)的总颗粒密度(其中,d是以μm表示的该导电颗粒直径)。本文还公开了由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的半导体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160221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10557023.3
申请日:2012-12-19
Applicant: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IPC: C09J7/00 , C09J9/02 , C09J163/00 , H01L23/48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J163/00 , C08G59/226 , C08G59/24 , C08G59/687 , C08L63/00 , C08L2205/02 , C09D5/24 , C09J9/02 , H01B1/20 , H01L23/29 , H01L24/29 , H01L2224/2929 , H01L2224/29298 , H01L2224/293 , H01L2924/07802 , H01L2924/07811 , H01L2924/15788 , H01L2924/0665 , H01L2924/00014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和通过该膜结合的半导体装置。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包括具有120g/eq至180g/eq环氧当量的反应性单体和锍阳离子固化促进剂。膜可在低温快速固化并可防止在加热固化过程中遭受严重的翘曲。此外,该各向异性导电膜利用具有有限环氧当量的反应性单体以实现快速低温固化,并利用硼酸锍作为锍阳离子固化促进剂以防止阳离子聚合反应中大量氟离子的放出。而且,该各向异性导电膜进一步包含氢化环氧树脂以提高与锍阳离子固化促进剂的反应效率,从而呈现出优异的快速低温固化性质。
-
公开(公告)号:CN103131367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210477338.7
申请日:2012-11-21
Applicant: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IPC: C09J163/00 , C09J171/12 , C09J9/02 , C09J7/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粘附组合物、一种粘附膜和一种电子元件,其中所述粘附组合物包含阳离子聚合物树脂、通式1的阳离子聚合反应催化剂和有机碱:[通式1]其中R1选自由氢、C1至C6烷基、C6至C14芳基、-C1至C6烷基C6至C14芳基、-C(=O)R4、-C(=O)OR5和-C(=O)NHR6(其中R4、R5和R6每个独立地选自C1至C6烷基和C6至C14芳基)组成的组中,R2为C1至C6烷基,并且R3选自由硝苄基、二硝苄基、三硝苄基、由C1至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苄基和萘甲基组成的组中。
-
-
-
-
-
-
-
-
-